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披荊斬棘的哥哥》第二季收官之后,芒果TV幾乎以無縫銜接的速度上新了衍生綜藝《我們的滾燙人生》,節目邀請了陳小春、張智霖、張晉、張淇、李承鉉擔任常駐嘉賓,讓許多對《披荊斬棘的哥哥》意猶未盡的觀眾大呼過癮。
事實上,這并不是制作方第一次采用衍生綜藝的方式來吸引用戶。《樂隊的夏天》《明星大偵探》《乘風破浪的姐姐》《五十公里桃花塢》等知名綜藝均有自己的衍生綜藝。
(資料圖)
以大帶小:衍生綜藝的成長之路
不知不覺中,衍生綜藝已經成為綜藝制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觀眾貢獻了諸多歡樂。
衍生綜藝,顧名思義就是從大IP、大制作、高話題度的綜藝中衍生出來的綜藝。
其實早在真人秀綜藝剛興起時,衍生綜藝就已經有了雛形。
在熱門綜藝中,每集綜藝時長約為1.5小時至2小時。如果邀請嘉賓數量較多,分散給每個嘉賓的鏡頭時間就十分有限。在正片剪輯已經完成的情況下,制作方便會通過放送幕后花絮、嘉賓采訪、拍攝素材等形式來滿足觀眾對某個嘉賓的格外關注。
譬如國內知名親子真人秀綜藝鼻祖《爸爸去哪兒》每周更新一次,遠遠無法滿足觀眾對萌娃的喜愛,因此制作方后來就播出不少幕后花絮,來撫慰觀眾因為等待而焦灼的心靈。
這些素材從原綜藝的邊角料誕生,在題材、內容制作上都原原本本地為原綜藝而服務,在存在感上缺少獨立性也就不足為奇。
而伴隨綜藝制作水平逐漸提高,垂類內容持續豐富增加的趨勢下,衍生綜藝也從“餐后甜點”發展成為可供觀眾獨立享用的“正餐”。
目前衍生綜藝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保留了原綜藝的制作方式和制作內容,但是嘉賓則“另起爐灶”,名字上也略有調整,因此和原綜藝既有聯系又有區分。
騰訊視頻推出的《少年圓魚洲》,便是給《登錄圓魚洲》做測試的衍生版本。
《少年圓魚洲》,由曹恩齊、曹奐東、郭文韜等10位少年加盟。而《登錄圓魚洲》則由白敬亭、李誕等10位明星嘉賓作為固定玩家加盟,少年版相比明星版少了密集的宣傳包裝和廣告口播,但真實清爽的觀感也同樣受到粉絲的追捧。
另一種則是保留或提純原綜藝中熱度較高的嘉賓,并為嘉賓們量身定造一款新的綜藝節目,這種方式也是當下衍生綜藝的主流制作方式。
比如《五十公里桃花塢》后火速上馬的《桃花塢開放中》,《脫口秀大會》的衍生綜藝《脫口秀小會》,《這!就是街舞》推出《街舞營業中》,從《半熟戀人》中衍生出的《愛情這件小事》,《初入職場的我們·法醫季》“售后團建”組成《入職后的我們》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歸根結底是因為內容的生產最終要落實到具體的人身上,而綜藝的熱度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嘉賓的吸睛表現所導致的。
一石三鳥:以小博大的商業價值
當下衍生綜藝越來越火,推出衍生綜藝甚至已經成為了大IP綜藝的標配。
究其原因,是因為衍生綜藝契合了觀眾,制作方,明星嘉賓,資方多方面的訴求。
衍生綜藝滿足了觀眾依依不舍、意猶未盡的心理。
當下綜N代常青樹猶在,但在收視率和拉新率上都不及如日中天時,呈現出疲軟態勢。
中腰部及以下的新綜藝競爭也分外激烈,“小而美”的模式雖然能契合某一類垂類觀眾的需求,然而能否以黑馬之姿成為爆款也是未知數。
高曝光度、精良制作、高討論度的綜藝一旦出現,則占據了絕大多數觀眾的視覺焦點。
觀眾出于喜愛對嘉賓產生了更多好奇,想要探索更多有關嘉賓的瞬間,回味嘉賓團聚的時刻。
衍生綜藝則滿足了觀眾關注“團魂”的需求,成為當之無愧的美味“代餐”。
對于制作方而言,衍生綜藝很好地拯救了他們的“題材焦慮癥”。
目前國內綜藝經過近8年長跑,已經呈現出紅海態勢,可待發掘的內容賽道越來越少。
一邊是審美品位日趨提高的觀眾,一邊是不斷收縮的內容藍海,夾在中間的制作方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
而衍生綜藝依附于原綜藝嘉賓的熱度和流量,為嘉賓們量身打造一檔團綜,或者直接根據嘉賓、觀眾的提議和啟發制作一檔團綜,相比于開啟一個全新賽道,困難和阻力要小的多。
衍生綜藝治好了制作方的題材焦慮,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療愈了制作方的錢荒心理。
在資本退潮、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下,綜藝零招商、直接裸播的現象并不罕見。
衍生綜藝雖然實現了內容獨立,然而其宣發等勢必要和原綜藝深度捆綁。有了原綜藝的話題度和熱度,衍生綜藝要實現“未播先熱”,贏得招商青睞也容易許多。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和《披荊斬棘的哥哥》收官之后,芒果TV一口氣推出《星星的約定》《樂隊的海邊》《大灣仔的夜》等多部衍生綜藝,用意也在于此:最大限度地利用、鞏固和放大原有IP的價值,拉開頭部綜藝與其他綜藝的區別。
