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年三十在香港上映后,賀歲熱門電影《毒舌律師》(又名《毒舌大狀》)就一路狂飆,目前累計票房已突破9000萬港元,創香港電影史上港產片紀錄,而這個成績還在繼續走高。
該片將于下周末在內地上映,前兩天去看了點映后,我多少有些明白,為什么《毒舌律師》能如此受捧了:
故事內容足夠喜聞樂見,形式內核又非常有“港味兒”,最關鍵的是,它十分貼近觀眾們的真情實感,呼應了大眾的心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任何能成為現象級的作品,都一定在某種程度上反映/戳中了共同的社會情緒,而《毒舌律師》所觸碰的,正是人們對于天理、公道的渴望。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
《毒舌律師》的第一層表皮,是一篇具有反差感、貼地氣的“人生沉浮錄”。
主角林涼水,有本事有理想,卻沒斗志沒口德,當法官的時候升不上去,用摸魚來麻痹自己,去當律師了又改頭換面,想學別人捧權貴的臭腳,什么都做不好,還越活越糟——正是這樣的人去主持正義,觀眾才愈發覺得有趣、好看。
黃子華是讓林涼水這個角色鮮活起來的最大功臣,雖然早已擺脫“票房毒藥”的蔑稱,但他當年憑借《男親女愛》等各種戲內戲外所積累起來的“衰、爛、賤”的特質,與林涼水玩世不恭的性格簡直是天作之合,再附以他近年來厚積薄發的境遇和狀態,頗有水到渠成的味道。
順便提一句,影片中諸多角色的演繹都很到位,何啟華忠誠又機靈的太子,王丹妮黯淡又傷懷的曾潔兒,謝君豪沉穩又正派的金遠山,王敏德老辣又斯文敗類的董衛國等等,均是這部戲能成的基石。
《毒舌律師》的第二層肌理,是港式律政影視的回響與揮之不去的煙火氣。
想當年港劇流行的時候,大家多少都看過幾部TVB的律政劇,我還想到了劉德華、葉德嫻主演的電影《法內情》…這些影視劇在法律方面的專業性或許可以不強,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一定要感人至深。
影片亦是同理,苦主曾潔兒是一個沒有盡到監護女兒義務的“小三”,雖然大家知道她蒙受冤屈,但剛開始時并沒有太多同情,直到真相被一步步揭曉,我們才逐漸與之共情并義憤填膺。
另外,影片由內到外都非常“港式”,我看的是粵語場,更能感受到那種香港獨有的生活氣息(可惜我了解有限,不能體會更多)。
《毒舌律師》的第三層血肉,是秉持正義、不拘一格、以弱勝強的逆襲好戲。
電影的劇情很明確,就是幾個被冤枉、被算計、被連累的人一起聯合起來,想盡辦法排除萬難去洗刷冤屈,鋤強扶弱的舒爽、沉冤昭雪的清朗、揚眉吐氣的痛快等等都包含在其中,這些情緒是觀眾們亙古不變的追求。
與此同時,在翻案的具體過程里,還夾雜了官商勾結、黑白橫行、刑偵破案等許多類型要素,豐富可看性之余還有效輔助闡釋了主題,算是一個加分項。
到此為止,《毒舌律師》的優點也就講得七七八八了,說到底,這只是一部各方面表現都較為出色的律政題材“爽片”而已,并非什么驚世駭俗的杰作,那它為何會如此受歡迎、乃至成為香港票冠呢?
這應該就是《毒舌律師》的最后一層筋骨,即人們對于天日昭昭的樸素向往。
相比起很多時候都沒個正型的林涼水,影片里有一個更能明顯體現主旨的角色,資深大律師金遠山——當他得知林涼水在鉆空子排除其他優秀律師上庭后,便主動擔任了主控官,他不允許林涼水這種“同行敗類”耍花招,他要維護法律的尊嚴。
可在得知案件實情后(官司怎么判是一回事,真相是另一回事),金遠山就不愿再助紂為虐了,但他還是頂不住各方壓力,不得不去走個過場……最終,就出現了庭審上控辯雙方律師攜手一起向真兇鐘京頤發難的神奇場面。
《毒舌律師》有一句沒明說、卻始終在身體力行的潛臺詞:體系不可靠,法律不公正,光靠正義感是沒法主持公道的。
仔細想想,林涼水一方面確實因為不靠譜的形象而很難受到大家的信任,可另一方面,他也確實靠著許多“不正派”的灰色手段才能逆轉乾坤。
“曾潔兒殺女”本就是難翻的鐵案,再加上在真兇鐘家夫婦的影響下,整個權貴(實權)階層都在暗中阻撓,林涼水和方家軍他們拿什么斗?答案是用“不專業”對抗“不專業”,以巧制惡、以毒攻毒。
林涼水不是空有正義感的理想家,他會在庭審上用情緒去引導陪審團,去提各種“業余”的誘導性問題,他在黑白兩道同樣有助力,家里混社會的太子是他跟班,在廉政公署任職的陸定衡是他發小,監聽偷拍等手段都不在話下,甚至對手找借口把他監禁48小時,他最后也是依靠偽造自殺和錢警官的私情跑出來的……
因為系統爛了,對手利用規則堂而皇之地欺負人,為了與之對抗,大家也會默許林涼水不講規矩。
最后那場庭審的高潮戲最是抓馬,鐘家“屏蔽”了所有媒體和社會人士,旁聽席上除了有恃無恐的鐘念華外全都是鐘家的法律顧問,董衛國更是在證人席上大放厥詞,對著林涼水等人騎臉輸出,恃強凌弱的氛圍被推到了極點。
正因如此,林涼水在翻案后那一番“多余的”控訴和咆哮,才會顯得格外鏗鏘有力:“以前,人人都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今時今日,人人都改口了,說法律面前,三六九等。”
咱在這兒也不掰扯大陸法系和海洋法系的差異利弊,只說《毒舌律師》為何會戳中萬千港人心緒的現實——貧富差距和階級壁壘造成了太多苦楚,人們渴望“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式的公道,而這種對于公道的渴望和追求,是能夠沖破地區國家的界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義。
起手冇天理,落手有天理,這便是《毒舌律師》壓艙底的公眾情緒基礎。
所以,就算“毒舌大壯”這個新瓶裝的是舊酒,也絲毫不影響它的醇香,因為它順應的是最大的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