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春暉
因為性別議題的互聯網火藥桶性質,“性別一換,評論過萬”是這兩年頗流行的一句網評,用以說明同一情境下,因性別不同而帶來的輿論差異。頗負面,也有負氣的意思。
【資料圖】
但放在影視領域,我們會吃驚地發現,當下中韓兩部熱播劇,其成功密碼或許很大程度正來自于“性別一換”——起點升級流的女主,與晉江重生復仇流的男主。
當《風吹半夏》里趙麗穎對男主說“我會對你負責的”,當《財閥家的小兒子》里宋仲基被霸總男配從頭頂澆水,是什么精準集中了我內心隱秘的爽點。
同樣的事,男人干和女人干的觀感就是不一樣。這不一定都來自性別歧視,而是我們心中有一些性別定見,也有被多年灌輸的性別審美框架。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就會遵循這個框架。恰恰相反,隨著新的社會思潮的涌入,對過往內容的審美疲勞,我們反而會渴望叛逆——讓搞宅斗的瑪麗蘇男主和帶有一定灰色調的野心家女主來得更猛烈些吧。
交換劇情,爽感翻倍
一組不負責任的假想對照鏡頭。一夜風流之后,趙麗穎神清氣爽地站在窗前,對還躺在床上的李光潔說“我會對你負責的”。或是靳東抽著事后煙,對擁著被子護住胸部的馬伊琍說“我會對你負責的”。
哪個更好看,哪個夠油膩,幾乎不言而喻。這甚至無關演技,也和前后劇情關系不大,就是前者讓人會心一笑,后者搞不好還要被批評不夠政治正確——什么年代啦,女人是自己身體的第一責任人。
《風吹半夏》的另一處感情戲更具代表性。追求女主的蘇醫生再次直球表白,問可不可以躺女主旁邊,女主說:“你可以躺,但我不認。”此處不拖泥帶水的回應引來網友擊節稱贊,這成熟,這通透,這解放思想。但試想,如果是男主對女配說“你可以躺,但我不認”,那會是怎樣的災難啊,很海王,很渣男,很不負責任。
當以往那些男人的事業線、男人的戀愛觀、男人的野心勃勃甚至莽撞賭性,被放到了女人身上,《風吹半夏》立住了生機勃勃的國劇大女主形象。并且,她也沒有因此變成一個“假男人”,她仍充滿女性魅力,甚至善用女性魅力。
《風吹半夏》的事業線水平見仁見智。畢竟即便我們見識了真正高端的商戰,往往只需要偷公章、掄拳頭乃至投毒等最樸素的方法,但仍然希望在電視劇里看到完整嚴謹的創業過程。
不過,趙麗穎的女主角色呈現的標準企業家精神,仍然是好看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以往國劇中,即便是優秀的職業女性形象,往往也偏向于謹慎、細心、耐力或者藝術創造力等特質。而女主國內倒完廢鋼想去國外倒、倒了廢鋼又想承包鋼廠、承包不成又要自建,呈現的是野心、果敢、一股腦向前沖甚至有點頭腦發熱的形象,男主反而扮演了審慎、睿智、踩剎車的角色。
急公好義,在東北一句話就要幫一大群人。有點飄了,發達后對同行前輩不假辭色。這都是常見的男性特質,但其實女性也有這一面(現在很多公共活動,女性發聲反而更多)。在影視里呈現出來,不說好壞,起碼新鮮生動。
雖然都在講90年代到千禧年的商戰,但比起《風吹半夏》的野蠻生長群像,《財閥家的小兒子》的看點更在宅斗。而與其說《財閥家的小兒子》像男頻重生爽文,硬糖君覺得更像女頻的瑪麗蘇文。
和多數女頻瑪麗蘇一樣,蘇點仍然在真·霸總身上
首先,男頻重生,不開個后宮是不過癮的。本劇卻一直在復仇商戰,男主不管跟女主還是女二,都碰撞不出太多火花。其次,男主因為是從未來重生到90年代,那些“穿越回去先讓爸媽買房”的夢想,都被男主不費吹灰之力的實現。配上頗受詬病的賣萌演技,妥妥一開金手指的瑪麗蘇女主。
對照女頻爽劇模板《延禧攻略》,《財閥家的小兒子》可謂元素齊備。在家族內尋找兇手的主線;絕對權力的象征、既是男主最大的倚仗又是男主最大的敵人、令男主產生復雜感情的財閥爺爺,活脫脫就是魏瓔珞面對皇上;而一路打小怪、打大怪直至成為繼承者,這不就是魏瓔珞的升職路嗎?
