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港圈女神,新年在線“團建”,各自貢獻了最新動態。
(資料圖)
52歲李嘉欣,隔空喊話劉鑾雄“做絕育”,疑似引起一場連環互懟。
一轉頭,她又拉著老公,開開心心去看演唱會,無懼風波,原地反彈。
江湖你欣姐,人美,狠話多!
68歲林青霞,巴黎逛街掃貨,素顏短發針織衫,隨意自在。
雖然頭戴白帽,被調侃,像“清潔工”。
但已經活到這個段位,青霞姐早已是“開心就好,沒有煩惱”。
而最熱鬧,最得勁的,當屬娛樂圈“失蹤人口”張曼玉。
久未露面,突然宣布入駐某短視頻平臺。
一口氣發布三條視頻,瞬間圈粉57萬,人氣依然還是當年那個“頂流”。
她還帶著十幾個老鐵,倒數計時,送祝福。
手拿自拍桿,梳著短馬尾,全素顏出鏡,興奮得像個孩子。
2004年,憑借《2046》華麗轉身后,張曼玉如同“人間蒸發”,鮮少再露面。
再出現,卻是因為“失戀暴瘦”、“玩樂隊當主唱”這樣“賽博朋克”的新聞。
在靠美顏醫美“續命”的娛樂圈,58歲的張曼玉,卻把“優雅老去”,演繹到了極致。
01、
港片有著名的“四大經典鏡頭”:
祖賢穿衣、青霞飲酒、張敏回頭、朱茵眨眼。
外加“橫批”:淑珍叼牌。
張曼玉與港風美人,不乏合作,卻沒能入選“四大”,看似是棋差一招。
那些年,也總有關于“張曼玉、林青霞、張敏”等人,誰更紅、更美,這樣的“吃瓜”討論。
但實際上,張曼玉不僅是公認的“亞洲影后”。
更是中國香港為數不多的國家一級演員,并且是其中唯一的女演員。
李安說:“所有女演員,在林青霞面前都會失去光彩,但張曼玉是唯一例外。”
亦舒開拍《玫瑰的故事》,更是非她不可:“一出場,那雙美腿,就殺死人,我不管她會不會演戲,只要她走出來,我就要看。”
可天生麗質,張曼玉不僅美而不自知,“無敵”的背后,還曾有著深深的“寂寞”。
張曼玉生于香港,父親張應流是潮汕谷饒人,祖父張若波曾是上海冠亞帽業少東家。
傳聞谷饒的若光樓,便是張曼玉祖父的產業。
父親很早便隨祖父赴港發展,娶了一個上海女孩開枝散葉,生下了姐姐和張曼玉。
潮汕人的義氣直爽,與“海派”的銳利執著,融合出,僅此一款,不退不換的張曼玉。
小時候,像個男孩子踢球、打架,歡脫不羈,命運卻偏偏又激發了她的“第三種潛質”。
9歲那年,原先暗中爭吵不斷的父母,終于沒法再忍,決定一別兩寬。
正在圣保羅小學讀書的張曼玉,隨母親遠走英國。
從一座島到另一座島,新鮮感的背面,日子卻不那么歡樂。
張曼玉所在的肯特郡,鮮少有華人停留。
學校幾百號人,她是唯一的“黑頭發黑眼睛”,同學都把她視為“異類”。
不友好的環境,卻“啟動”了張曼玉絕地反彈的程序。
被欺負了,就反抗回去。
沒有朋友,她就騎著自行車,到白崖邊,吹海風發呆。
母親家教森嚴,希望她做淑女,去當律師或者醫生,求個體面穩妥。
恨鐵不成鋼的時候,母親會拿藤條給張曼玉“小鍋燉肉”,還總是拿她和姐姐比較,從學業到容貌全方位打壓。
張曼玉因此陷入自卑,看著鏡子里那個兔牙,高顴骨、眼睛也不夠大的面孔,總覺得自己離“美女”相去甚遠,“長手長腳皮膚黑,只是個丑小鴨”。
