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xiàn)在提到電視劇里的中年人,你會想到什么?
桃腦中立刻浮現(xiàn)的是一位坐在酒吧里喝悶酒的中年男人,他頭發(fā)稀疏,大腹便便,身材走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他不理解兒女,在家待著還老被老婆埋怨,于是來酒吧坐坐。
你要是請他喝一杯酒,他跟你客套幾句之后,肯定就要開始發(fā)表他對生活無盡的抱怨,他的焦慮溢于言表,“中年危機”這四個大字就差寫在他的臉上了。
可能沒有麥子叔這么帥
我們影視劇里的中年人,怎么都變成這樣了?
最近幾年,發(fā)生中年危機和解決中年危機好像成了中年人生活的唯一主題。
工作十幾年,突然覺得工作沒意思了,可能是中年危機,和老婆生活沒激情了,也許是中年危機,和小孩溝通不順,也感覺是中年危機,看見同學(xué)朋友事業(yè)有成生活美滿,又加重了他的中年危機。
仿佛世界隨時都要崩塌,而崩塌下來的每一塊碎片都直指同一個元兇——中年危機。
所謂的中年危機,其實就是人生進入一個特定階段,突然就頹了、喪了,對自己之前的人生選擇和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發(fā)出質(zhì)疑了。
他們中的很多人,還面臨著一種成熟的壓力。
社會時鐘告訴我們“三十而立”,給一個合格的中年人設(shè)立了許多標準,比如一個中年人要思想成熟、情緒穩(wěn)定,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也是職場的主力,隨之而來的便是事業(yè)有成、有車有房等等。
這樣嚴苛的標準,讓很多中年人產(chǎn)生了疑惑,甚至是逃避的念頭,我這樣算是一個合格的中年人嗎?有沒有一種可能,我還喜歡年輕時候的東西,我還能假裝自己是個年輕人呢?
《蠟筆小新》中,野原美伢29歲,已經(jīng)是一位留著波浪卷的二胎媽媽。
可她還是經(jīng)常自稱是20歲左右的少女,沉迷一切少女喜歡的東西,比如魔法少女,想要控制體重,可是常常失敗。
再比如事業(yè)危機,《一個字頭的誕生》中強調(diào),32歲是個坎兒,成了榮華富貴,輸了可能一蹶不振。
中年人身上這種天然的矛盾、挫折和故事感,成了很多影視劇的寶藏題材。
于是,便有許多作品便瞅準了“中年人”這一群體狂轟濫炸。
拍得好的作品不少,楊德昌導(dǎo)演的《一一》,麥子叔的《酒精計劃》,還有《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等,拍出中年群體的得意和失意,成為參透人生的一個放大鏡。
拍得差一些的作品更多,正是這些作品構(gòu)建了我們對中年人的許多刻板印象。
學(xué)者王建磊在論文中總結(jié)道,影視作品中的中年人,往往受困于身體、家庭和倫理邊界,但仍然渴望青春。
他們的故事,也逃不開再度追夢、重啟人生、迷失情愛和無畏抗?fàn)?/strong>四個母題。
譬如,《夏洛特?zé)馈肪秃w了前三個母題,中年loser夏洛通過一場迷幻之旅,進行了一次中年人的青春狂歡。
娶到校花,發(fā)財逐夢,成為搖滾明星,重來一次的人生看似贏下了所有,但卻失掉了原有的珍貴。
而《鋼的琴》,則講了抗?fàn)幍拿},中年失落的重壓下,主角用鋼鐵制作的鋼琴,保衛(wèi)女兒的夢想。
這些作品的確有獨到之處,但也潛移默化地造就了類似作品的“文化模式”。
在這些影片的渲染和媒體的轟炸下,中年人的形象,仿佛形成了一種固化——苦大仇深,危機重重,生活中布滿遺憾和不滿,總想放手一搏,卻又無從改變,最后他們回望生活,不是陷入無盡的虛無,就是打下了虛假的雞血。
他們成了被塑造的“失語者”。
這樣的刻板印象,也成了廣大年輕人頭頂懸著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中年生活真是陷阱重重,難道我們一旦邁入那個年紀,所有問題都會接踵而來嗎?
