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檔“廝殺”的結束,勝負已分,角逐激烈的《滿江紅》和《流浪地球2》迎來大結局。
最終,《滿江紅》憑借40多億的票房問鼎冠軍,《流浪地球2》則屈居第二,此外還一舉挺進國內影史票房前10,對于一部小成本電影來說,算得上是最大的贏家了。
然而內地的高票房去了香港,卻慘遭“滑鐵盧”。《滿江紅》上映3天,僅僅貢獻了5萬多港幣的票房,和內地的40億形成了太懸殊的差距。
【資料圖】
在某官方賬號上就“無情嘲諷”了一波,順帶將《流浪地球2》拿出來對比,看得出來《滿江紅》真的是不得人心啊。
雖然這幾天只是點映,還沒有正式全線上映,但配合這慘烈的票房成績,很多網友已經“下定論”:《滿江紅》肯定在香港票房不咋滴了(畢竟從普遍規律來說,內地的電影在香港拍票房都高不了)。
而對于為何整體“唱衰”,小8總結了一下,第一點是《滿江紅》身上“黑點”太多,不少人覺得就連在內地,《滿江紅》含水量都太高了。
從春節檔一開始,《滿江紅》就陷入了爭議聲中,先是被質疑幽靈場、買票房等問題層出不窮。
接著又陷入了官方文盲、狀告大V的負面風波,眼瞅著這場風波快要隨著春節的結束,停歇了的時候,又多次被曝出各地中小學強行要求學生觀影的事件。
可以說從小學到高中,幾乎“無一幸免”,完全是硬性要求,靠著龐大的學生群體,就能“收割”不低的票房,這也成了大家伙兒“攻擊”票房注水的原因所在了。
對于這種要求學生集體觀看《滿江紅》,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行為,網友并不認可,覺得《滿江紅》本身的質量還沒有達到“教科書”的水平。
這些行為,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反感,可以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不少網友嘲諷《滿江紅》吃相難看,口碑更是跌到谷底了。
觀眾對它的“反感”除了覺得《滿江紅》比不上《流浪地球2》的重要意義(科幻片走出國門和大制作),還有就是它那無孔不入的營銷,就連在飛機上都有《滿江紅》的宣傳。
因此大批網友認為《滿江紅》就是靠著“旁門左道”才成立票房冠軍的,在香港一定會“露原形”。
確實,回看《滿江紅》的贏家之路,其實頗有幾分意外在里面。
第一點是市場原因。因為疫情消停了3年的影院,在今年的春節檔復蘇了過來,也“刺激”著家里蹲了3年的觀眾們走出了家門,縱觀今年春節檔的激烈角逐,很大部分的原因都在這里。
其次是前面提到的《流浪地球2》作為一部科幻片,其實是需要觀影門檻的,對老人和小孩并不友好,再加上時常過長,敘事稍顯生硬,讓不少人在影院睡著了,也勸退了不少觀眾觀影的心思。
對于下沉的三四線城市市場來說,看一部“闔家歡”的電影,遠比看什么科幻片更吸引人,再加上是“國師”張藝謀的作品,質量也有保障。
(營銷也說的是合家歡團聚看的懸疑喜劇)
于是,就是這樣一系列的“天時地利人和”,讓《滿江紅》成了春節檔最大的贏家。然而,終究是贏了票房,輸了口碑,張藝謀還差點“晚節不保”。
小8也去影院看了《滿江紅》,說實話,有張藝謀的功力打底,這部影片其實質量可圈可點,水平還在那里,并沒有那么“差”。
而網友之所有接受不了《滿江紅》的票房,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騷操作”外,還有一點就是這部影片是個小成本電影,甚至是張藝謀“忙里偷閑”拍出來的。
《滿江紅》從開拍到結束,就用了短短60來天就搞定了,取景地也就在那幾條胡同里轉悠。