當明星,這樣的事,根本不敢想,只是覺得日后,能去做理發師或者裁縫,就已經很開心了。
雖然母親,帶給了她成長的“陣痛”,但張曼玉從沒怪過母親。
在她眼中,媽媽有思想,有見地,是影響了她一生的人。
對母親充滿理解與愛,家庭的變故,也讓她一夜長大。
為了補貼家用,張曼玉找了份書店售貨員的工作,沒想到命運的轉折,悄然而至。
02、
1980年,母親帶著張曼玉回港走親戚。
17歲的張曼玉,長發及腰,身材高挑,明眸皓齒,滿滿的膠原蛋白,十足花季少女的模樣。
看著身邊同根同源的面孔,終于不用再被指指點點的張曼玉,如同從島嶼回歸大陸,找到久違的“踏實感”。
對于生活,她依舊沒有非分之想,在銅鑼灣卡佛公司,找了份童裝營業員的工作,過著隨性接地氣的日子。
或許是“命里有時終須有”,一天張曼玉和母親到中環逛街,命運之手,拍了她的肩膀。
此人正是發掘了鐘楚紅、藍潔瑛、李麗珍等一眾大牌明星的“鬼才”星探趙潤勤。
老趙遞出名片:“公司要拍一支維他汽水廣告,客戶對廣告女主角的要求非常高,覺得你很合適。”
母親卻不太同意:“我們是回來探親的,還要回英國,恐怕沒法拍”。
但張曼玉充滿好奇,偷偷跑去試鏡,結果效果出奇好。
就這樣,“柜姐”張曼玉不僅成了廣告模特,還“驚動”了兩位大佬和導演團,直接把她推上了港姐之路。
導演楊凡,偶然發現了“汽水女孩”張曼玉,將她推薦給施南生。
恰逢其時《追女仔》開拍在即,施南生覺得這個女孩子可以一試,卻沒想到石天和新藝城一眾導演卻投了反對票:“不怎么樣,不是中國人喜歡的樣子”。
施南生氣不過,給張曼玉開了個方子:“你去參選港姐吧”。
就這樣,曾經被大導團和自己“PASS”的張曼玉,抱著選不上,就回書店當售貨員的想法,遞交了報名表,結果一路過關斬將,拿下了亞軍和“最上鏡小姐”。
還作為代表,殺回英國參加“世界小姐”角逐,一舉殺進前十五,再一次讓世界見識了華人面孔的魅力,也成了當年港姐三甲中,發展最好的一個。
1983年港姐三甲:李月芙(左)、楊雪儀(中)與張曼玉
風光無限的張曼玉,簽約無線,昔日那些“愛答不理”的人,紛紛找上門來。
1984年張曼玉和劉青云、藍潔瑛拍了勵志劇《畫出彩虹》,一亮相,就當了女一號。
還引來王晶的注意,直接就把《青蛙王子》一番的位置,送到她手里。
《青蛙王子》成了當年最賣座影片,與關之琳、鐘楚紅“二美”斗艷,張曼玉毫不遜色。
無線又持續發力,安排她出演《緣份》中的俏皮女孩“monica”,不僅搭檔張國榮、梅艷芳,還提名金像獎最佳新人。
鮮花與掌聲,讓張曼玉逐漸告別自卑,但美貌這份資本,在帶來自信與機會的同時,也“打包”給了她另一份“寂寞”。
在演員這條路上,因為出挑的外表,她成了別人眼中“除漂亮,再無長處,只是熒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張曼玉也曾一度找不到方向,卻沒想到,自己也有被罵醒的一天。
03、
1985年成龍要開拍《警察故事》,嘉禾的經紀人陳自強得知消息,立馬推薦新簽的張曼玉做女主。
在拍一場戲時,張曼玉怎么都入不了戲,講求效率的成龍,當場發飆放狠話“你們選人都不試鏡的嗎?”