此處可以對照《風吹半夏》的升級過程,趙麗穎作戰的對手一直是一件件事。而《財閥家的小兒子》因為突出“財閥家”,宋仲基作戰的對手往往是一個個人。這種微妙差別難以精準傳達,但確實是男女頻作品一種常見差異。
另一種性別特質,好迷人
美國女演員朱迪.福斯特在中國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應該就是她在很年輕的時候被問及演員最了不起的特質是什么,回答:“女演員是有智慧、有內生力量。男演員是有脆弱感,透露出我可以被傷害,我很敏感。”
時至今日,飯圈最流行的男演員、男角色贊美詞仍是“破碎感”。但人人都破碎,就碎得很沒質感、很趕時髦。私以為,《財閥家的小兒子》第一集里,男主就碎得很漂亮。
作為平民出身、社畜典范的男主,一出場細框金絲眼鏡配一絲不茍的西裝造型就贏在起跑線,喚醒一些古老的關于《企業戰士》的回憶。繼而被大少奶奶強逼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啦,被發瘋的大少爺從頭上澆水啦(這個真的很經典虐女主橋段,簡直覺得宋仲基抬起頭來其實是楊冪或大S),被太太呼來喝去修馬桶給小費啦,都將一個美貌隱忍、受氣寡婦形象勾勒得淋漓盡致,讓人就盼著看他后期怎么逆襲打臉,讓他們看看誰才是這個家的主人!
說到男藝人的“美艷寡婦”人設,在內娛還能選秀那幾年狠狠流行過。其標志性配件就是金絲眼鏡,幾乎到了對男愛豆的顏值點石成金的地步。不過,可能由于泥塑粉(把男星想象成女性去喜愛)終歸是非主流,雖然蹦得高、擅創作,但男愛豆也就罷了,男演員還是不敢在這條路上走太遠。加之一不小心沒成“艷寡婦”,弄巧成拙變成“老嫂子”,也是得不償失。
但無論如何,一個隱忍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隨時可能爆發的男人,仍然比那些時刻開屏的男人要迷人得多。
隱忍曾經是很多古早女主具有的特質,可如果今天的女主仍然忍氣吞聲,那觀眾是要掀桌子的。這種特質必須放到男人身上,既有那種壓抑后釋放的爽感,又不會讓女觀眾有自我代入的不適,還能增添男主的腹黑魅力。
當然,一些不怎么討喜的性別特質,即便從女人身上換到男人身上,也一樣讓人厭煩,甚至更厭煩了。沒錯,硬糖君說得正是《財閥家的小兒子》中宋仲基重生后貢獻的抿嘴、嘟嘴、傻笑演技三件套。
好好的一個人啊,怎么就從打工魂熊熊燃燒的職場小寡婦,變成了鹿小葵級別的傻白甜女大生。就算你為了裝嫩不被看出是魂穿者,也不必甩出這么拙劣的演技吧,韓國男大學生都這么做作嗎?你還不如演成行走的雙開門冰箱呢!
