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編輯部 | 甄子、八不半、隱飲
2009年,當第一部《阿凡達》面世時,觀眾們被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創造的潘多拉星球,驚艷到贊不絕口。
13年后,我們終于等到了他姍姍來遲的續集作品——《阿凡達:水之道》上映。
【資料圖】
這一次,納威人的故事重心,從潘多拉星球上郁郁蔥蔥的森林山區中,轉移到了暗流涌動的清澈海水中。
男主角杰克·薩利與妻子奈蒂莉,在新片中也迎來了家庭中大大小小的新生命。
時光君第一時間看完《阿凡達:水之道》,這三個小時的觀影體驗,如同被片中溫暖深邃的海水所包裹。
?
讓人仿佛一口氣潛到水底,想要睜大雙眼盡享奇觀,沉浸其中不舍得露出水面,回到現實世界。
今天,時光君送上一份超全觀影指南。
關于影片的新故事、新技術、購票版本和海洋新生物,我們都來聊個透。
新故事
在進入正題前,時光君再啰嗦幾句關于影片的直觀感受。
卡神耗費13年的《阿凡達:水之道》,確實經得起“電影工業天花板”的贊美。
在3D/4K/48幀的新技術格式加持下,畫面中的一切都變得絲滑流暢、透亮清澈、新奇生動。
?
?
順利坐進影廳的時候,這獨屬于影院的儀式感,讓時光君甚至有點熱淚盈眶。
這一年疫情反復無常,影院開了又關,很多人已經忘記了在影院看電影是什么感覺。
但是沒關系,卡神的新片,能讓我們再次深刻領略到大銀幕的魅力。
說回新片的故事。當年《阿凡達》的故事并不復雜,殘疾的白人士兵杰克·薩利在一番靈魂洗禮后愛上自然,協助納威人抵抗人類侵略,保護家園,收獲愛情。
甚至在最后,杰克成功擺脫自己身為人類的軀體,正式成為納威人的一員。
由此可以說,《阿凡達》是一部關于生命與生存的電影。
而在《阿凡達:水之道》中,主題變為生命與生活,即強調“家庭”的概念和“孩子”的重要性。
在新片中,杰克和納美部族公主娜蒂瑞生兒育女,他們有了四個孩子,還包括領養的人類兒子“蜘蛛”。
蜘蛛的親生父母是當年被迫離開潘多拉星的人類,日常他會把身體涂成藍色和納美人生活在一起。
《阿凡達:水之道》曝光的第一張劇照就是他,可見其在續集中的重要性。
隨著關于生存的威脅再次逼近,又加上小女兒的離家出走。杰克、娜蒂瑞和他們的四個孩子,不得不逃到梅特卡伊納氏族的領域。
這一部更多引入了幾個孩子的視角,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講述在新環境下的家庭與成長。
“孩子是我們的軟肋,也是我們的盔甲。”這句臺詞點出了故事的核心內容。
在整個故事里,杰克不再是驍勇善戰的領袖,而是一個充滿軟肋的父親。
這是一個生活在海底的神秘部落,由此展開《阿凡達:水之道》中為主要場景的水中世界。
劇情的另一大看點也產生了,那就是杰克一家和人類之間的海上戰斗場景,非常值得期待。
看片之前,時光君很好奇,沒看過第一部有影響嗎?
畢竟距離上一部上映已經過去十三年之久,很多看過的觀眾,大多也已經忘記了劇情。
這一部要如何承上啟下,巧妙地把故事從森林轉到海洋呢?
事實證明,卡梅隆在影片開頭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巧妙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即使你沒時間重溫第一部的故事,也不影響觀看這部新片。
水之道
十三年前,《阿凡達》橫空出世,開啟了電影3D技術革新的新紀元。
現在《阿凡達:水之道》依舊代表了電影技術的最高標準。
片名定為“水之道”,其中的“水”,既是故事背景,也是技術關鍵詞。
電影拍攝中只要和"水”有關,技術難度都會陡然上升,更何況這次的故事,放在潘多拉的海洋世界里。
水的流動性、表面反光特性,都給實拍和后期制作,提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這場水下的視覺盛宴,是如何拍成的呢?
首先,劇組特別準備了一個能容納90萬加侖海水的巨大水箱,用來盡可能逼真地模擬洋流,與CG生成的流體特效相配合。
為了保證逼真的視效,卡神還進行了瘋狂的深海實拍探索。
劇組把部分實景拍攝的工作,搬到了海底約11000米深的馬里亞納海溝。
據說這次為了拍攝水下場景,卡梅隆特意要求演員不帶呼吸設備,學習自由潛水,閉氣完成表演。
主演凱特·溫絲萊特專門接受訓練,在水下憋氣最長達到驚人的7分14秒,破了劇組紀錄。
卡梅隆和維塔團隊為此進行了無數次的技術實驗,并開創了全新的水模擬技術。
因為傳統光學動作捕捉,難以應對水面的反射,所以卡神花費了一年半時間,全新開發出一個水下動作捕捉系統。
這套系統包括了適用于水下的動捕服裝和攝影機,均為影史首次。
他也表示對捕捉數據結果非常滿意,稱“基本上破解了水下動作捕捉的密碼”。
與《海王》等電影采用的“陸地動捕+后期特效”不同,《阿凡達:水之道》首次大規模采用水下動捕,這兩種方法在真實感方面,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此前曝光的片場照中 ,水面布滿的小白球就暗藏玄機。
這些小球主要是為了阻擋光線,避免影響水下動作捕捉系統的精確性。
但無論多么炫目的技術 ,最終都要為影片的藝術和情感服務。
正如卡神所說,“人們看《泰坦尼克號》時的眼淚,不是為特效而流的,在《阿凡達:水之道》中,我們也要努力做到技術與情感的平衡。”
如何買票?
