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火了!”
這句話,演員唐曾從《知青》開始就在聽了。
但是十多年過去了直到現在還沒有大火。
(資料圖)
在最近熱播的偶像劇《夏花》里,他比男主言承旭還小8歲,但演的卻是叔叔級別的角色了。
沒有流量的演員的確沒有太多角色的選擇權。
今年,他38歲了,不僅事業上沒有得到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就連感情也“蒼白得很無力”。
不止一次的,唐曾顯露出“恨娶”的心態。
原因無他,環境使然,年齡使然,周圍的同齡人都紛紛抱娃了,說不急是假的。
出道十多年了,唐曾為了演員這份事業的確耽擱了許多。
《孔子春秋》里講論學問安于貧賤的顏回;
《知青》里一腔熱血的本色青年趙天亮;
《我們的生活比蜜甜》里刀削面世家的三兒子周三慶;
《追求幸福的日子》里年輕有為的大學生村官王俊龍;
《愛你一生》里命運坎坷卻從不低頭的曾向陽;
《擁抱星星的月亮》里溫潤如玉的都市暖男許沖;
《我們光榮的日子》里大談姐弟戀的民辦教師余學軍;
《太行英雄傳》里的草根英雄于大喜;
《娘親舅大》里艱難扶持弟弟妹妹長大的長兄佟家庚;
《武動乾坤》里的天妖貂族長老旱九幽;
《我怕來不及》里深情直爽的煤礦工人李春生;
《紅鯊突擊》里有點痞氣,更多是一身正氣的軍中悍將王長林;
《鬢邊不是海棠紅》里有勇有謀、有家國情懷的血性軍人曹貴修;
《幸福到萬家》里勤懇卻又慫又窩囊、只會窩里橫的王慶來......
不少角色也是可圈可點,而且還有幾部是拿下高收視率的大熱劇。
這也難怪不少觀眾感慨:
“唐曾不紅,天理難容了。”
只是他總是任由機會白白從身邊溜走。
有幾次可以一飛沖天的,但是唐曾偏偏繞道而走。
他的聰明勁兒似乎都沒用在“正道”上 。
這一路走來,唐曾聽到了太多讓他放棄的“勸告”,只是他都擋回去了,硬是要“逆天改命”。
1985年,在四川成都的一個小康之家里,男主人姓唐,女主人姓曾,他們生下了一個叫“唐曾”的孩子。
這本是一個意味著“愛情結晶”的名字,所以當后來它變成了“唐僧”的調侃時,唐曾多少有點無奈。
早年父母忙于生計,為了做生意四處奔波,小唐曾被迫早早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
小學才一年級,他就承擔起“廚師”的工作,每天一大早就給一大家子做早餐,然后一個人騎自行車去學校上課。
那會兒,唐曾的夢想是做一個廚師,不愧是來自“美食大省”的“川娃子”。
他甚至參加了一個小廚師比賽。
這讓人很意外,而讓人更意外的是唐曾的父母的態度。
大多數父母嫌麻煩都只會敷衍,但他的媽媽很重視,甚至陪了他一個暑假去備賽。
唐曾最后拿了個“十佳選手”的稱號。
結果不重要,對孩子來說再多的獎項也難敵父母無條件的支持。
如果沒有這個“先天優勢”,唐曾后來的演藝之路可能會坎坷得多。
18歲,唐曾跟爸媽商量要學表演。
他同樣得到了支持,但這一次父母顯得憂心忡忡得多。
因為那會兒父母的生意黃了,家里的條件很是窘迫。
“這個很難吧?我們現在沒什么錢了,爸媽幫不了你了。”
唐曾卻說:
“我就是告訴你們一聲,放心吧,錢的事我自己解決。”
他是打心底里熱愛表演。
六年級開始,唐曾就“棄廚從演”了。
在表舅的婚禮上,他面對了人生的第一個鏡頭,那來自于婚禮攝像。
被拍的時候他害羞得很,但是過后卻一直念念不忘。
“拍完之后,我特想看自己能不能多兩個鏡頭。”
和鏡頭第一次親密接觸后,他愛上了它。
