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有嬰兒般的臉龐、銷魂的嗓音,還有一個全國統一的名字叫咪咪。
沒錯,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就是貓大人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眾所周知,貓咪這種東西,一旦沾上,就會成為戒不掉的毒。
我有一個朋友,明明對貓毛過敏,也要每周堅持把自己裹成粽子。自費買罐罐到別人家去深度擼貓一次。(真的是朋友。)
貓咪的魅力無人能及,養貓更是其樂無窮。實在要從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找出個對手的話,追星或許能與之搏上幾局。
明星VS貓貓,都是一樣地美貌絕倫、一樣地勾魂攝魄;
追星VS養貓,都能打造一個將世俗煩憂隔絕在外的真空世界,那里冒著無限多的粉紅泡泡,一切都是那么地溫馨而夢幻。
不信?想象將愛豆的臉放到貓貓頭上,你會發現根本毫無違和感。
1、撩人篇
男愛豆撩人三件套——wink,低音炮,亮腹肌。雖然聲情并茂,但終究只可遠觀,不可近觸。
而貓咪有自己的撩人四件套——wink,夾子音,蹭一蹭,舔一舔。360度全方位環繞,讓你無心工作與學習,只想拋下一切和他親密貼貼。
所以“愛豆化為貓身來到我身邊”這種事,簡直想都不敢想,隨便想想都臉紅心跳。
2、自戀篇
記得蔡康永說過,他覺得藝人就是應該足夠自戀才對,就是覺得自己站在舞臺上是世間最美才對,這樣他才能享受舞臺,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萬眾矚目。
我非常同意,身為有龐大粉絲的偶像尤其應該如此。
頂級愛豆不見得要在外貌上擁有絕對優勢,但一定要具備超強的舞臺表現力和鏡頭感,不論當年的邁克爾杰克遜還是韓娛的權志龍,皆是如此。這背后自然需要“世間我最靚”的信念感作為支撐。
而貓咪也是超自戀的一種生物。我家以前養過一只貍花貓,可以說是武功高強、野性未泯,總能在有限范圍內活捉麻雀和老鼠。
更有趣的是,每次捕獵成功,它并不著急獨吞美食,而一定要趁所有人都聚在一起時叼著戰利品大搖大擺地巡回一周,狠狠地炫耀一番。
嘴里明明叼著東西卻還要持續發出喵叫,那哪里是喵叫啊,分明是——“夸我夸我快夸我!快!”
貓咪想象中的自己
因此,如果愛豆變成貓,你一定要做好隨時隨地做一名稱職的觀眾的準備,精神飽滿地為他每一次一時興起的節目拍手叫好。不配合可能要被打哦~~
3、使壞篇
我從小就聽過一句俗語叫作——狗是忠臣,貓是奸臣。
貓咪這種生物的小心思可多了,而且它不是想想都算了,它會執行。
比如貓咪普遍狡猾,這一秒還雙手揣兜閉目養神,下一秒就趁你不備躥到了盛著美食的盤子旁。而且請注意貓咪的生理特征——身子輕巧、走路沒聲兒,天生的飛賊神偷呀!
它想要偷摸干點壞事兒,那可比狗子容易多了。
貓咪報復心也比較重。馬未都分享過一個事兒:他養過這么一只貓,每次回家她都要坐在固定的地方把這只貓摸夠固定的時長。有一次他好像是太累了抑或忘記了,沒摸夠,沒完成KPI,第二天直接發現客廳中間有一坨貓粑粑。
是不是類似于情侶間談戀愛?你一句話沒說對,就要不由分說地被人家拉去跪搓板兒。
所以千萬不要把貓咪和純良、懂事兒聯系在一起,現實中偶像會塌房,變成貓以后也不見得能多老實。
你以為貼貼抱抱嚶嚶叫的情緒價值白給的?你得供著!供奉不到位,當即,立馬,就給你整幺蛾子。
聽過來人一句勸:用養貓的方式追星的頭號原則是——務必富養,還得是物質精神雙重富養。
你別指望它能任勞任怨、忍受窮苦,你只會將它逼上梁山。
偷啊鬧啊都還算好的,你去網上搜搜,一貓侍二主、黑白班兒兩頭倒的例子還少么?跟偶像穿著你送的衣服親嫂子、完了還非要對外宣稱自己是單身一樣惡劣好吧?