而就在此時,一部電視劇,卻另辟蹊徑,為我們展示了另一種可能。
在影視中年人的“文化模式”中往往有一種套路:為了快速展示角色的處境,于是粗暴地將角色“極端化”。
《老男孩》中,肖大寶是中年人中的“魯蛇”,他謹小慎微,唯唯諾諾;而同齡人包總是“溫拿”,財大氣粗,喜歡指手畫腳。
日影《盜鑰匙的方法》中,櫻井是百無一用的龍?zhí)籽輪T,山崎則是學(xué)習(xí)能力超強的高級“殺手”。
這樣的區(qū)分方式,固然有快速推動劇情的優(yōu)點,但也會讓人物的塑造扁平化。
而最近熱播的《縱有疾風(fēng)起》,則通過另一種群像展示的方式,進行了更新的嘗試。
劇中的中年人,形象都非常立體。
不是所有中年人的事業(yè)都一無所獲,毫無長處,他們有的已經(jīng)白手起家,建立了自己的一番事業(yè)。
當(dāng)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沒有勇氣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人會覺得該嘗試新事物,下定決心后,勇敢邁出第一步。
主角唐塵就是中年人中的得意者,也是整個社會規(guī)則的熟練適應(yīng)者和受益者。
但猛然間,他的身份轉(zhuǎn)化為了失意者,象征著中年生活的復(fù)雜和多變性,以及牽一發(fā)動全身的連鎖反應(yīng)。
他的工作能力很強,帶著自己幾十人的團隊,工作場合人必言稱“唐總”。
剛剛一出場,就給同行上課:“黃金二十四小時早就不適用了,現(xiàn)在是黃金一小時。”
他工作上的成就是犧牲work life balance換來的,當(dāng)愛情生活矛盾爆發(fā),甚至連帶著誤傷了他的事業(yè)。
當(dāng)事業(yè)和愛情同時遇到變故時,一手好牌被打得亂七八糟,他突然變成了一個無助的大男人。
他的朋友沙舟則是另一種中年人,他是中年人中的收斂鋒芒者,安逸穩(wěn)定的生活腐蝕了他進取的心,他對生活的態(tài)度也隨之變得油滑和得過且過。
他的工作舒服、穩(wěn)定,但日子過得清貧,溫飽是剛剛好,但也看不到什么希望。離婚后,他騎個小電動車去接孩子,是最沒面子的那個。
上班是紫砂壺里泡茶葉,在加上幾粒枸杞,椅子的電動按摩功能一開,手機再開把麻將,這舒服得不像上班,倒像是休閑保健。
他的內(nèi)心不是不想改變,就是需要有人推他一把,把他從這個舒適圈里提溜起來,扔到一個不舒適的環(huán)境里發(fā)發(fā)力。
劇中還有一個中年女性范例——爍冰。爍冰是女強人,強到讓他人無法理解的極為少見的類型。
爍冰是個很特別的人,她在前半段的表現(xiàn)讓人難以理解,在幾次求婚、試婚紗被唐塵搪塞之后,她毀掉了唐塵的事業(yè)。
對于中年女性來說,最大的困難莫過于在感情和事業(yè)當(dāng)中做選擇。最佳生育年齡和職業(yè)上升期同時擺在眼前,大多數(shù)人都難以兩全,有時候選了一個,就要放棄另一個。
她是唐塵的未婚妻,她的銳意和工作能力都在中年這個時機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老板將兩封信擺在她面前——一份是辭職信,放棄工作,回去當(dāng)個好老婆;一份是升職信,代表著她要升上公司高級客戶經(jīng)理,和既是未婚夫也是競爭對手的唐塵分手。
他們會怎么選?怎么解決?桃先小小地賣個關(guān)子。
《縱有疾風(fēng)起》里塑造的這些別開生面的立體中年人其實共同揭示了一個問題:中年為什么要被定義?
中年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要強求自己和媒體所定義的“中年人”一致?
人到中年,其實不應(yīng)該有標準,因為人沒有模板,“中年”本來就不應(yīng)該被定義。
因為每個人,其實都是復(fù)雜的矛盾體,都需要自我和中年、生活和解。
引用《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名臺詞“救贖之道就在其中”,救贖之道,就在于自己和解。
和解之道的第一條:正視失敗,勇敢爭取。
唐塵的工作在遭遇爍冰的意外背叛之后,破產(chǎn)了。
失去一切的他頹唐了一段時間,但當(dāng)他振作起來之后,還是鼓起勇氣重新找到暔興集團大老板請求他再給自己一個機會。
他去,也不是空手去,還是帶了誠意和解決方案,他是真心知道希望渺茫,也是真心想要挽回這個客戶。
這種直面錯誤的勇氣,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坦然面對,維護了自己最后的體面,還在客戶面前保留了尊嚴。
和解之道第二條:放下身段,尋找更多可能。
唐塵失去一切后打算創(chuàng)業(yè),東拼西湊建立了一個小團隊,也想方設(shè)法弄來了啟動資金。
有人,有錢,有辦公室,可就是沒活兒。
這時候,是徹底放下尊嚴的沙舟站了出來,提出去跑網(wǎng)約車掙錢先開張。沒過多久,他就意外接到了他們小公司開張的第一單。
如果不是沙舟拿出服務(wù)精神,率先豁出去跑滴滴,這小公司要何時才能等到天降第一單,還是個問題。
機遇有時候來得就是這么突然
面子和尊嚴固然重要,可這些不能拿來吃飯。放下身段,去尋找新的可能性同樣重要。
和解之道第三條:看清自己,抓住機遇,對癥下藥。
唐塵新建立的公司沒有龐大的資金和預(yù)算,打動別人的資本是直擊人心的方案、周到的服務(wù)和個人魅力。
比如他們開張的第一位客戶:謝立強,人稱豬飼料大王。這是一位表面摳門,實則很有良心,就是不太會宣傳自己的實業(yè)家。
他們先是小恩小惠引起他的興趣,送了他一箱礦泉水,再是摸透他的企業(yè),掌握他的性格,拿捏他的心理,一舉推出一個很實在的方案。
再吊足對方的胃口,最后順利簽約,開張。
唐塵一直以來傍身的都是他的專業(yè)能力,但這份能力如何運用,遇到一個機遇能不能抓住,如何抓住,都是有講究的。認清自己的優(yōu)勢,及時抓住新開拓的可能性,是與自己和解的開始。
不過,唐塵、沙舟和爍冰的故事并沒有到此結(jié)束,他們后面還會遇到什么樣的案例,能否真正和自己中年和解?情感狀態(tài)會如何變化,能否破鏡重圓?都還是編劇給我們留下的謎,如果想要解開,還待各位感興趣的觀眾自行去劇中體會和感受啦。
《縱有疾風(fēng)起》的故事,輕松愉快的同時,其實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無論是中年人還是年輕人,每個人都能從唐塵爍冰一行人的故事中找到啟發(fā)自己的點,愉快又有滿滿的收獲感。推薦大家去觀看。
設(shè)計/視覺: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