相比于張藝謀之前的作品,這就是一部沒多少誠意,硬趕出來的電影,換作和之前的大制作《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之類的作品,和《流浪地球2》對打,觀眾都不會反感聲音如此激烈。
畢竟《流浪地球2》制作周期就長達4年,搭建了很多場景道具,投資更是達到了11億,可說讓中國科幻電影往前邁進了一大步,有了可以和西方battle的實力。
這樣一部用心的作品,和張藝謀“隨手”交出的作品對打,還輸了,很多觀眾在情感上就接受不了。
因此,當回到《滿江紅》在香港的慘烈票房時,很多觀眾覺得這才是《滿江紅》票房沒有注水的樣子。
除了《滿江紅》本身的爭議,讓大家覺得它在香港遇冷是件正常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內地和香港觀眾觀影的審美差距很大,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
首先是香港觀眾熟不熟悉這些演員陣容,對于熟悉的演員,香港觀眾很買賬,相反則未必。
早年間在香港獲得票房前10的內地電影中,張藝謀在一人就占了5部,其中有《金陵十三釵》、《十萬埋伏》等等作品,電影《英雄》更是買了300多萬美元,是內地電影在香港的票房冠軍。
然而這并不代表《滿江紅》也能創造佳績。雖然香港的觀眾是知道的張藝謀的名字的,但翻看這幾部票房不錯的電影,會發現它們要么是大制作,要么就是港臺的大明星做主演,香港的觀眾當然買賬。
尤其是《英雄》,不僅有香港觀眾熟悉的大咖李連杰、梁朝偉、張曼玉等人,還是港圈接受度很高的武俠片,受歡迎也在情理之中。
反觀《滿江紅》則不同了。演員陣容是在內地國名度很高的沈騰和易烊千璽,然而這幾位在香港觀眾眼中卻并不熟悉,觀眾不一定買賬。
再加上是以歷史題材為基底,講的是岳飛和秦檜為背景的故事,香港的很多觀眾對這些歷史不一定熟悉,對《滿江紅》這首詞也未必能和內地的觀眾產生相同的共鳴。
尤其是結尾硬要上升到家國情懷這樣的主旋律價值觀,就更讓香港觀眾接受無能。當年在內地爆火的《戰狼2》、《長津湖》等作品都在香港“碰了灰”,實際成績也反映出觀眾對這一類題材并不買賬,這背后,是兩地觀眾的審美差異。
(《戰狼2》內地票房56億,香港僅不到300萬港幣)
香港觀眾更青睞好萊塢制作的大片,影史上票房前10的電影,幾乎都是好萊塢貢獻的,就連本土的電影都要退居第二位,而內地的電影,就更加地“不討好”了。
從這些都可以看得出來,香港觀眾更喜歡大場面的科幻動作片,相較于《滿江紅》里觀眾幾乎不知道的明星,《流浪地球2》里不僅有硬科幻,還有香港觀眾熟悉的劉德華,勝算要大得多。
不過同樣有些尷尬的是,被內地觀眾奉為“國產科幻之光”的《流浪地球2》同樣遇了冷。
在《流浪地球2》上映的首日,香港的票房也并不是很討喜,才20多萬(截止中午12點),甚至比不過《想見你》和《泰坦尼克號》,在排片量上也有很大的差距。
(其他影片一天400多場)
(《流浪地球2》僅僅90多場)
對于這樣的場面,有人歸結為同時期的《泰坦尼克號》太受歡迎,有人歸結為影片傳遞出的主旋律價值觀不契合市場,還有人認為香港已經拍不出這樣的片子了,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那就見仁見智了。
不管是《滿江紅》還是《流浪地球2》,它們在香港市場的遭遇,折射出了內地市場和香港市場觀影口味的不小差距,背后的文化因素、市場規模等等都可能造成這樣的局面,但不可否認的是,內地的電影發展潛力無窮。
關鍵詞: 上映3天票房5萬滿江紅的尷尬 暴露了香港市場的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