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日子》正式迎來了大結局。
姥姥癌癥去世,無疑成為了全劇最大的意難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縱觀全劇,從孩子出生開始,到姥姥去世結束。生老病死的規律,在該劇中被淋漓盡致地表達著,雖然殘酷,但又是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不過,對于姥姥來說,真的是太遺憾了。
陪伴著明中、雪花長大、為全家操勞了一輩子的她,在交代了全家人、見過了兒子最后一面、給明中寫信留下“ I love you”之后離世。在彌留之際依然牽掛著一家老小,如此慈祥善良的老人,最后的每一分鐘都讓人心疼,太過戳人了。
為了讓外孫安心讀書,并沒有通知家人告訴明中自己患病的消息,而是悄悄學習英語,給外孫寫信。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她所想的是外孫讀博,馬上就回來了,還要結婚生子,她還要給明中帶孩子。可是終究還是無法實現了。
姥姥可以說將所有的愛都給了明中。自從明中生理問題被發現后,那真的是操碎了心,不惜與女兒爭吵,更是只身一人帶著明中前往大城市為明中看病,所有好東西也都留給明中一人吃,可以說比親生父母都上心。
這樣的姥姥雖然自私了一點,將愛都給了外孫,但也是偉大的,如此無私,奉獻自己的一切, 將那個年代老一輩對子孫的愛詮釋得淋漓盡致。
不求回報,只講犧牲奉獻。
即使長大后的明中也并沒有給姥姥帶去什么,回報什么,可是姥姥依然將他牽掛于心。還未等明中歸來,就撒手人寰,未能等到明中結婚生子,未能等到明中好好的孝敬,可惜遺憾。
姥姥無疑是無數個姥姥奶奶的縮影,受過苦遭過罪,可是面對子孫們,即使思想傳統守舊了些,但是愛卻是無私的。
過日子就像冰糖葫蘆,有酸有甜,甜的時候,你也別得意忘形,吃到酸的時候,咬咬牙也就過去了。
過日子像冰糖葫蘆,冰糖葫蘆也像過日子。
這是姥姥樸素的價值觀,雖簡單但卻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而她也踐行著自己的觀念,從未妥協過,認輸過。出生于大戶人家,自小沒有吃過什么苦,卻在結婚后接連受挫,丈夫去世,留下了孤兒寡母,帶著兒子和女兒,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們拉扯大。
有甜有酸,但是既沒有得意忘形,也沒有放棄認輸。
大兒子不爭氣,娶了個不孝的媳婦,為此來到女兒家,勤勤懇懇,操勞了一輩子,讓女兒、女婿安心工作,從未有任何怨言。
在最后,她擔心的是女兒,她說自己的閨女就像個林黛玉,如果自己走了,她恐怕連飯都吃不上。
對于女婿,她一直將他當親兒子看待,最后直夸王憲平是個好孩子,就是脾氣暴,心粗。
而對外孫女雖然有著偏見,但是在生命的最后也是惦記著這個外孫女。她說道,這個雪花,就跟小馬似的,就知道瞎蹦跶,瞎鬧騰,你要不給她拽住那點繩子,她指不定能蹦出個啥來。又將存的錢給外孫、外孫女一人一半,所以并不是偏心,而是情況特殊。
在這個家庭中,姥姥無疑是最像那個年代的人。
這樣一個老人,會讓許多觀眾想起自己的姥姥、奶奶,已經72歲的老戲骨宋春麗,一副慈祥的樣貌,一坐在那就是戲,在該劇中奉獻了精彩表現,將姥姥這個角色詮釋得精準到位入木三分。
宋春麗,從1979年拍攝第一部影片,至今已經從藝40多年。曾憑借著《風雨麗人》斬獲第十三屆電視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獎,又憑借著《便衣警察》獲得第六屆電視飛天獎的最佳女配角獎,憑借著電影《九香》獲得了第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還憑借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榮獲第二十屆“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第四屆長春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獎。
影后視后傍身,即使已經年過七旬,可依然忙碌拍戲、演戲,為大家帶來了一部部優秀的作品,生動形象的角色,真的就像劇中的姥姥一樣,從未停歇過,這樣的敬業樂業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
《我們的日子》結尾姥姥的去世令人遺憾、意難平,但更加讓人記住了宋春麗飾演的姥姥。這一角色形象,無疑是近些年熒屏上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個。
而對于這部劇來說,高開低走,從中間開始狗血、荒誕、毀三觀,一出好好的年代大戲硬是給演成了青春狗血劇,各種奇葩、離譜之事接連上演。雖然最后全員和解,大團圓收場,但是遺憾是不可避免的,最后又留下了姥姥去世的一大遺憾。而姥姥又不是正常去世,而是患癌離世,顯然是中途青春狗血劇的延續,編導整個價值理念就存在問題,方才讓這部劇中后期不斷崩塌。
想要媲美《人世間》,想要打造中國版《請回答1988》,顯然《我們的日子》是不可能的,也再次給從業者一個警醒,不要拿狗血的劇情糊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