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學作品的影視遷徙,平遙國際電影展作家對話電影人
時光網訊 1月16日,“遷徙·從文學到影視”主題對話活動在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活動嘗試探討文學與電影之間的遷徙可能。詩人、遷徙計劃策劃顧問歐陽江河擔任主持人,參與對話者包括三位遷徙計劃推薦委員會成員:電影監制、編劇王紅衛及小說家雙雪濤、詩人楊慶祥;遷徙計劃推介作家劉亮程及朱山坡(《閃電擊中自由女神》),以及剛剛將班宇小說《逍遙游》改編成同名電影的電影導演、編劇梁鳴。
楊慶祥指出,當前業界的“行業”與“專業”劃分習慣使產業內部形成了相互隔絕的圈子;而“遷徙計劃”則是一種破圈行為,賦予相異的思想流動與碰撞的機會。
作家劉亮程則認為,文學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人的影視制作過程,“文學的種子最早是一幕幕的往事,那些曾經的儼如遺忘深處的情感往事、生活的瑣碎片段逐漸被一個作家從塵埃中打撈出來,成為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他希望,這些“被文字保管”的畫面能被還原到電影中去,讓感動他的畫面再度浮現。
青年導演梁鳴分享了自己改編《逍遙游》時心路歷程與困難,就“文學跟電影之間流動的到底是什么”進行了深度討論。
王紅衛談到,《一個人的村莊》是自己在告別文學前看的最后一部作品,而讓自己重新撿起文學的作品是《三體》和雙雪濤的小說。他表示,“一個非常理想的狀態是兩個藝術家之間通過一部既有的作品去奔向另外一部還沒有出爐的作品這個過程中的興奮、不可知和創造的空間。”
朱山坡將平遙影展的“遷徙計劃”戲稱為“相親大會”,能夠為好作品與好團隊提供聯姻機會。他同時強調“遷徙計劃”的必要性,“從文學到影視,不單單是故事的遷徙,更是思想、靈魂的遷徙。”
雙雪濤則在前面發言基礎上補充,“文學作為一個基礎配以新的技術,能把有趣的靈魂、思想傳到更多的地方,這是文學遷徙計劃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