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引發(fā)全民追劇的熱潮,看過的觀眾都說好!可劇集臨近結(jié)局,觀眾也發(fā)現(xiàn),《狂飆》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神”。
從26集開始,劇情的邏輯合理性就直線下滑,不少觀眾已經(jīng)嗅到了爛尾的起息。
(資料圖片)
一、趙立冬當(dāng)了二十年的京海市領(lǐng)導(dǎo)
二十多年時間,趙立冬從政法委到副市長再到市長,他的晉升之路可謂相當(dāng)緩慢。
按照規(guī)定,他是不能在一個地方任職這么久的,就是怕他們發(fā)展自己的勢力。
或許有人會說,這恰好證明了,趙立冬上面有人。
但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臨近大結(jié)局,劇中出現(xiàn)的最高職位就是趙立冬,他就是全劇的大BOSS。
如果到了結(jié)尾,又突然冒出一個省級干部,變成趙立冬的保護傘,那這劇情也太潦草了,人人都能當(dāng)編劇了。
趙立冬為何能在京海市盤踞二十年之久?這個“坑”不填好,很難說服觀眾。還有趙立冬身邊的王秘書,竟然也待了二十年不動,也非常不符合實際。
二、安欣能活這么久不合理
安欣是劇中的正義之光。他和高啟強從友到敵,時間跨度長達二十多年,他還因此失去戰(zhàn)友、失去愛人、失去事業(yè),從刑警變成了交警。
高啟強明知安欣非常了解自己,他的存在對自己來說是個巨大的隱患,卻在安欣隱入塵埃時,沒有對安欣動手。
或許可以理解為,高啟強認為安欣沒有任何威脅了。
但在專案組開始接觸安欣后,手眼通天的高啟強還是沒對安欣下手,任由安欣深入調(diào)查,一步步扳倒高啟強身邊的人。
如此狠辣的高啟強,什么時候成大善人了?
難道高啟強還對安欣心存感恩?感激他當(dāng)年的那頓年夜飯嗎?如果高啟強仁慈,他也走不到今天這一步。
三、抓捕楊建太不合理了
在最新的兩集中,花了大量的時間來演繹對楊建的抓捕。
抓捕楊建時,竟然想到了利用孟鈺,讓孟鈺對安欣進行投毒。就當(dāng)觀眾覺得孟鈺實在絕情時,她就故作深情地沒有對安欣下毒。
實在是不明白,導(dǎo)演這樣設(shè)置的用意是什么?如果想表達孟鈺的善良,那么一開始就別安排她對安欣下毒啊。如此反轉(zhuǎn),實在尷尬。
更尷尬的是專案組對楊建進行抓捕的場面,徐忠舉著茅臺只身涉險,在抓捕現(xiàn)場對著楊建聊交情、聊理想、聊大義,還順帶哭訴自己工資低。
楊建都朝著他開了兩槍,徐忠毫不畏懼,大義凜然。
如果楊建可以被三言兩語打動,說明他是個有良心、有良知的人,但如果他有良知,就不會助紂為虐,與高啟強狼狽為奸。
徐忠的慷慨陳詞,除了感動自己,感動不了觀眾。觀眾只覺得生硬、浮夸、尷尬,看到˙徐忠的這段表演都忍不住快進。
四、安欣人設(shè)崩塌
安欣作為《狂飆》的男主角,人設(shè)之單薄,已經(jīng)引發(fā)無數(shù)觀眾的吐槽。
他像個愣頭青一樣,行事莽撞;摯友親人離開,他只會痛哭;之后他意志消沉,碰到專案組才重新燃起斗志。
他的人雖然跌宕起伏,但安欣本人完全沒有人格魅力。他讓高啟強多看孫子兵法,卻被自己的“徒弟”玩得團團轉(zhuǎn)。
或許是京海市的天太黑了,但安欣沒有人格魅力也是真的。特別是劇情發(fā)展到后半段,觀眾表示:一看到安欣就煩。
安欣身上唯一值得稱道的,大概就是正直了。
雖然觀眾不喜歡張譯說臺詞時的口音,但不得不承認,如果該角色真由原定的楊洋出演,估計會更加糟糕。
相比之下,李響的人設(shè)都比安欣更立體、更飽滿、更生動,更讓觀眾心疼。
據(jù)悉,張譯在拍完《狂飆》后,和導(dǎo)演徐紀周鬧得不愉快,不知是否跟角色有關(guān)。如此不討喜的角色,估計張譯演到后期,也咂摸出不對勁了。
五、高啟蘭暗戀安欣二十年
從第四點我們就知道,安欣是個沒啥人格魅力的角色,都說服不了觀眾。可編劇偏偏安排高啟蘭暗戀安欣二十年,理由是:安欣當(dāng)年給他們一家送了年夜飯。
真懷疑編劇之前是寫偶像劇的,如此懸浮的劇情,也能編出來。
高啟蘭長得美,有事業(yè),卻偏偏一心喜歡跟自己哥哥作對的安欣。
或許觀眾可以用“喜歡一個人不需要理由”來強行解釋,但在一部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掃黑劇里,真的很讓觀眾出戲啊!
更扯的是,高啟強還企圖利用妹妹來打動安欣,讓妹妹跟安欣遠走非洲!
看到現(xiàn)在,劇中所有的女性形象,只有大嫂陳書婷比較合理、討喜,其余的女性角色不是戀愛腦就是工具人。
如果說《狂飆》前面的劇情能打90分,那后期的劇情只能勉強及格。可惜,本來《狂飆》能夠成為里程碑式的好劇,如今也被糟糕的結(jié)尾給拖累了。
關(guān)鍵詞: 狂飆5大劇情漏洞 早就預(yù)示著它的爛尾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