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品牌已經證明了節目在市場的影響力,這份影響力也被米未很好的用在了繼續挖掘、支持優秀的喜劇人才上,通過節目的成長,為中國喜劇從業者們提供一個有成長機會與上升通道的平臺,也為中國喜劇的發展提供助力。
讀娛 | yiqiduyu
(相關資料圖)
文 | 林不二子
“你竟敢讓劉波劉海留疤”,伴隨屏幕中的表演回放短片,臺下觀眾喊出了喜劇作品中的臺詞,也許《少爺和我》的創作者鑫仔張哲華也難以相信,三個月前表演的作品火爆全網至今。
在過去的三個月中,《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為市場送上多個優秀的喜劇作品,《排練瘋云》《黑夜里的脆弱》《進化論》等,每一部都讓觀眾開懷大笑,在節目收官的最后一期中,這些作品在被提名“年度觀眾喜愛作品”時,也都引發了觀眾們的歡呼與掌聲。
從去年以黑馬之姿初現市場,到今年備受期待熱度長期霸榜,《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這個喜劇綜藝品牌也在快速成長,相比第一季重在給大眾呈現豐富多元的喜劇內容,《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以下簡稱《喜劇大賽2》)顯示出了更進一步的目標——為喜劇從業者提供一個有養分的成長土壤——而這正是當下喜劇從業者們所需要的。
1
這一年能記住的喜劇作品都在這
總體而言,當下市場并不缺喜劇內容,在短視頻中我們經常都能刷到有喜劇元素的短劇、段子,但另一方面,快餐式的喜劇內容笑一笑就過去了,暫且不說快餐喜劇能否帶給人們情緒共鳴,光是被記住、被再次觀看都不太可能。
而《喜劇大賽2》卻有多個喜劇作品被記住、被傳播,比如以《少爺和我》為代表的“劉波宇宙”,不僅在第一個作品憑錯位帶來的爆笑沖上微博熱搜,之后“劉波宇宙”幾乎每出一個作品就上一次熱搜,在B站上“少爺和我”甚至引發了二創熱;土豆呂嚴的《進化論》,也因把學習這樣每個人都有的經歷放到作品中,贏得了出圈的成績,在多平臺都獲得破萬播放量。
《喜劇大賽2》的多個作品能頻繁被市場關注傳播,很大程度來自于今年節目中喜劇創作者們既專業能力在線,又都有各自的特色。
獲得“年度喜劇編劇”的土豆,在《進化論》《天臺告白》《代號大本鐘》等作品中總能把生活中的細節化為包袱,也能通過表演把包袱演繹到最佳效果,他和搭檔呂嚴組成的胖達人2,凸顯了喜劇編劇、演員的專業能力,每一個作品都讓人叫好。
又美又好笑的小婉管樂搭檔,則以在作品中融入肢體語言為特色,從《大放光彩》到《千年就一回》,不斷給觀眾帶來表演與包袱上的驚喜。還有獲得“年度后援團寵”的閆佩倫,在每一個作品中都貢獻了專業的表演,總決賽《再見老張》作品中他演出了既尷尬又緊張的繼父,為整部喜劇貢獻了不少笑點,演什么角色就像什么角色,也體現了他過硬的表演功底。
通過《喜劇大賽2》,我們看到了當下喜劇創作者們的實力與創意,這大概也是今年能有多個喜劇作品出圈的原因,這份實力順勢也將節目的熱度推向了高峰。據了解,截止12月18日,斬獲全網熱搜2328個,全網話題總閱讀量220億+,全網總討論量500w+。其中微博話題總閱讀量170億+,總討論量500w+。
市場的高熱度高討論度都匯聚到了作品上,讓我們回想到了過去那個喜劇像影視劇一樣會被人記住、反復觀看的時期, “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等臺詞,成為一代人心中的記憶,如今,《喜劇大賽2》讓我們又看到了這種喜劇也能承載人們記憶與情懷的可能性。
2
從被看見到被給活
《喜劇大賽2》的初心在延伸
對于《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而言,好消息是喜劇作品出圈帶來的流量不僅落在節目上,也因為他們對初心的堅持,落到了演員身上。
今年《喜劇大賽2》相比前一季最明顯的變化是增加了“笑花后援團”,被淘汰的選手可以以后援團的身份為參賽選手助演,這一機制的增加,讓許多熱愛喜劇舞臺的演員們能再度站到舞臺上。
在決賽場上,酷酷的天放組合就喊來了后援團的雷淞然、張祐維、隋鑫助演,“聽說決賽要來好多導演,我們就想把哥們兒全叫上來見見導演,給所有的哥們兒們有一個露臉的機會,萬一(被看上)呢”。
觀眾也都認可這一機制,知乎也有用戶表示,“一開始我還挺納悶在酷酷的天放那個表演中,怎么會有雷子的出現,后來發現這就是笑花后援團的參與,頓時覺得這個游戲規則真的很棒,你要是愿意留下來,舞臺依然可以給你,助演也可以閃亮的,不是么?”
