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畢正中風后做了手術,保住了一條命,但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語言功能受損,智力退化,連洗腳都要別人幫忙,裘畢正的結局,令人唏噓。
(資料圖片)
曾經精明狡猾的“裘總”,變成了每天只會傻笑的病人,裘畢正算計了半輩子,也沒有算出自己會落得這樣的下場。
患病后的裘畢正,的確看起來沒有那么體面,但在他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童真笑容。
拋開了生意場上的爾虞我詐,裘畢正反倒變得無憂無慮。
裘畢正的“退化”,暗示了“鋼鐵五人組”的心境。
人只有擯棄雜念,找回本心,才能活得踏實快樂,所以伍建設選擇了自首,許半夏用余生彌補灘涂污染傷害的家庭,郭啟東也守住了良心的底線。
許半夏“有得有失”
許半夏從收廢品起步,到成立了鋼鐵集團,期間她野蠻生長,斗志昂揚。
許半夏的發家史,幾次游走在“灰色地帶”,由于事業發展太快,許半夏幾乎沒有停下來回頭看的精力。
直到鋼廠瀕臨破產,她創業路上的各種問題被揭發出來,許半夏才停下了腳步,好好反思了自己的過往。
當初為了讓許半夏便宜租下灘涂,陳宇宙和童驍騎用機油污染了灘涂,給秀灘村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傷害。
陳宇宙因污染患癌去世,為這件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許半夏和童驍騎雙雙受著“不得往生的詛咒”,童驍騎覺得鋼廠破產,就是“報應”。
除了灘涂污染,還有走私廢鋼,侵吞國有資產的罪名,一時間全都落在了許半夏的頭上。
許半夏當年為了多得廢鋼進口的配額,注冊了很多子公司,利用當時的政策迅速發家,但法律法規完善后,許半夏仍然堅持原有的進口模式。
國有資產案也是如此,許半夏風風火火合并省二鋼,卻沒有查清楚省二鋼的產權問題,許半夏腦子靈活,有眼光,但她也有她的局限性。
許半夏犯下的錯誤,一方面是因為她本身還有不足的地方,另一方面則是時代造成的。
許半夏創業的大環境,還不夠清晰明朗,很多類似于許半夏的企業家,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機遇也往往伴隨著風險。
許半夏在法庭上說:
“我們走的每一步,也都是在遵守當時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去經營公司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國家的進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各項法律法規都在不斷完善和規范,我們也過了那個摸索過河的時期。
但是我們這一代大部分的商人,都是沿著這條路走過來的,我們可以被審判,但不可以被誤判。
我們懇請在對我們審判和清算的同時,也能給我們回望過去的機會,讓我們反思,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該許半夏承擔的責任,許半夏不會逃避;但不是許半夏犯的罪,許半夏絕不會因為軟弱就認下。
許半夏最難能可貴的品質,是她有擔當,有責任感,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并且不惜傾家蕩產也要做出彌補。
鋼廠出問題后,許半夏把高辛夷叫到辦公室,特意囑托道:
“你把我的房子和車都處理了吧,還有賬戶上的存款,分成三份,一份給小陳爸媽;一份留在我的賬戶上作為我的生活開銷;還有一份,加上我在你們公司的股份分紅,繼續補償因為灘涂污染而受損害的家庭。
公司賬戶上的錢,分給公司員工和鋼廠工人,每個人多發兩個月的工資,工人的房租交到年底。”
許半夏在公司度過危機后,為灘涂污染之事自首,在她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那個賭徒心態的“生半夏”,而是慈悲溫和的“熟半夏”。
在中藥上,生半夏有毒,而熟半夏是良藥,許半夏的成熟,終將是有利于社會進步和發展的。
《風吹半夏》結局,許半夏在物質上有很大的“損失”,但她在情感上卻收獲了巨大的圓滿。
原生家庭的傷痛得到治愈,父親許友仁拿存折為許半夏解圍,許半夏稱許友仁為“英雄”,父女兩人徹底和解。
前夫王全被許半夏感化,不再糾纏許半夏,決定過好以后的日子;許半夏嫁給趙壘后,婚姻美滿,趙壘就是那個愿意為她托底的人。
