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尢尢???
(相關資料圖)
正值新歲舊歷交接,剛剛靠著《回來的女兒》點燃新一輪懸疑風的迷霧劇場,又在16日迎來了新的作品,《平原上的摩西》。
該劇改編自當代作家雙雪濤的同名小說,由刁亦男(代表作《白日焰火》《南方車站的聚會》)監制,張大磊(代表作《八月》)執導。雖然這部作品以網絡劇的形式上線迷霧劇場,但主創班底所帶來的電影基因,已經為該劇埋下了“質感”的種子。
在演員陣容上,董子健領銜主演、海清友情出演,除此之外還有邱天、寶石Gem、張晨、梁景東、王錚等不少“生臉”共同主演。嚴格來講,這部迷霧劇場的懸疑劇,除了雙雪濤的IP自帶一些知名度之外,基本沒有太多面向大眾的“熟悉感”。
相比起影版《平原上的火焰》里劉昊然和周冬雨的國民度,劇版的影視化過程顯然要低調很多。不過,或許是夾雜了電影定檔又撤檔的失落,外加上刁亦男監制、張大磊導演的電影味兒,再融合著迷霧劇場的品牌效應,總之一共六集、每集時長70分鐘+的《平原上的摩西》也吸引了不少觀眾。
憑借莊樹這個角色,在這部劇中獨占一份的董子健,自然也因為和影版劉昊然的選角對比,以及在劇中的演技表現等引發了不少關注。今天星番就來看看,這部《平原上的摩西》和這團迷霧里的小董。
01
《平原上的摩西》,迷霧嗎?
在這部劇空降定檔的時候,不少人吃了一驚。先是詫異宣發側的悄無聲息,后是感慨這樣一個極具電影氣質的作品竟然出現在小屏幕,而且還登上了迷霧劇場。不過,當我們看完這六集、400多分鐘之后,大概可以理解《平原上的摩西》出現在這里的理由。
通常多出現在大銀幕中的長鏡頭在這部迷你劇里被大量運用,承載著北方觀眾時代記憶的老舊廠房和街道比比皆是。其他劇里用以烘托情感的音樂在這之中卻十分少見,取而代之的是人聲、車聲、叫賣聲,一陣陣地從背景音里鉆出來。打眼一看就和市面上的其他作品做出了區分的《平原上的摩西》,的確走得就不是那條迎合“主流”的路子。
從追求精品化內容的層面上看,它的確和走在懸疑類型劇創新前列的迷霧劇場很是適配。但觀眾們不是第一次接觸迷霧劇場、也不是第一次看懸疑劇,所以當《平原上的摩西》開篇先鋪墊2集,讓故事人物挨個登場,交代清楚關系、背景之后,再給出“殺人案”這種鉤子的時候,部分觀眾已經失去了耐心。
在觀眾的實時反饋里可以看到,“故事性不強”“節奏太慢”“流水賬”等質疑聲不在少數,雖然也有不少觀眾為能在小屏幕上看到如此質感而表示感動,但顯然i懸疑們的口味已經在這部劇里出現了兩極分化。
不過我們都清楚,新事物的出現總是伴隨著實驗性和兩面性,眼下《平原上的摩西》在市場口碑中的分化是意料之中,同樣也是承載著創新性的迷霧劇場所能夠接受的。盡管這一款小眾菜品可能并不符合某些觀眾的口味,但它的出現本身就帶來了不少現實意義,比如不僅加速了長劇向短劇的進化,而且也為迷你劇的開發提供了思路;用電影思維構建劇集,更進一步促進了精品化內容的產出;用生活化的鏡頭語言消解懸疑類型劇的刻板印象等。
可以說,《平原上的摩西》或許不夠迷霧,但卻擴大了迷霧的邊界。
02
靈動的“董”,才最少年
在這部劇里,董子健飾演的莊樹是一切變化和事故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從小便走街串巷、打架斗毆,有些散漫自由但情緒不外露,在莊樹這個小人物身上,神情舉止的細微表達并不好演。不過這對于在演技上口碑不俗的董子健來說,大概不是一樁難事,畢竟他就是從一個又一個小人物里爬出來的,而且無論是文藝片還是懸疑劇,他都闖蕩過。