至今,攝影仍是他的一大愛好,休閑時光常常是相機不離手。
在“空虛寂寞冷”的時候,相機成為了唐曾的“小老婆”,給予他以精神上的慰藉。
而他也是從那以后產生表演欲的。
后來,只要跟表演沾邊的,唐曾總要“摻和摻和”。
高中,他跟同學去參加群眾演員的“海選”,烏泱泱一群人在那兒,唐曾往往能“脫穎而出”。
那會兒,別人沒臺詞,還能有兩三句臺詞的唐曾在眾人的“眼紅”中自信不已:
“我是不是有點兒天賦?我好像還可以啊。”
于是他就此走上了表演這條“不歸路”。
即使家道中落,沒有了退路,也要自己“殺出一條血路”。
這期間,唐曾受到了不少冷嘲熱諷。
為了克服“川普”這個對表演的不利條件,他天天練普通話。
唐曾這太過于“反常”的行為也讓他承受了很多不被理解的壓力。
一些同學還明里暗里地嘲笑他:
“裝什么裝啊。”
尤其是他第一年落榜之后,這些刺耳的聲音就更加“明目張膽”了。
為了湊學費“二戰”,唐曾去電腦城打工做銷售。
一些“閑雜人等”或出于擔心或出于諷刺,都會跟他說:
“你一沒關系二沒人脈,考不上的。”
甚至到了報名的時候,就連報名的工作人員都勸他:
“你別報名了,來這兒的人條件都特別好,別報了浪費錢。”
唐曾是一句話都沒理會,他不止報了名,還把所有能報的學校都報了。
與其用語言反駁,不如用行動回擊。
“不管別人怎么說,在我心里,演員永遠是個偉大的職業。”
《幸福到萬家》熱播期間,唐曾飾演的“王慶來”因為太過窩囊以至于讓人血壓升高,被多次罵上了熱搜。
他自己都感慨:
“以前的角色濾鏡都沒了。”
真的是十年正派無人識,一朝反派天下知。
他積攢的觀眾緣幾乎都被 “霍霍”沒了。
“王慶來”這個角色對唐曾來說是吃力不討好的。
討論度是上來了,但對演員本人卻是招黑的。
他不是不知道,招罵是預料到的。
接到這個戲,周圍的人紛紛勸阻。
但是唐曾還是“迎難而上”了,他不愿意一直待在舒適區。
“最怕就是你火了啥,別人就一直找你演啥,那無疑是作繭自縛。”
他還是一樣“不聽勸”。
但是唐曾擴大了自己作為演員的可塑性。
很多時候的“不聽勸”,于他而言是值得的。
就像20歲那年,唐曾克服萬難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
只是他的痛苦卻才剛剛開始。
畢業那會兒,在上海走投無路的他想著去北京闖一闖。
盡管不少前車之鑒都表明:
“去北京,會吃不上飯。”
不信邪的唐曾是一身反骨,他要做的事是誰也攔不住。
到了北京,他“服了”,大家說的是真的,雖然餓不死但真的吃不上飯。
第一年,唐曾吃的最多的就是饅頭和泡面。
省下的錢他都拿來印簡歷了。
那年的年夜飯,爸媽打電話給他,問他吃飯了沒。
一個人在房間里泡著泡面的唐曾面不紅心不跳地說:
“吃著呢,和朋友在外面聚餐呢。”
最窘迫的時候,房租付不出來,他買了一個便宜的帳篷大冬天跑到同學住處的陽臺上打地鋪。
那是他最低谷的時候,也是最卑微的時候。
在上海讀了四年書,他上海的一條街都不熟,在北京才一個月,他卻跑遍了整個北京城。
每天跑劇組送資料,唐曾的腰就沒挺直過。
很多時候,對方只是對他的名字感興趣:
“唐曾這個名字很特別啊,是真名嗎?”
然后就再也沒有下文了。
他的資料當著他的面被加塞到厚厚的一沓資料里的最底下一層,拿來墊底。
第一次,唐曾覺得屈辱極了,但第三次之后,他麻木了。
當時唐曾還有兩個同伴,但四五天后,都放棄了,只剩他一個人還在撐著。
像拒他簡歷的一個工作人員說的一樣:
“死豬不怕開水燙。”
唐曾想的是:
“跑了一千個劇組,就算跑到了一個,那不也成了嗎?”