《快樂再出發》《愛情這件小事》《我們的滾燙人生》《大灣仔的夜》等衍生綜藝均成功收獲贊助冠名,也是主體綜藝IP價值的一個力證。
而對于明星嘉賓來說,對衍生綜藝的涌現更是樂見其成。
能夠在一檔綜藝收獲超高熱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而在一檔綜藝播出之后,如果沒有資源緊緊跟上,明星嘉賓的熱度便會后繼乏力。衍生綜藝的出現,則能幫助明星很好地維持熱度,延長營業時間,甚至很有可能推動其事業再上一個臺階。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后,王心凌憑借一曲青春懷舊感滿滿的《愛你》成功登頂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熱搜,僅僅一分半的鏡頭讓觀眾直呼不過癮,節目組迅速意識到商機,在“浪姐”的衍生綜藝中,邀請王心凌繼續擔任嘉賓。
“0713快樂男團再就業”同樣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當年的07屆快男陳楚生、陸虎、蘇醒憑借《快樂男聲》一炮而紅之后便在娛樂圈呈現“高開低走”之勢。治愈系慢綜藝《歡迎來到蘑菇屋》因為制作成本的原因,邀請了這批07屆快男選手再聚首。
作為《向往的生活》的衍生綜藝,《歡迎來到蘑菇屋》只是為了對留下的蘑菇屋“廢物再利用”,但卻出人意料地讓這群對音樂初心不改的“老哥哥”再度躥紅。
隨后平臺立馬再度攜手這些嘉賓開發出戶外旅行體驗綜藝《快樂再出發》、地域旅游推廣類綜藝《快樂回來啦》等口碑不錯的節目。
爆火出圈:無心插柳的“隨緣之喜”
從長遠來看,衍生綜藝因為迎合了觀眾、制作方、明星嘉賓三方的需求,毫無疑問將會在綜藝屆中占有一席之地。
《密室大逃脫明星版》的測試版本《密室大逃脫大神版》,邀請擅長解密的大神玩家提前體驗測試密室。節目組對大神版一開始的定義只是先行測試密室,提出改進意見,再順便將后期外包出去制作成了一檔附屬綜藝,然而未料想到播出后效果拔群。
在主體綜藝的平行襯托下,大神版得到了極佳的路人緣,第一季開播后收獲了9.1分的超高口碑,至今已經連續播出四季,每一季的話題度和口碑度都遠超“明星版”,呈現出和主體綜藝分庭抗禮之勢。
《密室大逃脫大神版》中雙商超高綜藝感滿滿的蒲熠星、唐九洲、邵明明、火樹等嘉賓還憑借此綜藝受到其他綜藝節目拋來的橄欖枝,展現出衍生綜藝也具有強大的“造星能力”。
不過,如《密室大逃脫明星版》般“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衍生綜藝畢竟是少數,衍生綜藝能否借著主體綜藝的熱度再創新高,甚至實現口碑與流量的反超,則仍待市場進一步驗證。
從衍生綜藝的制作流程來看,這批綜藝往往是在主體綜藝出圈之后就飛速上馬,或是在大IP綜藝確定立項之后,便跟隨大IP綜藝接連立項,內容籌備時間較短。
而在這中間,還要考慮到嘉賓檔期、團隊組建、物料準備等多項事情,因此在題材上,衍生綜藝多側重于吃飯、聚餐、聊天等偏于紀實向的生活流模式。
《我是唱作人》推出的《開飯啦!唱作人》,《樂隊的夏天》推出的《樂隊我做東》,《這!就是街舞》推出的《一起火鍋吧》都是以“吃飯嘮嗑話家常”為主題,氛圍輕松自然。
此類題材的綜藝既不需要太多后期制作時間,同時又能最大程度地滿足觀眾了解嘉賓生活的好奇心,是一種“取巧”的做法。
比如《樂隊的海邊》便是一檔音綜版《中餐廳》,《星星的約定》則類似《花兒與少年》等旅綜,但在同類賽道上已經有《中餐廳》《花兒與少年》《向往的生活》《妻子的浪漫旅行》等頭部綜藝精耕細作的情況下,這些緊追熱度匆匆制作的衍生綜藝,要取得突破性成績,客觀而言難度頗大。
此外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是明星嘉賓和衍生綜藝的適配程度。
在臺本設計完備的文體競技類綜藝中,嘉賓只需展現才藝便能HOLD住全場,然而在生活流節目中,其個性則表露地更為徹底,言談舉止是否有觀眾緣,真實性格是否圈粉,都有待進一步驗證。
不過好在制作方對于衍生綜藝是否能夠延續主體綜藝的熱度,也呈現出“隨緣之喜”。
如果衍生綜藝能夠發揮 “群星拱月”的效果,其初衷便已基本實現。而秉承這種“隨緣之喜”的態度,衍生綜藝也許更能達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
衍生綜藝作為主體綜藝的周邊,其產出量越多,意味著主體綜藝的商業價值越高。而當下衍生綜藝的遍地開花,也說明孵化衍生綜藝是一條兼具認可度與實操性的路徑,相信制作方在持續的摸索中,將會培育更具有創新性、成熟度的衍生綜藝制作思路,為觀眾貢獻更多驚喜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