4、自閉篇
李誕講過一個很扎心的段子,他勸追星的廣大朋友們想一想:你覺得哥哥們的保安是防誰的,嗯?
被人喜歡自然會受寵若驚,但洶涌的愛意也是會讓人害怕的。
況且,從業經歷豐富的明星們應該也知道:所謂明星,就是被包裝出來的一個幻想符號,人們爭相追捧的歸根到底也不過是他們自己的幻想而已,跟明星本人真實的樣子關系不大。
真實的個體當然也會惹人愛,但很難到達叫人上頭的程度,不上頭就來不了錢。
同理,貓貓那一系列討好人的本事很有可能也是它們為了適應生存而練就的技巧,真情有幾分不重要,反正罐罐是實打實的,對吧?
所以偶爾,它們也需要摘下楚楚可憐、風情萬種的面具回到自己的獨立空間里發發呆、思考思考貓生。
貓咪是很有邊界意識的,所謂高冷其實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你這個時候還要不知好歹地上來親親抱抱貼貼,那跟私生飯藏到明星家里嚇他一哆嗦有啥區別?
挨一頓打都是輕的,如果貓界也有法律,小心一紙律師函寄過來。
因此用養貓的方式追星的第二原則就是——克制,尊重,適當地保持一些距離。
什么?它總是睡在鍵盤上,打擾你學習和工作?放肆!搭理你是恩賜,怎能有怨言?
反正就是,它不想理你的時候,你最好別沾邊;它找上門來的時候你最好恭迎大駕。
哇,哪里還有天理呢?下輩子投胎做貓好不好?
可反過來說,為什么人類心甘情愿接受這樣的“不公平條約”、自動化身賤骨頭呢?肯定是也得到了呀!
養貓和追星的本質都是自戀的投射,看似不計回報甚至不顧自尊的付出為的是追逐理想的自己。
大家都會追什么樣的星?據我觀察,多多少少會跟自己有一些相似點,但是很明顯他又比你更好看、更優秀、更閃耀。
所以那個明星就是理想自我的化身——屏保用他照片、為他花錢、化他打榜,其實是在走一條抵達理想自我的捷徑。不是“哥哥只有我了”,是追星的時候,仿佛我跟哥哥融為一體了,我也變得那么優秀和閃亮了。
“人家認識你嗎”“他知道你所做的一切嗎”“人家只是利用你賺錢”“你哥哥也就那樣兒吧”……當有人自以為清醒地向追星者道出這些殘酷的現實時,其實是在企圖打破幻想、另其回歸那個真實而普通的自己。
但這對于尚不夠成熟和堅強的當事人來說未免過于殘忍。
你擊碎他的偶像剪斷他成為更好自己的可能性,他會覺得很受傷因為粘連著真實自我的理想自我受到了沖擊,他當然要懟回去。
別著急罵幼稚,這種心態其實非常普遍。我們的人格總有一個成長完善的過程,即使成熟的人也依然存在維護自戀的底層需求,不然砸時間砸錢養貓干嘛呢?
貓咪那些著名的特質,如萌、媚、彪、壞、慵懶、高冷、自我……無不是人類的自我投射,無不包含著鏟屎官的自我期待。
畢竟,誰不希望自己魅力十足,而非默默無聞呢?
誰不希望自己隨性灑脫,而不必唯唯諾諾呢?
可無奈現實里不是想怎樣就怎樣啊!
還好可以養貓,還好可以追星,能提供一個投射自戀的客體和釋放自戀的理想港灣。
所以如果有人追星追得過于不理智,那么不要著急指責他,而應該看看為什么他和現實的鏈接那么弱,為什么他那么不能夠接納真實的自己。
如果你追星而總有人自以為是地用大道理教育你“追星誤事,別再執迷不悟”,那么請反手問他一句:嘿,你不是也喜歡貓嗎?
作者:包法利小姐
關注我,在娛樂世界讀人心、解風情。
關鍵詞: 原來養貓是近距離的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