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刊|?總第3087期
(相關資料圖)
在萬眾期待中,《阿凡達:水之道》(以下簡稱《阿凡達2》)在今日0時迎來了公映。于久旱逢甘雨的內(nèi)地電影市場來說,《阿凡達2》肩負著“救世”的作用;于久雨逢暖陽的內(nèi)地觀眾來說,《阿凡達2》又起到了提振士氣的作用。
當然,《阿凡達2》也面臨著一些困境。首先,是奧密克戎病毒席卷全國且呈愈演愈烈現(xiàn)象。今日零點,小編在北京最繁華的萬達CBD店觀看了《阿凡達2》,進影院之前,街上是冷寂的;進影院之后,也有近70%的座位空置。其次,《阿凡達2》未正式公映之前,豆瓣就直接“開分”了。這樣的冒失舉動,也會影響觀眾的觀感。更重要的是,公映前的兩天點映,已經(jīng)清晰顯示:這是部兩極爭議的電影。
時隔13年,卡梅隆這部作品能否延續(xù)前作佳績?影視獨舌搜集了《阿凡達2》最新影評,好壞參半,供君參考。(以下內(nèi)容涉及劇透)
好評:
《羊城晚報》:在島礁族人的幫助下,曾在首部《阿凡達》中領悟了和諧共存之道的杰克,又進一步感受到“水之道”的哲學——“水連接世間萬物,從生到死,從黑暗到光明”。即使在這個過程中,杰克一家和島礁族人經(jīng)歷了種種來自人類阿凡達的毀滅行動,但跟首部《阿凡達》一樣,卡梅隆并不只想要觀眾的眼淚,他更想展現(xiàn)大自然的堅韌與包容。
《帝國》:卡梅隆創(chuàng)造了一部只有他能拍出的宇宙海洋史詩。
《娛樂周刊》:《阿凡達2》充分展現(xiàn)了對家庭摯愛的歌頌,對殖民主義和環(huán)境破壞的控訴。
@20個小明≯:如此老套,卻又如此好看……神奇……
@甄子:流著淚看完,三個多小時的觀影體驗,就如同被片中暗流涌動的海水所包裹,一口氣潛到水底,睜大雙眼,沉浸其中不舍得露出水面回到現(xiàn)實世界。
@迷之尷尬: 電影品質(zhì)堪稱頂級,但沒有了領先世界的震撼感。能夠在這樣一個漫威大行其道,華納索尼全部擺爛的時刻,看到這么一部用心制作的電影,它絕對值得一顆五星,能夠讓我在三個小時里忘掉疫情和工作,那就值回票價了。
@眼睛瞪得像銅鈴:好看到渾身酥麻,但能理解不喜歡它的觀眾。阿凡達IP所承載的,是近十年已經(jīng)絕跡的“超級大片”,它不是漫威DC那種嫁接而來的復合類型片,而是單一敘事、單一內(nèi)核,靠大開大合的調(diào)度張力和烘到極致的情緒感染力來征服觀眾。它本該和《指環(huán)王》是同一級別的,奈何生不逢時,而前者去年重映時遭遇的輿論窘境,正對應它的今天,20世代觀眾已經(jīng)很難去適應它了。?
@AlanX:視覺上的沖擊和震撼和第一部一樣強烈,4K畫面加上48幀確實清晰又流暢。整部電影完美地契合了片名“水之道”,來到新的世界就要學習新的生存之道,也要對新環(huán)境心懷敬畏。家庭,是我們的壁壘,也是我們應當堅守的地方,但一味遷徙與逃避并不是出路。
@Henut:他居然把《泰坦尼克號》《深淵》《終結(jié)者2》《異形2》全包括在《阿凡達2》里面了,十三年真的沒白等。
@知食分子耶:全程沒有困點,花一場電影票價去海底潛水三小時超值。
@天涼好個啾jiu:前面劇情的鋪墊真的很完整,中間有段讓我熱血沸騰,最后還給我看哭了——不愧是你卡梅隆!
