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衛視,要論突破創新,芒果臺自稱第二,估計沒人說第一。
(資料圖片)
2022開年至今,拋開各類電視劇不談,光是大大小小的娛樂節目,芒果臺就推出了將近50臺。
有《向往的生活》《乘風破浪》《披荊斬棘》《快樂再出發》這類常駐熱搜的爆款。
《再見愛人》《婆婆媽媽》《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熱度話題都不缺的慢綜。
粉絲基礎扎實的老牌節目《天天向上》《你好,星期六》《中餐廳》。
還有一些小眾但看點十足的競技類綜藝,比如又燃又炸的《舞蹈風暴》,以及今天要推薦的開創了國綜先例的藝術類綜藝---《會畫少年的天空》。
上線不久,節目播放量就超過了1億,討論度高達14萬,閱讀量更有驚人的2.9億;并收獲了兩個冠軍,芒果播放量日冠以及全網正片播放市占率的日冠。
從哪方面來看,跟爆款之間都只差個后續。
一檔并不具有普適性的繪畫類節目,憑啥能引發這么多關注?
整體看來,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給琳瑯滿目的國綜再次創了個先例
眾所周知,普通人對于藝術欣賞基本都屬于霧里看花。
尤其是冷門又小眾的繪畫藝術。
天賦異稟的,看個一知半解,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資質平平的,就只能瞎看熱鬧。
基于此,這檔節目的立意就是“讓人人會畫,人人喜愛畫”。
標題用的是“會”,而不是“繪”,一字之差,卻無形中拉近了跟觀眾的距離。
講真,以藝術創作為核心的節目此前也不是沒有,比如曾紅極一時的音綜《聲入人心》、《時光音樂會》。
但更小眾的以普及繪畫為主的藝術綜藝,這檔確實是國內首創。
所以說它開創了國綜先例,并不夸張。
而且,這些畫家,多數年輕美顏,堪稱畫家顏值的天花板。
二、節目的內容和形式
參加節目的60名畫家,有在業內深耕多年的大師,有畢業于(國內外)名校的后起之秀,也有因愛好而半路出家的跨界選手。
濟濟一堂,實力、顏值、話題度,方方面面兼而有之。
節目的五位策展人。
李象群,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魯迅美術學院院長,中國雕塑界的領軍人物。
不用說,他代表的是專業。
陸蓉之,第一位華人女性策展人,曾在上海當代藝術館擔任過創意總監。
她代表的是市場。
李冰冰、張智霖、李誕,無數作品加持的演員VS親和接地氣的喜劇明星,代表的是流量和大眾。
節目形式,是60名畫家帶著作品在臺上等待伯樂,五位策展人各揣10張邀請卡巡回觀看,遇上喜歡或滿意的作品,可以送卡請對方參加自己的展出。
如果多名策展人同時看上一幅作品,畫家再進行反選。
60名畫家50張卡,第一輪競爭就相當于60進50,淘汰率總的來說不算激烈。
三、導師跟畫家的互選環節也很有看點
陸蓉之走的是感性路線,她的送卡過程相當順利且迅速。
第一幅,她看中的是河南畫家王振宇的作品《背影》。
王振宇畢業于北影,不是科班生,帶來參展的作品也受到了很多同行的非議。
但陸蓉之卻因其背后的故事和自己直覺,果斷送出了第一張邀請卡。
有了開頭,一發不可收拾的陸奶奶很快把自己手中的邀請卡悉數送完。
李冰冰偏好國畫,選擇標準是恬淡素雅。
她一眼相中的是畫家周明德的作品《此山中》。
周明德畢業于央美,畫齡23年,此前已舉辦過四次個展,作品曾多次進入佳士得、保利這類二級市場,是位名副其實用實力說話的職業畫家。
李冰冰的溝通方式不是直接上前一通夸,而是跟對方拉家常,從作品本身,說到各自經歷,光是圍繞這幅畫的創作背景,倆人就熱火朝天聊了將近一個小時。
相談甚歡之余,邀請卡也一并順利送出。
張智霖喜歡油畫。
他看中的第一幅作品是畫家陳朗慕的《看不見的城市》。
從直觀感受,到問出疑惑,到最終送卡。
能看出張智霖不僅對畫有一定的鑒賞力,而且情商很高。
比如:明明是他手握邀請卡占據主導優勢,但他的邀請過程卻特別溫和謙遜,不僅屢屢感謝畫家給自己解惑,還再三表示很榮幸邀請到對方參加自己的展會。
李誕對畫的理解和反應則代表了很多普通人。
不懂就問,問完就走,絕不輕易承諾或因人情亂送邀請卡。
遇上真正喜歡的,也能憑著對藝術的感知和自覺,從普通人的角度表達對作品的感受。
不裝不矯情,很符合他日常幽默風趣的畫風。
代表學院派的李象群,選畫標準是既要專業,又要有自己的個性,還得大眾都能看懂(專業化、個性化、大眾化)。
節目第一期,他只看中了一幅紙本水彩畫---《逐》。
創作人羅天奇畢業于廣州美院,這幅只有兩種物象(仙人掌和紙飛機)的作品原型是他父親。
聽完畫家對作品的解讀,院長對這幅畫的構圖、造型、以及畫家本人的創作功底都表示很滿意。
能被專業嚴謹的業界大佬如此青睞,羅天奇的邀請卡也就自然而然收入囊中。