和企業戰士版宋仲基一樣讓硬糖君感嘆美出新高度的,是《風吹半夏》的90年代版趙麗穎。其沒有喊出任何獨立女性口號,卻扎扎實實地展示了女性力量感的一面。明快的妝容、鮮艷的衣飾、常常緊束著腰帶,也都體現出那個年代才有的奮發、外露。在硬糖君看來,這實在勝過當下流行的所謂“老錢風”“松弛感”,后者更像是經濟下行后人們保守傾向的一種外化形式。
有人把女主的成功歸結為金手指,實在不算公道。即便在并未展開很多創業細節的情況下,女主泰山壓頂也吃得下睡得著、遇事能斷不糾結,都是標準的企業家精神。其實不管在哪個年代,每一步都沒有選擇小富即安,而是永遠梭哈、永遠向前,每一次都敢站在懸崖邊上,就已經是人群中極難得的品質,也是以往極少被賦予女性影視角色的品質。
當我們去觀察1990—2010那些傳統行業民營企業家(《人人都愛90年代》),也會發現,他們很多時候并不是我們想象中那樣睿智、那樣縝密,會犯愚蠢的錯誤,會有天降的好運,但無一例外,胸口都有個勇字。
要代入,也要安全感
細算起來,早在2015年,網劇《太子妃升職記》就以男穿女情節令人耳目一新。到了2016年,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在中國熱映,進一步確立了男女魂穿的故事范式。此后不少國產網劇使用這一橋段,直到2022年暑期檔的《蒼蘭訣》達到巔峰。
男女魂穿的優勢顯而易見。首先是有極強的輕喜劇效果,且很利于演員發揮演技。一個男人軀殼里的女人或女人軀殼里的男人究竟什么樣,沒人見過。這就有很大闡釋空間,即便演繹地夸張一點,那也是放得開、夠好笑。而只要有明顯的轉換感,就能夸一句“有演技”了。
進而再升華一下,體驗了彼此的生活、彼此最赤裸的真實,也就是兩人真正相知相愛的過程。而不是另一種愛情劇中常見的“因幻想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
但這種真性轉畢竟還是太戲劇化了,只能在古偶、科幻輕喜劇里發生。而在現實題材劇里打破性別成見,一不小心就會產生兩種我們并不陌生的形象——貧嘴的小男人或爹味的大女人。
國產生活劇在呈現男性身上的柔軟特質時,容易把他們弄成圍著灶臺轉的碎嘴子,或者細膩溫柔但看著就不能扛事的暖男。硬糖君想象不出任何一個女人會把他們當做性幻想的對象。而穿著大墊肩西服、分分鐘幾千萬上下但不會談戀愛、始終在等待一個男人提供心靈治愈的霸道女總裁,也和我們的夢中情女相去甚遠。
歸根結底,那些能夠提供爽感的雙性特質究竟是什么,為什么性別轉換后劇情更好看?
硬糖君認為,首先是在提供代入感的同時,也不忘給予安全感。人們越來越脆弱,一味給予“太真實了”的代入感,反而刺激了焦慮。生活已經夠苦,怎么看個劇還要重溫一遍濃縮版?古裝劇是一個提供安全感的框架。在現實題材劇里,性別敘事的調轉,其實也是一種安全感框架。
對于女觀眾來說,備受欺凌的男社畜會令人心生憐愛,而不會過多自我投射;對于男觀眾來說,女霸總恐怕也比男霸總賞心悅目。
另一方面,不管是從影視內容煥新的角度,還是從反映社會性別意識進步的角度,更多關注“人”本身而非性別,讓人自然的發展、自然的呈現,也是必要的。善于宅斗的男人可能也善于商戰,善于商戰的女人可能也善于戀愛。畢竟是聰明人,干什么都很擅長,也不奇怪吧?
哪怕夸張一些,搞事業的女人和戀愛腦的男人、創業的女人和宅斗的男人,都能在提供新鮮感的同時,也讓我們換位思考,去理解另一種性別的快樂與沉重,進而達成諒解、促進和諧。
究其根本,這并非簡單粗暴的“性別一換”,而是打破傳統性別意識的禁錮。那些人性與才能,本就無關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