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我們恭喜楊紫瓊,終于金球封后!
在昨天的金球獎頒獎典禮上,60歲的楊紫瓊憑借腦洞大開的電影《瞬息全宇宙》獲得了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
“40年,終于站到了這個領獎臺上,真是一段奇妙的旅程,也是一場難以想象的奮斗”。
(相關資料圖)
當楊紫瓊站在那個萬人矚目的舞臺上說著獲獎感言的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她是這個宇宙里的另一個“秀蓮”。
文學家巴赫金曾借用音樂學中的術語“復調”,來說明小說創作中的“多聲部”現象,而楊紫瓊的經歷也堪稱“復調人生”。
媽的多重宇宙,姐的復調人生
相比《瞬息全宇宙》,我更愛它的臺版譯名:《媽的多重宇宙》。
因為電影里的女主角秀蓮,就是一個普通老媽子,工作上一大堆不順利的瑣事,女兒吵著出柜、老公密謀離婚,每天過得平凡又糟心。
突然有一天秀蓮老公告訴她,秀蓮你是那個天選之人,需要穿梭在多重宇宙中拯救世界。
老媽子怎么拯救世界呢?
按照電影的世界觀,秀蓮在人生不同階段,作出每一個微小的決定,都會創造另一個平行宇宙分支,創造一個新的秀蓮。
比如說,有一個秀蓮,很小的時候因為意外摔瞎了眼睛,只能靠嗓子吃飯,成了京劇名伶。
還有一個秀蓮,當初沒有跟丈夫去美國,后來機緣巧合拜師學藝,成了萬人敬仰的功夫巨星。
多重宇宙中有千千萬萬個自己,說不定,楊紫瓊也是秀蓮的其中一個宇宙分身而已。
秀蓮是一個不會輕言放棄的角色,這一點在楊紫瓊身上也有很多投射,她本人的也因為不同的選擇,經歷復調人生。
剛開始從馬來西亞到香港娛樂圈闖蕩,她不懂做戲,中文也不好,只能在電影里扮演那種嬌嬌弱弱、等待被男主角拯救的花瓶。
后來轉型做打女,沒人看好她,但楊紫瓊能拼能忍,打斗時即使滿手淤青都不喊一聲痛,從此導演和武行看她的眼光都不一樣了。
女明星做到一半,楊紫瓊為愛出走了,嫁給了自家電影公司的老板潘迪生,并且為愛息影。
這段婚姻僅三年就以離婚收場,原因不明,但她曾說:“女人沒有她自己的獨立性,她永遠要求人。”
離開豪門的楊紫瓊回歸影壇繼續戰斗,在《警察故事3》里,她不斷挑戰高難度場景,連成龍都佩服不已;97年時,她又以矯健身手,成為第一位能與007并肩戰斗的邦女郎,同時打下了在好萊塢的江山。
只不過在好萊塢,她多數時候都是以配角身份出現。
因為“女性”,因為“年紀”,因為“亞裔”,有太多太多人告訴楊紫瓊,她的一席之地頂多是個配角,但她不信,依然在這個圈子里摸爬滾打,終于在自己六十歲時,等來了這部大女主電影。
秀蓮是通過自我對話來超越現實困境,做自己的大女主,而楊紫瓊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打破了中年女性的困境。
楊紫瓊說自己因為這個角色感到分外欣喜,因為她終于能向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了,她是能搞笑,能真誠,能悲傷。
我們都清楚,某些同樣已是“中女”的明星,是一定不會接這樣的老媽子角色的。楊紫瓊作為一名職業演員,能從這些狼狽的小人物身上看到劇本的意義,發現角色的可能性,最終與角色一同走向成功。
這是中女救贖,是對某些潮流的反叛,也是真正屬于“大女主”的路,依靠自己,依靠專業能力,某些流量花永遠也不會懂。
中年女性困境
生活的重負總是相似的,秀蓮身上所映射出來的,是中年女性群體在現實中所面對的困境的合集。
喋喋不休的客戶、木訥而缺乏溝通的伴侶、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當無數瑣碎的煩惱積壓在生活中,人生就仿佛陷入一片泥濘的沼澤,看不到盡頭,只會在日常的絕望中無限循環。
她們在職場上倍感壓力,從入職開始就存在的因為“未來可能婚育”而被淘汰的壓力在中年以后真正來臨。
惠英紅差不多40歲才回歸TVB,初代金像獎影后漲為鑲邊角色,她厚著臉皮打電話問導演監制“有沒有適合我的角色?”也只能撈到一些鑲邊的婆婆媽媽角色。
對于已婚已育的女性,職場也默認家庭會分散女性的注意力,普遍貶低女人的工作能力,使中女在職業上處于鄙視鏈底層。
《小歡喜》里,已婚已育的童文潔就因為有段時間因為家里的事情請了幾次假,被公司的死對頭陰陽怪氣:“家里這點事啊,沒完沒了了。”
即便在工作上獲得認可的優秀女性,依然要背負生育責任,默認要為家庭付出更多精力,廣泛存在的“喪偶式育兒”更是耗盡了無數中年女性的生活熱情。
社會現實不斷擠壓著“中女”,她們不配支配自己的時間,沒有資格堅持自己的愛好,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選擇衣服和飾品也要被評頭論足。
我記得章子怡曬兒子滿月照片的時候,就曾因為露出美甲收獲諸多質疑:哺乳媽媽居然做美甲,太不負責責任了!
