2022年10月22日 刊| 總第3032期
(資料圖)
羅莎琳是誰?
若是不完全熟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觀眾,看到這個名字肯定會一頭霧水。在原著中,羅莎琳是朱麗葉的堂姐,也是羅密歐在邂逅朱麗葉前傾心的對象。
10月14日上線Hulu的電影《羅莎琳》(Rosaline),從羅莎琳的視角出發(fā),對莎翁筆下這段傳頌了百年的經(jīng)典愛情故事進行了重新解讀。
從女配視角出發(fā),看主角戀愛是什么體驗?因為注定錯過,一定有遺憾。因為被拋棄,一定有不甘。但整部電影看下來,與其說是解構(gòu)經(jīng)典,不如說它借著經(jīng)典的外殼,講述了一個現(xiàn)代愛情喜劇。
羅莎琳的身上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價值觀,她敢愛敢恨,反抗包辦婚姻,在餐桌上大膽發(fā)表見解。可以說,羅莎琳所代表的,正是彼時社會上最反叛、最個性解放的一面。
看著羅莎琳以弱小女子之軀阻止凱普萊特和蒙太古兩家壯丁掐架,讓人甚至會懷疑羅莎琳是從現(xiàn)代穿越過去的。
與羅密歐短暫的愛情,是她成長路上的試金石。畢竟,這段感情除了每夜陽臺相會,用親吻、酸溜溜的詩句表達愛意外,毫無根基。這樣的愛情是脆弱的,也極易被取代。
這樣的羅莎琳,有著足夠的戲劇張力。她完全是用現(xiàn)代人的開放思想,引領(lǐng)懵懂的朱麗葉,為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說是引領(lǐng),其實算得上是降維打擊。去低級酒吧和男性調(diào)情,一起看小黃文,朱麗葉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羅莎琳都帶著她做了。
影片虛構(gòu)了一個名叫達里奧·彭扎的男性角色,使羅莎琳的成長變得完整。達里奧欣賞羅莎琳的進步思想,反叛的勇氣,也愿意陪著她一起做危險的事。他是羅莎琳成長的見證者。
諷刺的是,這部解構(gòu)莎翁經(jīng)典的影片,又沿襲了經(jīng)典好萊塢電影的敘事范式:不管女主人公有多么強大聰慧,背后一定有一個男性角色做她的引領(lǐng)者。在某種意義上,這未嘗不是一種自我再解構(gòu)。
在這樣對愛的領(lǐng)悟下,羅莎琳意識到自己對羅密歐不是真正的愛情。但她已經(jīng)一手促成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分離、帕里斯伯爵求婚朱麗葉。當她想補救時,又陰差陽錯導致羅朱戀情被發(fā)現(xiàn)、羅密歐誤殺提伯爾特、朱麗葉決定假死……
作為羅朱愛情的見證者、攪局者、推動者,羅莎琳這個人物的再塑造是成功的。影片將一系列事件通過羅莎琳的主觀能動性巧妙地串聯(lián)起來,又輔以美式笑點,讓整部電影的敘事節(jié)奏十分順暢。
不過,若觀眾抱著對解構(gòu)莎翁經(jīng)典作品的期待來看,多半會失望。
解構(gòu),即是把固有的規(guī)則和人們對一件事物的印象打破分解或顛倒之后,再進行重建的行為和方法論。最近的熱梗“王寶釧挖野菜”,就是對《薛寶貴與王寶釧》的解構(gòu)。在寒窯苦苦守候十八年的王寶釧,放在以前是對愛情的忠貞,放到現(xiàn)在是最不受待見的戀愛腦。
羅朱愛情的神圣、嚴肅和遺憾,在《羅莎琳》中確實用現(xiàn)代價值觀被重新審視。早在羅莎琳與羅密歐隱秘熱戀時,創(chuàng)作者就經(jīng)由男閨蜜帕里斯伯爵之口,將“見光死”的愛情做了價值判斷,“人們很容易將危險和刺激,誤當成浪漫的激情”。
不過,也僅此而已了,影片并沒有為羅朱愛情賦予新的定義。跌跌撞撞,它最終邁向的還是愛情喜劇的路數(shù)。
電影的最后,在羅莎琳與達里奧的拼命幫助下,羅密歐與朱麗葉避開了雙雙自殺的厄運,奔向新生活的彼岸。
并肩坐在船上,私奔成功的兩人卻相對無話,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彼此。
激情褪去,日復一日漫長的相處,才是愛情的本體。這一幕讓人不禁聯(lián)想,他們真的會幸福地度過余生嗎?
茫茫大海,沒有人知曉,也沒有人在乎。
【文/時一】
往期推薦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