很難評價這是天真傻氣還是相信奇跡。
也許兩者之間往往只是隔層紗。
有的人捅破了,有的人沒捅破。
結果很明顯,唐曾是努力有回報的那一個。
他拿到了《孔子春秋》里的一個角色。
那是一個微乎其微的角色,但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機會。
唐曾在那個劇組里遇到了一個貴人——造型師陳敏正。
他是畢業于中戲舞美的國家一級美術師。
憑借他的人脈,唐曾拿到了《知青》的試戲資格。
讓他喜出望外的是他還通過了,甚至當上了男主。
《知青》的高收視率讓唐曾也混了個臉熟,正式敲開了演藝圈的大門。
唐曾劇組不是白跑的。
那是積累人脈、混臉熟的途徑。
有了一點知名度以后,他依舊在擴大自己的關系網。
這確實對他的演藝事業是如虎添翼的。
《鬢邊不是海棠紅》就是因此而來的。
曹貴修在原著里是個美男子,所以無論如何是輪不到唐曾的。
雖然說唐曾不丑,長得也很硬氣和正派,充滿男人味,但離美男子還是有不小的距離的。
這部劇的編劇于正是打算讓邱澤來演的,只是不巧邱澤來不了了。
“你后天你能不能來救個場?我之前定的演員來不了了......”
過年期間的一個電話,唐曾毫無猶豫答應了,他被頂了上去。
結果證明他的確也靠著自己“整容式演技”把曹貴修演得迷人又富有魅力。
不少年輕姑娘對其“犯花癡”就是鐵證。
“男人是靠腦子吃飯的,不是靠皮囊,在演戲方面,我下足了百分之一萬的努力。”
曹貴修這個角色讓他漲粉不少。
當然只靠關系肯定不行,沒有實力和努力背書,也只能淪為別人的笑柄。
央視熱播劇《娘親大舅》被不少人吐槽為“爛劇”“狗血劇”,但飾演主角“佟家庚”的唐曾卻備受好評,甚至被封為“國民大舅”。
這離不開他出色的演繹和“豁得出去”的拼勁兒。
在“雙親殉葬”的一場戲里,唐曾甚至因哭得太“投入”而失聲了。
工作人員嚇得立馬去找大夫給他扎針放血才恢復過來。
佟家庚最打動唐曾的一點是“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他本人又何嘗不是?
認準演戲這件事兒,就一個勁兒只顧往前沖。
拍《知青》的時候,在最北的黑龍江的黑河邊上,他差點被凍死。
在幾個攝像機手柄都被凍斷了的零下38度的暴風雪天里,唐曾和其他兩位男演員得爬上電線桿。
現實中的雪地求生下,凍哭了兩個男演員,只有唐曾沒哭,他發了高燒,輸了一個星期的點滴。
“我演戲有時候挺不要命的......”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七個月。
戲播出后,唐曾走在路上,大家都喊他戲里的名字“趙天亮”。
演員的最大價值就是被觀眾看到。
“當沒有人看你的時候,你都不能稱之為演員。沒有觀眾,演給誰看啊?”
他很珍惜每一個關注他的人。
現在唐曾有一百萬粉絲了,但是還保持著回應粉絲評論的習慣。
只是有時候他也很惆悵,因為分身乏術而不能一一回答粉絲的私信:
“我現在私信還有一萬多條沒回呢。”
這樣的工作狂“淪落”到“獨守空房”也是情有可原的。
尤其是唐曾還向往簡單純粹的愛情。
他不是隨波逐流的人,要是他愿意多迎合別人,多向市場妥協,也不會現在還“人微言輕”了。
在人人皆有八百個心眼里名利場里,“向往簡單”不但是一件稀罕事,還成了一件難事。
事業上努力有希望,感情則是旱的旱死、澇得澇死。
感情的確太玄,要不然唐曾也不會那么“恨娶”了。
但人生最奇妙的部分就是變化。
事業下一秒也許會柳暗花明,感情下一秒也許會枯木逢春。
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化,好吃懶做大概率顆粒無收,一分耕耘大概率有一分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