被罵得很慘,張曼玉卻沒有覺得委屈,反而像被點了穴,不停NG重來,發誓一定要拍好。
最終在30次的堅持后,她終于聽到導演喊出的那句“ok”。
那一刻,張曼玉終于體會到:“原來演戲,不是游戲”。
成龍的動作片“高空墜落”、“天臺跳水”就像家常便飯。
張曼玉雖然怕得直哭,卻堅持要真人上陣。
拍《警察故事續集》時,還差點因此毀容。
這也讓成龍對她全線改觀,之后再提起合作過的人誰最敬業,大哥也總是會誠懇地回答:“張曼玉”。
與其說張曼玉是被罵醒,不如說在她體內,有著深刻的“自省”程序。
兒時母親的藤條責罰,沒讓她覺得壓迫無法忍受,而是體會到背后的母愛,在成龍的責罵中,她悟到的,也是往昔自己的笨拙與短淺。
喚醒了“突然間的自我”,張曼玉也逐漸完成從“花瓶”到“影后”的蛻變。
不過當年圍繞在張曼玉身上,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雖然沒打過醬油,但她總是“替補”出場,而后成為“不可替代”。
《阮玲玉》、《青蛇》兩次替補梅艷芳。
《新龍門客棧》原定“金鑲玉”也是林青霞,而這些角色,落到張曼玉頭上,成為她一個又一個代表作,也讓“后來者”都成了“東施效顰”。
張曼玉的這份本事,也并非出場自帶。
當年梅艷芳,因為拍攝理念不同,拒演《阮玲玉》,關錦鵬找到張曼玉“緊急救火”。
張曼玉卻陷入,自我懷疑:
“導演,你確定要找我嗎?我不確定是不是做得來。演那個年代的女人,我不一定能應付得來。”
關錦鵬沒有多言只回答她:“你,一定能做到的。”
如果說“港姐”讓她獲得容貌自信,成龍的“怒罵”,讓她找到做演員的感覺,那《阮玲玉》就是張曼玉演員生涯,注入自信與靈魂的開始。
柔弱冷靜的氣質,一顰一笑間的風韻,蒙冤后,匆匆回眸的氣憤與絕望,病床之上的含淚呼號,一鏡封神,載入經典。
張曼玉一舉拿下金馬、金像雙料影后,并成為第一個拿下柏林影后的華人女演員。
《阮玲玉》之后“金鑲玉”的風情萬種,“青蛇”的顛倒眾生,“蘇麗珍”的曼妙繾綣。
張曼玉不是所謂的“劇拋臉”,她光芒四射直擊靈魂,卻又能將自我與人物“元神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張曼玉身上“演技”二字,已經顯得刻意、生硬,她仿佛只是去感受、體驗,從而呈現出靈魂中復刻的另一個“自己”。
在同期的美人,“恃靚行兇”嫁豪門爭風吃醋的時候,張曼玉沒有因美貌,限制自己的想象力,而是無限延展,有著更深刻的自我追求。
“天賦型演員”是上天送給張曼玉的禮物,而能開啟這個“大禮包”,張曼玉要感謝自己,同時也不得不提起,她那些年,經歷的情愛時光。
04、
拍《阮玲玉》的時候,張曼玉正在遭受“情書門”的折磨。
昔日男友漢克,因不滿張曼玉提出分手,竟然無預警將她寫下的情書和舊照,全部賣給媒體。
張曼玉為此身心受創,這也讓她和故事中,那個為情所困,遭受誹謗,含恨而終的傳奇女子阮玲玉,產生共鳴。
從感情故事到情感事故,這樣的曲折情事,張曼玉經歷了不止一次。
1983年剛剛喜提亞軍的張曼玉認識了設計師Eric,為了照顧戀人的感受,一度推掉與對手近距離接觸的親密戲。
只不過,在張曼玉為愛放棄事業的時候,設計師男友卻將她“設計”了,不僅和前女友藕斷絲連,還倒打一耙說她“挖墻腳”。
知道真相的張曼玉,揮劍斬情絲,告別讓自己身心俱疲,遭受非議的情感漩渦。
告別初戀,張曼玉經人介紹結識了韓國發型師Markkim,但兩個人爭吵不斷。
那時的張曼玉,又進組《旺角卡門》,忙碌的工作,更讓她無暇顧及糟心的感情,于是提出分手。