《阿凡達:水之道》有三種不同的片源質量,據影片的內地發行通知顯示,此次會上映包括3D/4K/48幀這樣的高幀率版本。
面對各種眼花繚亂的放映版本,如何買票,也成了影迷十分關心的問題。
對比發現,目前完全支持3D/4K/48幀的影院,只有CINITY、IMAX 二代激光廳、杜比影院這幾類影廳。
觀眾如果期望淋漓盡致地享受該片的視聽效果,以上三類影廳當屬首選。
這里最重要的指標,是影廳是否支持“48幀”和“4K"。
其中“48幀”指向的是流暢度,“4K”指向的是清晰度。
只有在這樣高速流暢的影像中,觀眾才會體驗到和傳統24幀電影完全不同的視覺沖擊力和沉浸效果。
CINITY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端放映系統。
它是《阿凡達:水之道》國內獨家放映技術合作伙伴,也是導演卡梅隆親自推薦的觀影選擇。
如果你喜歡銀幕更大更亮,可首選 IMAX。
因為IMAX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巨大的銀幕,IMAX標準銀幕寬22米,高16米,有“頂天立地”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48幀這個版本,需要IMAX激光廳才能完美兼容,如果對視效更追求完美,請注意選擇IMAX激光廳。
?
若對畫面細膩度有要求,可以選杜比影院(Dolby Cinema)。
買票時需要注意區分“杜比影院”與“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是不同的概念,簡單來說:杜比影院=杜比全景聲+杜比視界+杜比3D+影院設計。
海洋生物硬核科普
上一部上天,這一部入海。
在第一部《阿凡達》中,納威人的陸地坐騎、六條腿的重鎧馬,以及一生只忠實于一個納威人的飛行坐騎斑溪獸,都讓人印象頗深。
在《阿凡達:水之道》中,我們還會看到潘多拉星球海洋中,像鯨魚一樣的超智慧巨獸圖鯤(Tulkun),以及承載了類似第一部中斑溪獸坐騎功能的水中飛魚伊露(Ilu)等等。
時光君簡單給大家科普下,《阿凡達:水之道》中那些神奇的海洋生物。
1、Ilu 伊露
伊露是一種類似蛇頸龍的潘多拉海中生物,就像重鎧馬是森林納威人的坐騎一樣,伊露也承擔了海洋納威人(比如梅卡伊部落)的坐騎功能。??
它身長7米,是兩棲類動物,脖子很長,有6個鰭,4只眼睛,尾巴像橡膠一樣,頭上還有兩個長長的觸角。?
伊露很聰明友善,很容易被馴服家養,
2、阿庫拉 Akula
它非常兇殘,對于海洋部落梅卡伊(Metkayina)具有重要文化意義,原住民的鋸齒形小刀,就是在模仿阿庫拉的牙齒。
梅卡伊部落領袖托努瓦里(Tonowari,克利夫·柯蒂斯飾)胸前戴的項鏈,就是一顆阿庫拉的牙齒。
3、Skimwing 滑翔魚
滑翔魚生活在潘多拉的海洋中,身體是灰色的,巨大的鰭則是橙色的,可以讓人在水面上滑翔,而滑翔魚的尾巴需要一直在水中向前推動。
他們在水下時用鰓呼吸,但是飛行時要用頭上的兩個鼻孔吸入氧氣,主要吃魚和小型鳥。梅卡伊和其它海洋部落用滑翔魚來捕獵,也會在戰爭中當作坐騎。
只有最富有技巧的梅卡伊獵手,才能馴服一只滑翔魚,它們情緒無常,很難和自己的騎手形成連接,杰克·薩利(薩姆·沃辛頓 飾)在片中,會騎上自己的滑翔魚。
4、Tulkun 圖鯤
圖鯤很像鯨魚,長90多米,是潘多拉最大的動物。
?
它們非常聰明,在自己種群內形成了文化——絕對禁止一切形式的殺戮,也在數學和音樂方面頗有建樹。
圖鯤的語言功能很好,可以和納威人交流,與梅卡伊部落更是非常親近。
?它們會與梅卡伊人互相分享各自的家庭、新生嬰兒的到來、以及為逝去的家庭成員而哀悼。圖鯤可以儲藏記憶,并且與納威人分享這些記憶。
在《阿凡達:水之道》中,杰克的小兒子洛阿克(布里坦·道爾頓 飾),會與一位名為帕亞坎(Payakan)的圖鯤成為摯友,并在片中擔負起重要作用。
最后,《阿凡達:水之道》在時光網開分高達8.7分,你已經看過了嗎?打算什么時候去看?
關鍵詞: 超全觀影指南 看阿凡達水之道請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