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佳蕾
【資料圖】
編輯/劉珞琦
責編/杜思夢
隨著上周五中國香港導演林德祿執(zhí)導的《掃黑行動》上映,影片在上映首日取得了相對不錯的成績,票房占比67%,首周末兩日票房均突破2000萬元。 截至11月16日,該片上映第五天票房突破8000萬元。
《掃黑行動》導演林德祿曾執(zhí)導《反貪風暴》系列影片,其系列影片在內(nèi)地收獲超20億元票房。這位從1979年就開始創(chuàng)作的導演至今仍舊充滿活力,希望 “有機會的話還能夠繼續(xù)在內(nèi)地進行電影創(chuàng)作,拍攝出觀眾喜歡、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影片。”
全力而為,順其自然
當導演被問及是否有將《掃黑行動》做成系列電影時,有著《反貪風暴》系列電影經(jīng)驗的林德祿,抱著“不考慮太多,做好當下,投入自己”的心態(tài)去創(chuàng)作《掃黑行動》。
林德祿導演講了一個故事:一位知名的交響樂團指揮家,有一次記者問他,“你指揮過的作品里面,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他說:“我現(xiàn)在演奏的就是我最喜歡的。如果我不投入自己百分之百的興趣,我的指揮一定不好。”林德祿覺得這其中的道理與做導演一致,那就是, “我們的每一個作品都要全力而為、全神貫注。”
導演林德祿工作照
“電影導演要拍攝出好的作品,因為你的電影作品會影響到你下一部作品,唯有把當前的影片創(chuàng)作好,觀眾喜歡看,投資人才能夠繼續(xù)找你去拍電影。電影導演其實很簡單,沒有觀眾看,你還覺得自己是一位導演嗎?你要有作品,才有觀眾。”
所以在創(chuàng)作《掃黑行動》時,林德祿將自己全身心投入,希望自己能夠在當下的創(chuàng)作中盡到最大的努力。“有時候不需要將做系列電影的‘擔子’壓在身上,順其自然,你拍得好看,自然就會有人敲你的門讓你做導演。”
做一名“廚師”
林德祿導演在影片上映之前就表示,“這部影片跟我過往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這次打擊勢力更強大、案件更復雜、沖突更激烈、拍攝難度更大,希望用作品致敬一線的掃黑英雄們。”
除了故事背景不一致,很多內(nèi)地演員參演也是導演新的嘗試。不論是周一圍、秦海璐,還是曾志偉、吳孟達、張智霖等演員,都讓林德祿導演覺得“合作非常愉快”。
首先,最讓導演高興的是,內(nèi)地與香港演員合作的效果比他預想的還要好。從演員們的風格來看,沒有分別,各個“實力派”融合起來沒有困難。其次,這些演員都給了導演很多支持、很大信心。“我們之間會有火花,開機之前都要對稿,有意見就會很直白地交流。”多年的導演經(jīng)驗也讓林德祿深知, “當導演不是高高在上的,導演只是一名‘廚師’”,需要將演員、美術、服裝、攝影等多部門的人員進行“調(diào)配”,最終將影片做成一道“美味佳肴”送到觀眾面前。
很多時候做導演是有一定妥協(xié)的,導演與演員會有意見不一致的地方,有些導演會采取“拍兩條”的方式,一條根據(jù)演員的意見來,一條根據(jù)導演的意見來。但林德祿從不這樣做,他覺得,“做導演是會有妥協(xié),但是妥協(xié)的方式也一定是與演員走同一條路。我們的創(chuàng)作過程不是這邊跑一跑,那邊做一做,我喜歡與演員溝通,確定一個方案,這需要導演的判斷能力,也需要導演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圖。”
希望繼續(xù)在內(nèi)地創(chuàng)作
隨著香港回歸,兩地電影人交流增多,香港導演“北上”拍攝出了《桃姐》《一代宗師》《中國合伙人》《智取威虎山》《竊聽風云》《十月圍城》《建軍大業(yè)》《中國機長》《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多部觀眾反響熱烈、票房成績亮眼的影片。
“作為一名導演,我很希望自己能夠在內(nèi)地拍戲。內(nèi)地有很多資源和機會,具有比較大的優(yōu)勢,這對于導演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林德祿說。
導演林德祿工作照
現(xiàn)在,林德祿導演最感興趣的是希區(qū)柯克的懸疑片,“他的鏡頭運用、戲份的處理很有懸念,能夠讓觀眾進入他的世界。”尤其令他深刻的是希區(qū)柯克在1979年獲“美國電影學會終身成就獎”現(xiàn)場的發(fā)言,“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人類并不僅靠謀殺生存,人們需要關愛、認可和鼓勵,以及時不時的一頓美餐。”這位懸念大師總會絞盡腦汁在各種場合將“觀眾”帶進他的世界。
除了希區(qū)柯克,日本的黑澤明、英國的大衛(wèi)·里恩都深刻地影響著林德祿,這些導演也讓林德祿走上了導演之路。“我沒有很強烈的野心去拍攝出特別賣座的影片,希望拍出觀眾具有共鳴感、觀賞性比較強、可以表達自己理念的作品。”
CONTACT US
聯(lián)系我們
投稿郵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 中國電影報原創(chuàng)稿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