誰知這位韓國“tony”,竟然給日后的漢克,好好上了一課,在接受采訪時,他一時“嘴滑”,竟把張曼玉寫的情書都“禿嚕”了出來,第二天便見諸各大報端。
被感情刺痛的張曼玉,將悲傷轉移到角色中,一個被感情傷害的“阿娥”,就這么載入影史。
多年之后再提及劉德華仍說:“《旺角卡門》里的阿娥,男人都喜歡。”
在表演的世界里,張曼玉是吃一塹長一智,終達到“天花板”的位置。
但在情感的世界中,她卻從沒有“戒愛”的想法,更未有過半點算計。
每一次都全情投入,遇到爾冬升、宋學祺,即使被分手、傾盡所有積蓄幫忙,卻被辜負,也從沒有“不相信愛情”。
《阮玲玉》上映后,看過的人都感嘆:“張曼玉就是阮玲玉,阮玲玉就是張曼玉。”
張曼玉卻說:“我不是阮玲玉,我比她更勇敢。”
于張曼玉而言,感情和婚姻是她的向往,但她有自己的底線,二者的結束,并不代表人生的失敗,愛情離不開工作,而最重要的是,擁有生命。
張曼玉,永遠期待愛情,也永遠不按套路出牌。
05、
2019年久未露面的張曼玉,再度為狗仔貢獻流量。
與之關聯的消息,卻是搬離豪宅,住進“貧民區”。
所謂貧民區,其實也只是她覺得豪宅寂寞,遠離了家人和朋友,所以回歸熟悉的平民社區,買菜、逛街,活得熱熱鬧鬧。
只不過在此之前,她已經“不務正業”很多年。
2004年張曼玉貢獻了兩部作品,《2046》和《清潔》,一部合作王家衛,另一部則是前夫阿薩亞斯。
而張曼玉本人,也如同寫下了情感記事簿的周慕云一般,追憶、祭奠、回味諸多往事之后,開始書寫新的故事。
一并合上的,還有她與梁朝偉那些,滋養了許多人愛情幻想,意難平的往事。
要么三年不拍片,要么也只是一年拍一兩部,但張曼玉的傳說,卻從未停止。
她成了《清潔》里的艾米利,跑去做樂隊,向世界宣告“ 我開始搖滾了”。
結識法國男友,便搬到巴黎,卻再遭劈腿,那段時間全部是“張曼玉失戀暴瘦”的“號外”,人們也禁不住感嘆“女神跌落神壇”。
只不過,張曼玉從沒把自己放在神壇之上,或許在一次次傷痛過后,她早就明白了,與其“造神”,不如成人。
別人稱她“曼神”,她卻說:“把我看成一個完美的女神,當然很開心。但生活中的張曼玉,我不想讓人覺得,始終是個神,沒有感情,沒有渴望,沒有歲月的痕跡。”
接受贊美,也清醒做自己,她也從不掩飾自己的情感與渴望,20幾歲參加《今夜不設防》被黃霑、蔡瀾“圍攻”:“為什么參選港姐,是不是貪慕虛榮哦?”
張曼玉笑得露出兔牙,在線“真心話大冒險”:“是啊,絕對是貪慕虛榮!”
可以直面欲望,又能在豪宅和“貧民區”,女神和搖滾女郎,名牌和地攤貨之間,自如切換。
息影18年,58歲不婚無子,她擁抱自由,四處環游放飛自我,騎單車、坐地鐵,喜歡唱歌、設計。
學打碟,是十足氣氛組,秒得背后的謝霆鋒、郭富城,如同服務生和背景板。
也玩剪輯、短視頻,十八班武藝樣樣都想“收了它”。
張曼玉如同一部另類版“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內心擁有一切于是一切皆可揮灑自如。
用四十年的時間演繹別人,張曼玉也活成了自己。
留住青春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皮囊,而是獨特有趣的靈魂。
永葆熱情,一直追逐,相信自己,終身成長。
美無關年齡、身材,而是一種精神,颯到沒朋友的張曼玉,已然成了“此間王者”。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蘇打葉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