除此,選畫環節還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小插曲。
陸蓉之耳根子軟,當手里只剩最后一張邀請卡的時候,她開始意識到后續還有好多機會。
所以面對畫家薛大威的作品,陸蓉之雖然喜歡,還是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猶豫。
沒曾想薛大威不退反進,用各種承諾、鼓勵一直跟陸奶奶“畫大餅”,并拍胸脯保證“選擇他將會是奶奶這輩子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
夸張是夸張了點,但架不住善良的奶奶愛信。
最后愣是把手里最后一張卡送給了這個既會畫畫還會畫餅的全能藝術家。
薛大威的順利晉級,再次說明一個道理:機會永遠會垂青于那些有準備的人。
期間,師出名門的尤勇《寫生海錯圖》,小有成就的周明德《此山中》,以及嶺南畫家莫里加《肇慶》。
三人的作品都引發了李冰冰、張智霖、和李誕的濃厚興趣,幾個人因為爭搶作品,甚至原地上演了一出“修羅場”。
雖有可能是為了節目效果,但由此也能看出,真正的好作品,永遠不缺伯樂和市場。
四、節目背后的故事
身為一名普通觀眾,若不是創作者親自講述,幾乎很難讀懂隱藏在作品背后的故事。
比如:連李院長都被感動到的《父親》。
畫家賽本源的父親因為工作原因,一直很少跟他見面。
所以在他寥寥無幾的記憶中,對父親的印象一直是嚴厲、不茍言笑。
直到有一次,他無意中看見父親在同事面前露出輕松開懷的一面,才突發奇想,把這個映入腦海的瞬間,用具象的方式定格下來。
故事簡簡單單,既不狗血也不煽情,暗藏的卻是一份溫暖至極的父子親情。
跨界畫家羅郅陽,本身是模特,業余學畫七年。
他做模特的原因,是為了掙錢學畫畫。
堅持到今年,他本來是打算畫完這幅(參賽)作品之后,就繼續回去做模特。
但在創作過程中,作品中的竹子重新給了他啟發和勇氣:做模特都能堅持,自己更喜歡的畫畫,為什么不能堅持?
直白又樸實的愿望往往最能打動人心。
聽完羅郅陽介紹,不止觀眾,連見慣大場面的李冰冰都幾乎落淚動容。
有夢想總歸是好的。
關鍵時候,有人愿意為夢想加油助力,無疑是幸之又幸。
五、對于繪畫技巧的一些科普和解讀
拿莫里加的《肇慶》舉例。
他在介紹的時候不僅解釋了創作思路,還揭秘了印章和名字在畫中的深意:右邊的印章是為了跟旁邊的山林銜接,以便留出位置作為(畫的)進氣口,畫中的氣韻從右邊進來,再從左邊(出氣口)涌動出去,整張畫的感覺就活了。
通俗易懂的講解,讓對繪畫一無所知的圍觀群眾仿佛瞬間都成了內行。
再是墨色。
傳統國畫的五個墨色(焦、重、淡、清),以及各個墨色不同的變化和用處,都通過畫家之間的討論,順帶科普了出來。
讓人不明覺厲的同時,又學到了生僻冷門的新知識。
六、同行之間的互評
俗話都說文人相輕。
看完這檔節目,你才會發現“不止如此”。
畫家們對功力深厚的同行佩服起來是真佩服,各種贊美肯定艷羨輪番上陣,神馬“構圖完整”、“高下立見”、“行業標桿”...彩虹屁環繞全場,場面溫馨到像是誤入某個夸夸群。
反之,損起人來也沒帶客氣的。
神馬“沒有構圖”、“央美考學40到50的成績”、“像商場成人班出的作品”...,把尷尬的本尊,直接打擊到當場落淚。
也有個別實力差點,但反應還挺快的。
聽人說他畫工不夠,他若無其事,承認并表示“不在乎”。
說他作品像抹布,他反手就是一懟:那大眾對抹布的要求還挺高。
實不實力不好評論,這隨機應變的能力,確實很給本人加分。
隨著制作團隊日漸成熟和穩定,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讓一些高雅藝術變得通俗接地氣,是身為行業標桿的芒果臺最近幾年一直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盡管有些嘗試目前看來確實還沒那么成功,但只要有持續不斷的靈感和突破,未來綜藝市場必將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畫家尤勇在節目中說過他來參展的目的:中國有200萬藝術從業人員,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思考,他們的靈感以及創作過程,卻一直鮮為人知,如果通過節目能讓更多人看見這些藝術工作者,那他們的努力也沒白費。
希望這檔寓教于樂的創新節目,能夠順利完成它所承載的使命。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不以物喜)
關鍵詞: 播放破億 收獲兩個冠軍 這檔云集60位畫家的節目 開創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