在他們眼里,哺乳期美甲的媽媽,不會是好媽媽。她們就應該面黃憔悴、蓬頭垢面、不修邊幅,越是為了生活艱辛奮斗,越是接近傳統思維所塑造的刻板印象。
男性凝視下,女人是不平等的,賈寶玉將未婚的少女比作珍珠,可一旦嫁為人婦,就是魚眼珠。
許多人未曾思考過,“白瘦幼”的背后是上千年來男性的某種價值選擇,渴望和膜拜女性的一部分特質,鄙夷和厭棄另一部分——很不幸,“中女”是一種象征符號,恰恰代表了傳統思維所厭棄的那一部分特質。
所以中女的困境不僅來源于現實,更來源于歷史,和長久以來的刻板印象和思維定式有關。
貧困、大齡、離異……當這些中女容易擁有的負面TAG加于一身,她們的生活似乎就注定比別人來得艱難。
生活像是沼澤,一旦陷入就無法抽離,只會越來越壓迫呼吸,最終使人窒息而死——無數的“中女”正在現實中體驗這這種停滯感,越是掙扎,越是窒息。
“大媽秀蓮”,正在生活的沼澤中漸漸下沉。
人的生活,不該只圍繞一個宇宙
在我看來,楊紫瓊無論是在影片里還是現實中,都在詮釋著一種“自我超脫”的可能性。
秀蓮被命運選定,成為無數平行宇宙的“救主”,只有她才能拯救世界,這是內心世界外化的典型模式。
戰勝自我是所有文藝作品中永恒的主題,秀蓮在平行世界的冒險、與其它世界人物的對話,最終指向了一顆堅定而平和的“本心”。
事實上,廣大的中年女性并不會在電梯里遇見自己來自平行世界的丈夫。她們的停滯感,所面對的生活困境、處于鄙視鏈底部的無奈,無法通過平行宇宙的冒險來消解……最終能夠救贖一切的只有自己。
這很現實,因為生孩子和年齡增長而丟掉的工作機會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只有腳踏實地去爭取,做到自己的極限,才能夠將機會重新拿回來。
新近拿下視后的江美儀,出道幾十年都是配角命,但她就是穩穩地接住每一個拿到手的角色,在配角中不斷自我充實,一步一個腳印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是中年女性的職場智慧,她們不會再去追逐太多潮流的浮華的東西,而是把當下的事業做好,成為生活的主人。
麻煩的是,有些姐妹不僅事業因為生兒育女暫時停滯,連自己的情緒也被帶進去了。我身邊就有朋友,婚前本來挺精彩的,生娃后因為整副身心放在家庭上,結果孩子長大后,自己的分離焦慮比娃還強,又開始想要二胎了……
困在繁重的育兒任務里,人生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少,仿佛一眼望到頭。
生娃養娃是挺重要的,但往后余生仍然有很多值得堅持和期待的東西,應該多往內心看看,有沒有開啟另一個宇宙的可能?
我很喜歡一位心理學博主叫嚴藝家,37歲那年,她帶娃去英國讀博,完成自己因為未婚先孕而耽誤的人生計劃。
多晚都不算晚啊!自駕游環中國的蘇敏阿姨,在經歷了33年不幸福的婚姻之后,毅然掙脫,以“在逃家庭主婦”的身份,開啟了新的人生宇宙。
在這個新的人生宇宙里,她一人一車一帳篷,看不同的風景,與形形式式的陌生做朋友。她登上了《紐約時報》,和傅首爾譚卓同框,為奢侈品代言,上海迪士尼邀請她去游玩,副總裁親自作陪同游……
每一種經歷都是過去死守家庭婚姻的她未曾想過的,蘇敏說“過去是過去式。如果回首難以忍受,那就不要回頭。展望未來,我還有半輩子要過。”
E姐結語:
世上有無數的“秀蓮”,她們面臨著各自不同的困境,停滯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在某種境遇下苦苦掙扎。她們或許普普通通,沒有那么耀眼的才能;或性格軟弱,不像電影的主角那樣勇敢和果決……可她們的人生,依然只有自己可以真正依靠。
失去的工作和機會,唯有腳踏實地地去爭取;家庭的分工,需要沉著冷靜地去溝通。走出人生泥沼的每一個腳印,都需要由自己踩下——這是現實。
中女的身上壓著幾座大山,生活的點點滴滴,不斷消磨著她們對生活的熱情。但正如楊紫瓊在電影中告訴我們的,只有戰勝自己的人,才能真正與生活和解。超越自己,才能超越困境。
每個人都可以是生活的大女主,但世界上沒有那么多的機械降神,所有真實的大女主都要耐得住寂寞,一拳一拳把山擊碎。大齡未婚、育兒負擔、生育焦慮、職場歧視、家庭糾紛……一切打不到你的困難,都將使你更強大。
“中女困境”使許多人感到真切的焦慮與困擾,但它無法困住命運的主人。
-今天頭條の主筆-
你的小仙女E姐,中女之友河馬君,多重可能的阿菠蘿&菜籽
責編:菜籽? ? ?美編:樹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