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電視劇《女士的品格》更新至第6集。我在前一日的劇評文章當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這部電視劇職場的部分,有些懸浮,家庭生活的部分相對真實。經過6集劇情,我更新一下個人觀點,那便是:作為一部女性生育題材的命題作文式的電視劇,這部《女士的品格》是否及格。
趙冬苓編劇善于創作命題作文式的電視劇劇本。在當下新生兒數量正在逐年下滑的時刻,以電視劇的方式對于女性生育問題進行人文關懷,繼而實現讓青年男女們愿意生孩子的目的,也不失為電視劇助力社會發展的一種方式。因此,趙冬苓編劇的這個“命題作文”是具備時代積極意義的。
【資料圖】
在電視劇《女士的品格》劇情簡介(豆瓣)當中,也絲毫不回避自身的這種目的,更是直接標注:這三位70后、80后、90后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性在追求個人價值、事業發展、家庭圓滿的多重欲望誘惑下,雖然同時陷入困境,遇到了職場生育抉擇,丁克人生的生育反思,打工新人的生育困擾等難題,但她們不斷試錯,勇敢摸索前進,互相扶持治愈,最終找到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基于此,我們回到“命題作文”的范疇當中來,審視一下,趙冬苓編劇的這部《女士的品格》是否能夠及格。先說我個人的觀點,這部電視劇應該給到及格分數。只從商業爽劇的角度上講,它是過關的,有趣的,從這個角度上看,應該給更高的分數。從命題作文的角度上講,它則是押題的,沒有跑題,也可以給到及格分數。
但是,這部電視劇也僅限于及格分數,想要多拿一些分數的話,自身的實力已經不允許了。《女士的品格》屬于輕微押題,對于女性生育這個話題的劇作人文關懷程度,還是遠遠不足的。當我們試圖拿電視劇的方式去關懷女性生育問題的時候,我們真正應該做的,不是《女士的品格》這樣的商業懸浮劇,而是更扎實的現實主義層面上的電視劇。
可能會有持反對意見的觀眾說,電視劇太寫實,就沒人看了。這是老生常談,落伍的觀點了。如果這個觀點放在十年前,可能還成立。但是,放在當下,我要說,越是寫實的電視劇,收視率效果越好。對于廣大的產品植入廣告商而言,多關注那些寫實的電視劇,可能會取得更好的市場反饋效果。
我們回到《女士的品格》具體內容當中,三個家庭的經濟生活起點都有點高了。這種高,給觀眾們造成了懸浮感。比如,萬茜角色家庭,男主已經是綜藝節目的導演,女主已經是手底下管理不少人的小領導。他們的收入水平,顯然足以支撐孩子的出生和未來的教育,乃至于這個家庭連基本的住房困難都沒有了。
這個起點之后,男女主角因為事業的問題,不想生孩子,就會讓觀眾們覺得是矯情了。因為當下的青年已婚女性們,因為事業的問題,而無法生孩子的,大多是公司單位當中的最底層小職員,沒有任何經濟保障的前提之下,才不敢貿然生育。男女主角都是事業上相對有保障的群體,這就不容易讓觀眾信服。
為了增加戲劇效果,《女士的品格》第6集的內容當中,增加了男女主角家庭的親戚家庭因為生孩子而有生命危險的橋段。這個內容,顯得過分刻意了。戲劇效果雖然有了,但真實效果卻被打了折扣,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可以說,男女主家庭,沒有觸碰大量青年為何不生孩子的真實原因。
劉敏濤角色家庭,就有點像嚇唬觀眾了,更不夠實誠了。這個家庭,屬于典型的丁克家庭,已經一把歲數了,肯定沒法再生孩子了。而這個家庭,就是因為沒有孩子,所以男主人才出軌,才找另外年輕的女性生孩子去了,才要悄悄分割財產等等。這個路數上的敘事,真的像嚇唬廣大的女性觀眾了。
這種嚇唬,已經超出了人文關懷的程度,更像是言語和故事的威脅了。咱們的有關生育題材的電視劇們,千萬不能這么做。人文關懷,不是嚇唬,而是真正去關懷這個群體。寫命題作文式的電視劇,不是糊弄觀眾,不是比觀眾多好幾個心眼子,而是要跟觀眾交朋友,把觀眾當親人,實話實說,不搞欺騙式的故事內容。當代觀眾,審美非常成熟,拿女二家庭故事來糊弄觀眾的行為,可能會被反噬。
經過6集劇情,女三家庭的故事雖然不多,但是有一些真實感的。我在昨日的劇評文章當中,已經闡釋了觀點和論述。尤其是婆婆照顧孩子的橋段,相對真實。新更新的劇情當中,小夫妻想要親熱一下,結果婆婆出來喝水了。這是典型的住房局促感。其實,若是把女三變為女一,這部《女士的品格》可能更接地氣,更為好看,口碑也會更好。
對于生育話題類的電視劇,我們真的應該更真誠才是,直面生育當中需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經濟環境的問題,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就會成為純然的現實主義的電視劇作品,就會成為爆款劇。(文/馬慶云)
關鍵詞: 女士的品格6集過后 作為女性生育命題作文 它能不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