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檔,近在眼前。
不料,卻有一部電影一波三折。
它就是《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
【資料圖】
定檔最遲,定在大年初三。
放眼多年來的春節(jié)檔,這操作都極為罕見。
于是,很多網友以及行業(yè)人員都覺得,這顯然是要當炮灰啊。
它也成了今年春節(jié)檔最不被看好的電影。
恰好,我觀看了這部電影的首映。
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改檔風波,究竟值不值得——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
其實從首映后的反響來看,《中國乒乓》的口碑有些出人意料,大有黑馬之相。
不止是觀眾,還有體育傳奇、參演過體育電影的圈內大咖,都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
作為一部運動題材的電影,能夠贏得這個領域的大佬認可,極其不易。
《中國乒乓》聚焦的是我們熟悉的國球。
故事講述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乒乓男隊。
彼時,面對異軍突起的瑞典隊,中國男乒在世界大賽接連失利。
全世界仿佛都給中國男乒下了判決書——
中國人統(tǒng)治乒乓球的時代結束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鄧超飾演的主教練戴敏佳出現了。
在意大利體育界,他被稱作「乒乓球教父」,聲名遠揚。
此時,他臨危受命,接到任教國乒教練的邀請,決定回國。
但,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這個決定。
一來,他原本在意大利享有極高的名聲和優(yōu)渥的物質條件。
回到祖國,生活水平只會一落千丈。
二來,任教國乒男隊其實就是接手一個爛攤子。
如果短期做不出成績,必然名聲掃地。
不過,以鐵腕著稱的他,沒有絲毫膽怯。
并在競選主教練時夸下海口——
「兩年內拿下斯韋思林杯」
帶著這般豪言壯語,他組建出了一支國家隊新軍。
但同時,也引來更多爭議。
主力隊員(許魏洲 飾)是他的徒弟,雖然論資歷,是隊里的老前輩。
但因為長期的肩傷,成了打比賽的一個大隱患。
入選的還有,失意老將(段博文 飾)。
年齡見長,單打成績不突出。
連他的家人也不支持他對乒乓的熱愛,只盼望他找份「正經工作」。
有削球手(蔡宜達 飾)。
千度近視,被調侃為「瞎子打球」。
以及兩位年輕小將。
缺乏大賽經驗,更加不被外界看好。
新隊伍一出,所有人都不理解主教練的布局。
即使在內部,這支新軍也被當作「殘兵敗將」。
而最不被看好的,還是臨危受命的主教練。
在旁人看來,他任教后的一系列操作,完全捉摸不透。
同時,他本人還遭受著各種非議。
捯飭頭發(fā),被說油頭粉面。
手戴名表,被說不務正業(yè)。
大舉改革,被說獨斷專制。
尤其是在執(zhí)教后的世乒賽奪冠失敗,嘲諷和指責更是撲面而來。
正如導演所說:
「這部電影不是講如何取得成功,而是如何面對失敗。」
電影的看點,恰恰是這一群完全不被看好的人。
當時的國乒男隊,從巔峰跌入谷底。
國內失望,國外受辱。
好在,主教練頂住了各方壓力,堅持大刀闊斧地改革。
外人不看好的隊員,在他眼里全是奇兵神將。
比如,負傷主力,雖然受到肩傷困擾,但配合治療依然能發(fā)揮強大實力。
最關鍵的是,他作為隊伍里元老級的隊員,對所有人都是有如「定海神針」般的存在。
再比如,千度近視的削球手。
練了多年就是沒上過場。
外人看來很是不解。
而主教練確信,這就是他的「秘密武器」。
一旦上了球桌,定能出奇制勝。
還有大家完全陌生的「雙子星」。
外人更是不解,他為何要用兩個新人。
只有他知道,這是國乒的未來。