由于時間跨度長達二十年,所以《平原上的摩西》在拍攝兒時的戲份時特意找了個同董子健相像的小演員,鄭昊森。兩人不僅長相神似,就連走路姿勢和一些小動作都如出一轍,幾乎都演出了莊樹身上那股大時代背景下小鎮青年的勁兒。
但前后對比下來還是會發現,董子健身上的少年感在這部劇里是一個“遺憾”。這要擱以前,提起董子健,必然會有人說“小董,當爹的人了還這么有少年感”。但在《平原上的摩西》里,這仨字兒多少有點“失靈”了。
董子健的出場,是在一個專門給沒考上高中的初中生補習的課堂上。空洞虛無的眼神和吊兒郎當的姿態,符合大家對于一個不學無術的初中生的傳統認知,雖然在他的演繹下,莊樹打小就不屑、對好多事物提不起興趣的勁兒被精準地傳遞了出來,但這會兒的莊樹已經不是成長線里鋪墊的那個味兒了。
而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董子健的少年感在這部劇里沒“活”起來。其實看他在過往作品里的表現會發現,無論是《刺殺小說家》里的路空文、《流金歲月》里的謝宏祖,還是《大江大河》里的楊巡,或者是《誰是兇手》里的夏木,不管角色活潑與否,董子健的身上總是流淌著一股若隱若現的少年氣,這是他作為一個演員與生俱來的氣質,也是不同角色命題下賦予他的色彩。
但偏偏在莊樹這個少年身上,那股與生俱來的氣流就好似被東北冷冽的寒風給凍住了,原本可以憑借這魅力浸潤觀眾三分的董子健,現在只能靠著演技“干拔”。不可否認的是,董子健是個會演戲的演員,但好演員也需要氛圍感,不然皸裂的可能不只是鏡頭里的那片土地,還會稍帶上觀眾的觀感。
03
情愛紛擾「已屏蔽」
20年的董子健,是《大江大河》《流金歲月》中那個會演戲、討人喜、但還不太紅的青年演員;21年的董子健是在《刺殺小說家》《恰好是少年》《誰是兇手》里進一步打開知名度、和孫怡恩愛有加的“董冬咚”;22年的董子健,“談文藝可以,但不聊愛情”,不僅更加在事業上發力、開始向著導演轉型,而且也在家庭上撇去了丈夫身份和婚姻背景。
基本可以預見,2023的董子健已經提前開啟了情愛紛擾的屏蔽儀,卯足勁兒奔事業。
這點從他為自己儲備的后續項目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董子健還將在由徐兵(代表作《新世界》)執導的電視劇《歡顏》中挑戰年代傳奇題材,該劇還有張譯、佟麗婭、廖凡、張魯一等眾多演員坐鎮,項目質量不言而喻。
另外,董子健還走上了從演員身份向著導演涉足的路子,前幾日剛剛殺青的《我的朋友安德烈》正是他初執導筒的作品,該電影仍然改編自雙雪濤的同名小說。算上《刺殺小說家》,董子健已經在雙雪濤的IP宇宙里拿下了三部作品,或許出道以來便帶有一身文藝氣息的他,本來就容易被雙雪濤的東北文學打動。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受到關注的原因之一,在于劉昊然和董子健領銜主演,看過《恰好是少年》這檔綜藝的觀眾們應該都了解,董子健和劉昊然、王俊凱三人是好友,而這部作品正是講述發生在李默和安德烈這對年少好友之間的回憶與故事,對比之下頗有種量身定制的適配感。再加上他們還曾在節目中許下為中國電影事業出份力的愿望,彼時那片星空之下的少年熱忱,現在回看反而浪漫加倍。
轉眼間,董子健已經在自導自演的電影處女作里開始了承諾的兌現。雖然最終結果還有待檢驗,但董子健這步多棲發展的棋子算是下好了。而不管是平原上的摩西還是迷霧里的小董,還不到30歲的董子健的確還有更多可能。
關鍵詞: 用少年氣演男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