@Xieirse:吊打過去十年所有漫威電影以及95%好萊塢商業(yè)類型片,典型卡梅隆式劇本,連綿不斷的小高潮(視聽體驗或情節(jié)張力)能一直勾著觀眾,不會覺得有明顯的尿點。
@判官:情感極具殺傷力,尤其女性角色依然保持了卡梅隆電影里慣有的強悍、憤怒、偉大特質(zhì),以至于最后看哭了。“家人是軟肋,也是盔甲”,這句臺詞出現(xiàn)時我表示震驚。
差評:
《時代》周刊:《阿凡達2》比第一部更奢侈,更愚蠢。
《衛(wèi)報》:除了高科技的視覺效果,看到的只有一個平淡的情節(jié),沒有幽默感的兒童故事,以及一個缺乏真正刺激感的動作驚悚片。
@鬼腳七:第一個小時:我們來講講《阿凡達2》的故事;第二個小時:給你們看看我的新技術;第三個小時:我曾經(jīng)拍過一部片叫《泰坦尼克號》……
@馬二:電影人的自以為是就是拍一堆惡者的惡,以此讓無辜者反思。如果可以,下一部直接上3D紀錄片吧,這故事實在是太蠢了。
@Euphrosyne:當好萊塢編劇不知道干什么時,就會扭頭制造“父子問題”。被大大小小的身份認同搞得疲憊不堪,血緣、部落、家庭……我更愿意看成為阿凡達的上校的自我身份危機,可惜卡梅隆不愿搭理惱人的哲學,它在對白里一閃而過,然后被掐滅了。
睽違數(shù)年,這部救市片不再帶來新的東西,縱然有五光十色的視覺,這個腐朽的造夢世界也已失去魔力,我們都知道,它如此容易被自我“超越”。奇觀使影像和觀眾的距離更遠,阿凡達不再是關于新生和選擇的敘事,而是保守主義的贊美詩。
去掉它的藍色外皮:一個中年男人遭遇事業(yè)變故,帶著全家老小從頭干起,內(nèi)外交困。我早就知道這家伙會死,因為這個角色沒有個人成長戲份,就像這個IP一樣。
@舊日朋友:地獄般的觀影體驗,一邊驚嘆、一邊惡心、一邊崩潰,這套核心家庭的爛調(diào)唱得沒完沒了,制作和劇情可謂一種鮮花插在牛糞上,感覺像一部斥巨資拍攝的核心家庭和多生多育的宣傳廣告片,劇情唯一可取點是對人類在自然面前的自大的嘲諷。
人物塑造一塌糊涂,不知道從何罵起。另外別說什么血緣親緣的了,核心家庭和親緣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經(jīng)常被混淆就是文化殖民遺產(chǎn),想象個外星還是一父一母小單位,“family stay together”,拜托真的不要這么無聊。
@Glamdring:故事情節(jié)一塌糊涂,完全能預測,老套。角色集體沒有智商,只有自我感動。
@王大根:電影饑渴果然不能只靠一部電影來解決,或者說只有特效的電影,本來也解決不了真正的電影饑渴吧。
特效賞析:
美聯(lián)社:卡梅隆的魔力在于不斷推動銀幕體驗的邊界。
IGN:盡管續(xù)集在故事層面沒有什么突破,但令人感嘆的視覺特效還是有明顯進步。
@不留痕跡:卡神再一次用精彩的視效和豐富的情感元素告訴年輕一代觀眾和電影人“你大爺終究還是你大爺”,在密閉的N95和逼真的海洋效果雙重buff下,有時真的會讓人不自覺地屏住呼吸。
@連城易脆:我覺得聯(lián)合國憲章甚至可以立法規(guī)定全世界只允許卡梅隆才能拍3D電影,只有他的阿凡達才是真正的為3D而生。視效層面,卡神的確是歷史斷崖式第一名!其他3D電影在他面前就像雜耍一般可笑。水下部分,其絲滑驚艷所帶來的感官刺激足以帶來顱內(nèi)高潮。卡神再次拓寬了電影的邊界!再說不足,我很早就反復強調(diào)說第二部帶來的震撼度必然遜色于第一部,也體現(xiàn)了視效提升所帶來的邊際效應遞減的問題。
@好火藥:畫面代入感強到我想吐,飛翔旋轉(zhuǎn)跳躍各種刺激,我真的一直在憋吐,爆米花都沒法吃。至于多美,就不用提了,如果能換起人們對地球?qū)Q蟮恼鋹郏彩呛軅ゴ罅恕?/p>
@啟真湖千紙鶴:巨大的銀幕上的所有細節(ji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一部的許多情節(jié)發(fā)生在水里,光影的變換,氣泡的自然,水中的動植物的細節(jié),都做得非常好。在人物面部細節(jié)上,我也覺得明暗做得更好,讓人物的樣貌更立體。從第一個鏡頭的懸浮的山,馳騁的飛龍,我就瞬間被拉回了十幾年前,后面的特效每一幀都在燃燒著經(jīng)費,尤以第二個小時為甚,時光掠過土地與生民,不絕如縷。
@CyberKnight電子騎士:幾乎每一幀畫面都非常清晰、真實、穩(wěn)定,無論是CGI物體還是物理特效的裝備、載具,或者遠處的數(shù)字置景,都毫無瑕疵!這一點上,我認為卡梅隆與其它世界上的任何導演相比,都領先十年甚至更多!目前看到的電影畫面,即使是諾蘭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或者卡隆的《地心引力》,雷爺?shù)摹痘鹦蔷仍贰捕寂c卡梅隆呈現(xiàn)出的效果有一定差距。《阿凡達2》中的各種載具、機甲、武器、工具,都極具真實感!這不僅僅是指其特效質(zhì)感的真實,而且是說,這些東西都像是真的存在,都是可以實用的!絕非很多科幻大片的器具那樣華而不實,看著就像某種概念設計,僅炫酷而已。
《阿凡達2》中出現(xiàn)的各種科幻器具,足夠武裝3到5部普通科幻大片!例如捕魚的指揮船、水下蜘蛛型機器艇、聲波干擾儀、單人機甲、提取大魚精華的設備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看起來沒有特別超越現(xiàn)實的夸張想象,但每樣東西的質(zhì)感都非常強。
影片中所有設計都非常統(tǒng)一、嚴謹、精致、實用,完全是卡梅隆的風格!對比近些年科幻電影中比較華麗甚至浮夸的設計風格,我覺得卡梅隆的做法特別值得贊美。
關鍵詞: 阿凡達2首波真實口碑來了 阿凡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