在公開選拔隊員比賽時,兩人曾對打僵持不下。
他一眼看出兩人各有所長。
雙子星打法刁鉆,出其不意,放到國際賽場上,就是致命武器。
最終,在戴敏佳的空前改革下,國乒男隊終于上演了一場逆風翻盤。
為多年來不被看好的憋屈,狠出了一口氣。
自始至終,他從未放棄過國乒必將重返巔峰的信念。
他堅信國乒不是無藥可救,堅信這幫隊員還有無限潛力。
盡管非議不斷,還屢遭挫折。
但他從沒有被打倒。
不僅這一次帶領國乒男隊逆襲,還將中國乒乓不服輸的精神永遠地傳承了下去。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有137分鐘。
但觀影時,根本不覺得長。
因為整個故事節(jié)奏非常緊湊。
一場接著一場的比賽,很容易帶動觀眾情緒,有一種沉浸式觀看比賽的體驗。
除了燃點,還有笑點和淚點。
其中蘊含的情感戲,讓每個普通人都感同身受。
尤其是孫儷飾演的妻子。
將一個站在國乒身后的家人形象,詮釋地十分動人。
丈夫拋棄意大利的優(yōu)渥生活,回國后住在狹窄逼仄的房子里,她沒有不滿;
丈夫首次奪冠失利被問責,她不懼領導,含淚維護著丈夫。
正是她的支持,給了丈夫堅實的后背,讓他能在訓練場上一往無前。
這樣令人感動的細節(jié)故事,不僅讓電影中的人物更加飽滿,也大大豐富了電影的情感內核。
讓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都能從中看到不一樣的華點。
老一輩的觀眾,看到的是歲月的情懷。
熟悉的大院,一大幫人圍坐在電視機前。
物質不富裕的年代里,街坊鄰居一起看體育比賽,成了最難忘的消遣與快樂。
電影勾起的,不只是比賽的回憶,更是對時光的回味。
中年觀眾,看到的是生活的撫慰。
事業(yè)和家庭自難兼顧,放棄哪個都心有不甘。
那些最現實的生活問題,既是戴敏佳的心結,也是無數中年觀眾的心結。
這股強烈的共鳴感,無形間讓觀眾與角色形成微妙的情感聯(lián)結。
而年輕觀眾,則能看到乒乓比賽的熱血澎湃。
從場上球員的緊張對打,到場邊裁判的嚴厲判決,再到場外觀眾的加油吶喊。
這一場場精彩的巔峰對決,紛紛呈現眼前。
讓觀眾也能跟著一起重溫當時的激情和刺激,感受國球的魅力。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字:
燃!
而對于當下的所有觀眾,這部電影還有一個更為特殊的意義。
在疫情三年放開后的現在,許多觀眾都剛從病癥中逐漸恢復。
球場上的一聲聲「颯」,無形間給了我們別樣的感受。
那不僅是球員在賽場上贏球時的叫喊,更是為我們生活提起的吶喊。
將國乒永不服輸、逆風翻盤的精氣神,延續(xù)到現實中我們每個人身上。
可以說,本片其實是今年春節(jié)檔真正的合家歡電影,適合各個年齡段的觀眾。
而且,乒乓球作為國球,我們從小就接觸。
真正可以做到「零門檻」觀影。
有意思的是,銀幕內講的是逆風翻盤。
銀幕外也經歷了許多波折。
從定檔以來,《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也在一些人眼里,成了一部不被看好的影片。
電影意外地與現實形成巧妙互文。
身處逆境的,不只是當年的國乒隊,也是這部《中國乒乓》的境遇。
其實我一開始也沒有對這部影片抱很大的期待。
沒想到,看完影片卻感到意外的滿足。
不止是熱血沸騰,還有一種振奮的感覺。
會沉浸到角色的情緒中,并在最后奪冠時熱淚盈眶,激動歡呼。
稱得上是疫情三年來最振奮人心的電影。
所以說,好飯不怕晚。
雖然到大年初三,影片才正式上映。
但憑著電影內外的那股沖勁兒,它完全可能成為一匹強勁的黑馬,上演一場春節(jié)檔的絕地反擊。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多等兩天,值得!
全文完。
關鍵詞: 春節(jié)檔壓軸電影壓對了 中國乒乓球隊 中國乒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