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1月30日,電視劇《信仰》已經播出3集劇情,經過這3集之后,基本上可以對該劇管中窺豹了。這部由秦俊杰和闞清子主演的諜戰劇,講的是國民黨反動派的諜戰人員在屢屢閱讀我黨的進步資料之后,棄暗投明的故事。這個講“信仰”的故事本身,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在《信仰》具體的敘事手法上,則是問題很多的。
作為諜戰劇,《信仰》目前最大的問題便是,缺乏一個清晰的“諜戰主線”。諜戰劇當然也可以有兩種路線走。第一種路線,是商業的,用險象環生的諜戰內容來完成故事配置,從而給觀眾們帶來豐富的故事性。第二種路線,則是現實的,用最為真實的諜戰環境、諜戰生活來實現求真,這種求真,表面看是平淡的,但內地里,反倒是因為真實感強,而有劍拔弩張的內在張力感。
目前來看,《信仰》哪一個路線都沒有走好。商業路線上,它現在沒有拿出一個有“強故事”來,很多敘事內容都太零碎了。求真路線上,《信仰》更是離現實主義敘事太遠了。求真,需要編劇和導演共同作用才行。這部《信仰》走“奇巧”路線的意思又太明確了。比如,首集內容當中,一群訓練出來的特務們要搞內部廝殺,能活著出來的,就能成為國民黨反動派的頭子。這就讓人啞然失笑了。這種大混戰,找不出好特務來啊。
一條清晰的敘事主演為什么重要呢?因為一部電視劇必須要通過前60分鐘的內容,告訴自己的觀眾,“我到底想要干什么”。這也就意味著,第1集和第2集的開篇,就要把這條故事主線拎出來,講明白,不然,觀眾就會看得一頭霧水,不知道主角們的人物行為動機在哪里,不知道劇情期待的走勢在哪里。如果觀眾們喪失了對于走勢的期待,一部電視劇也就毀掉了。
《信仰》前3集,屬于劇情大走勢缺失,劇情小走勢還湊合的狀態。比如,女特務偽裝成滿臉血的地下黨來誘捕我方人員,就形成了一個不錯的小情節閉環。這個小情節當中,觀眾們知道雙方的行為動機和目的是什么,知道應該期待什么劇情走勢。這么一搞,電視劇就好看了。當然,這段戲,我也有疑問,既然女特務已經知道這棟樓有問題了,且已經鎖定了幾個住戶,為什么不直接上樓搜查呢?電臺那么大,可是劇情當中交代的啊。這其實就是劇情敘事是否合理的問題了。
此外,《信仰》開局的劇情當中,讓大量的角色一股腦的出現,缺乏了創作層面上的調度感。比如說,一次聚會,出現大量的角色,都是拿字幕的方式告訴觀眾。這不僅僅是對于觀眾的不友好,更是編劇和導演在創作上的偷懶。一個聚會,出現一堆角色,看似迅速帶出了各色人等。實際上,誰也沒帶出來。角色需要掛在有效的故事上。群像太多,故事太弱的時候,觀眾就記不住角色了。用故事去帶出角色,這一點,在劇本創作當中非常重要。
他山之石的例子。《新世界》這部電視劇當中,也是角色眾多。但它敘事上,不著急拿群像往外邊使勁地帶角色,而是把一條敘事輔助線拉出來,讓每一個角色都成為這條線上的一個環節,男主角逼問每一個角色是不是真兇,從而讓每一個角色紛至沓來。這種筆法構建出來的角色個體特征和角色關系網,就充沛很多,能夠讓觀眾記得住。
再說主角構建上的問題。《信仰》當中,目前闞清子飾演的女主角戲份相對較弱,劇情還沒有給她太多內容。尤其是劇作當中說闞清子角色是大美女,不好約等等,這個內容的信服力不大。闞清子屬于中年實力派女演員,走的不是大美女的路線,劇情當中說她呈現的角色是絕世大美女一般,我又笑了。闞清子估計自己也會笑。
秦俊杰飾演的則是國民黨反動派的一名小特務,經常閱讀我黨的進步資料,所以自己也要求進步了。這個設定沒問題,問題在于,已經展開的3集當中,角色缺乏認知上的形成、變化、被沖擊和重新確定的故事過程。這個角色的認知,一上來,便是晃晃悠悠的,這是錯誤的敘事筆法。這種晃晃悠悠,讓角色后續的棄暗投明顯得力量感不足了。
當然,把《信仰》當作一部普通的電視劇來看,舞刀弄槍的,也頗為有趣。(文/馬慶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