無論是生意上的伙伴,還是公司的職員和工人,都認可了許半夏的能力和人品,就連驕傲自大的伍建設,都說許半夏是他最佩服的女人,可見許半夏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
“鋼鐵五人組”找回本心
侵占國有資產一案,伍建設主動自首,把責任攬到了自己的身上。
伍建設的表態,是行業老大哥真正的擔當。
而伍建設能夠站出來,是因為許半夏的重情重義。
許半夏說:
“我們幾個人爭搶了這么多年,互相算計,互相出賣,撞得頭破血流,我們得到了很多,但失去了更多。雖說商人重利輕離別,但是我不想做一個在商言商的商人,我還是選擇做一個重情義的商人,我要對得起伍建設,要對得起自己。”
許半夏做不到犧牲伍建設,許半夏對伍建設的提攜之恩心懷感激,伍建設無意間聽到了許半夏的心聲,他決定正視自己的錯誤,不讓許半夏為難。
郭啟東看到病床上的裘畢正,放下了報復心,郭啟東和裘畢正之間,有過算計和利用,但更多的還是真感情。
郭啟東的耳畔,一直回響著裘畢正的那段話:
“茫茫宇宙,一個小小的星球,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茫茫人海,兩個人只要相互看一眼,這都是緣分。更何況,伍建設,你,我,許半夏,馮遇,我們相知相遇相交。”
“鋼鐵五人組”在許半夏的凝聚下,由原本的競爭和合作關系,變成了堅固的友誼,經受過考驗的感情注定會歷久彌新。
人如果眼里只有利益,也就會變得自私狹隘,與他人和解,也是與自己和解。
五個人的成長,跌跌撞撞,他們都栽過跟頭,有人是因為貪婪,有人是因為愚昧,但正是有他們的摸索和嘗試,時代才會不斷進步。
高躍進揭開誰是真正的贏家
《風吹半夏》最后的贏家,不是許半夏,不是伍建設,更不是無欲無求的馮遇。
高躍進說:
“如今我們這一代人都老了,我們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也為年輕人留下了前車之鑒,我們沒有及時改正的錯誤,他們會不斷地彌補修正。”
高躍進這段話,暗示了以小蘇為代表的年輕人,才是未來的希望。
小蘇拿到許半夏的投資后,將互聯網公司發展壯大,他拿著第一筆收入給許半夏,許半夏卻繼續把錢投給了小蘇。
許半夏意味深長地對小蘇說:
“時代變了,你們是未來的希望,希望在任何時候,就都值得被呵護。”
許半夏的鋼鐵行業遇到了瓶頸,小蘇的互聯網業務卻如火如荼,高辛夷的物流公司也走上了正軌。
互聯網和物流,正是那個時代新的風口,小蘇和高辛夷也即將由配角轉變為主角,走上歷史舞臺。
童驍騎有兩個貴人,一是許半夏,帶他進入鋼鐵行業,給他車隊,幫他規劃好了人生框架;二是高辛夷,高辛夷是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卻偏偏愛上了有污點的童驍騎,正是高辛夷的出現,改變了童驍騎的后半生。
高辛夷參觀了其他物流公司后,大刀闊斧改革,把車隊變成了物流公司,帶領童驍騎走上了正軌。
如果沒有高辛夷,童驍騎最大的成績也不過是手里有一支車隊,用不了幾年,就會被淘汰。
童驍騎的成功,也說明了跟對人,選對人的重要性。
無論是小蘇還是高辛夷,他們都有文化,有眼界,也有敢想敢拼的勁頭,這才是他們會成功的關鍵因素。
伍建設和裘畢正沒有站到的頂端,將會有年輕人去攀登。
許半夏很清楚屬于自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她能發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乘上了那批下海的浪潮,而以后的發展,必然要靠真材實料。
寫在最后
《風吹半夏》許半夏、伍建設、裘畢正、郭啟東、馮遇,他們折騰了十幾年,結局或許不盡如人意,有的人甚至被迫回到了原點。
但他們所做出的努力和改變,是有時代意義的,正是由于他們的趟路,年輕人才有了可以踩著向前走的腳印。
上一代幫扶下一代,下一代感恩上一代,才是最好的傳承,正如許半夏對伍建設的感情:
“我認識伍總之前,就是一個收廢鋼的,沒有他我不會有今天,我是踩著他的腳印走到現在的。雖說我如今已經超越了他,走在了他的前面。難道這就是讓我丟下他嗎?沒有人可以永遠一輩子走在其他人的前面。”
人,最可怕的不是犯錯,而是沒有面對和改正錯誤的勇氣。
許半夏主動自首,起了一個很好的表率作用,她對郭啟東說的那句話很好,人什么都可以丟,唯獨不能丟了良心。
關鍵詞: 風吹半夏看懂許半夏和伍建設的結局 才知真正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