大家都知道喜劇演員需要舞臺,有舞臺他們才有綻放的機會,在這個邏輯下,《喜劇大賽2》也做了更進一步的動作。
在總決賽上,節目組邀請了三位知名導演,徐崢、寧浩、陳正道到場,讓舞臺上的演員們被直接看到;同時,導演們現場簽署的“給活承諾書”,也讓優秀的喜劇演員們,不再只是被看到,而是更實際的得到了表演機會。
說到這就能看出,《喜劇大賽2》為優秀的喜劇編劇、喜劇演員提供有力的上升通道。當然,節目在做的也不只是讓演員被看到、讓演員有舞臺,還在培育出一塊中國喜劇從業者能成長的土壤。
喜劇創作的難度是眾所周知的,對于喜劇創作者來說,交流是他們成長的最快方式,許多高亮的喜劇片段就是來自于創作者們的共創,像是在《少爺和小姐》表演結束后,幾位演員就透露,作品中引人發笑的“冷酸檸智取王世昌”來自于排練時鑫仔的靈光乍現,因為大家都覺得好笑所以演著演著就有了這個包袱,這也是《喜劇大賽》一直堅持選手們共創的原因。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一季就以共創為主要創作模式,到了《喜劇大賽2》仍然堅持共創也證明了這一模式的正確性。鑫仔和張哲華在創作《少爺和我》時,有編劇經驗的鑫仔負責架構人物錯位的場景,表演科班出身的張哲華負責用克制的表演把錯位的包袱抖出來,二人一點點的磨合和一次次線下演出,才有了最終在節目里的大放異彩。
因為共創的模式,讓喜劇創作者們能更方便的交流學習,也讓這些有相同熱愛的人能夠沉浸其中,這也是今年節目能夠奉上多個讓人們印象深刻的作品的另一個原因。
連續兩年,《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品牌已經證明了節目在市場的影響力,這份影響力也被米未很好的用在了繼續挖掘、支持優秀的喜劇人才上,通過節目的成長,為中國喜劇從業者們提供一個有成長機會與上升通道的平臺,也為中國喜劇的發展提供助力。
另外,正如開篇所說,扶持喜劇人才、為他們提供更肥沃的土壤,不只是有利于喜劇從業者,在喜劇內容相對缺少市場記憶點的當下,更多優秀喜劇人的出現、出圈,也能為我們帶來更多好笑、好看、有共鳴的喜劇作品。
讓喜劇不再只存在于電影這樣的媒介中,能更日常化地成為人們娛樂消費的選擇之一,讓喜劇再度成為激發群體情緒共鳴的載體,這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更大的價值,也是讓我們對第三季抱有極大期待的原因。
關鍵詞: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面對喜劇創作者它用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