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3年春節檔結束的時候,伯光君寫過文章感慨。去年年底剛放開的時候,誰都沒有想到春節檔會是一個爆發,電視劇有《去有風的地方》《平原上的摩西》《狂飆》《三體》《顯微鏡下的大明》等。
(資料圖)
電影有《流浪地球2》就夠了,而動畫有《深海》《中國奇譚》等。
中國游戲只是沒有作品在春節檔發售,但是《原神》過后中國游戲有多大變化我們都清楚。反正這個春節檔中國流行文化里好像只有華語音樂,還有綜藝娛樂和偶像娛樂層面最拉胯,后兩個領域就不講了。
2023年春節檔到現在火爆的華語音樂也不是沒有,先是李榮浩的《烏梅子醬》爆紅,然后知名樂評人丁太升評論“太土了”上了熱搜,引發網友關于李榮浩墮落,華語樂壇衰落的討論。
與此同時,一首“土嗨”短視頻神曲《愛如火》也爆紅了。但是大家的評論又是:第一遍好俗,第二遍什么玩意兒,第三遍心在跳是愛情如烈火——
這兩首短視頻神曲的爆紅,幾乎和每次同類歌曲爆紅都一樣。大家先是按照慣例罵華語樂壇不行了,但不妨礙短視頻和網絡上面一起玩梗,二創和各種衍生作品泛濫,直到過氣后涌向下一波。
嚴格說來,春節檔以來只火了這兩首神曲也不對,伯光君看到企鵝歌單排名有周深的《人是》《永恒孤獨》,以及趙雷的《我記得》同樣爆紅了一波。
從告五人新專輯《帶你飛》到《烏梅子醬》《愛如火》,再到周深兩首OST和趙雷《我記得》,華語樂壇的發展確實來到了一個分叉口。
華語樂壇到底行不了?不管行不行,也別看周杰倫了
華語樂壇的問題我寫過很多遍了,這里還是先分析一下上面列舉的2023年以來火爆的幾首歌曲吧,其實大概能劃分成兩個類別。
一是李榮浩的《烏梅子醬》和短視頻歌曲《愛如火》,這兩首都是短視頻的定制神曲,區分就是一個是知名流行音樂人投機,另一個是人家就是賺錢的短視頻。
你說李榮浩的《烏梅子醬》也是為了在短視頻上賺錢。確實如此,但《愛如火》人家創作出來在音樂就是沒有任何追求的,編曲和制作毫不講究,簡單的旋律,合適的節奏,搭配通俗易懂的歌詞達到一種洗腦的效果,要的就是這種容易傳播的效果。
李榮浩的《烏梅子醬》還是不同的,這首歌曲最大的問題在于歌詞太通俗,還有旋律和內容動機過于投機的動機,但編曲和制作是吊打短視頻歌曲里的。
《烏梅子醬》前面是比較套路,后面那段間奏的和聲不是什么亂七八糟的人能寫的出來的,大家只要有過視唱練耳聽辨和聲就知道。這首歌曲編曲倒不算復雜,但配器簡單的編曲怎么了?
李榮浩作為吉他手很強,我覺得就是個很正常很普通的歌曲,說他套路,那段間奏有驚喜我,我還特意去查和聲學習他的編寫了,寫得一點問題都沒有。那些批《烏梅子醬》答辯和批《告白氣球》答辯的是一路人,可能鋼琴一組幾個key都不知道。
那么這首歌曲到底哪里有問題呢?為什么大家又會吐槽覺得很俗呢?
二是這能用周深的《人是》《永恒孤獨》,再到趙雷的《我記得》來解釋。《人是》是《流浪地球2》的宣傳曲,《永恒孤獨》是《三體》的宣傳曲,這兩首壓根就是商業歌曲,它們為什么能受好評?
周深的音色和唱功是主要原因之一,周深唱的商業OST多了去了,也不是哪首都火。
主要是創作者根據周深的嗓音,音域和唱功特點,把他的歌聲展現得淋漓盡致。而且我感覺創作者對于這兩部中國科幻影視劇,雖然雖然是接的商業歌曲,但明顯更用心一些,是有一股勁在里面的。
像《人是》的創作是錢雷和唐恬,周深合作類似歌曲還有《大魚》(這首詞是尹約)。
《流浪地球2》的配樂人是靠近漢斯季默的交響樂和電子樂范兒的阿鯤,而《大魚海棠》配樂人是日本配樂人吉田潔,音樂風格就偏那種日本式的東方風格。所以,錢雷創作的《大魚》也類似這種中國風。
但創作的《人是》,音樂風格就偏西方流行的古典和電子樂,所以這首曲子一開始是小提琴(應該是),你聽著有點類似《007》的主題曲,前半段主歌周深的聲音下還鋪了一層電音效果,然后曲子、節奏和編曲開始層層遞進。
這個搭配唐恬無比貼合電影內容的歌詞,把周深的嗓音,音域還有唱功展現得淋漓盡致。最關鍵的是又很好聽,高音和歌曲沖擊力層出不窮。哪怕你沒有看電影也會被震撼到,如果喜歡《流浪地球2》就更不用提了。
《永恒孤獨》也是同一個道理,把周深的嗓音另一面逼了出來,關鍵是歌曲又好聽。
同樣是唱作人,把趙雷和李榮浩一對比,差別就出來了
當然,有人會說《人是》也好,《永恒孤獨》也罷,背后有《流浪地球2》《三體》影視劇內容做支撐。同時錢雷只是作曲又不唱歌,可以隨意轉換曲子風格,不像李榮浩嗓音都固定了,這樣對比并不科學。
(我是不同意這個觀點的,還是那句話周深的影視OST不是首首都會火)。
我們不拿周深這兩首歌曲出來比較,拿趙雷的《我記得》出來比較吧。這兩首歌曲發行的時間,走紅過程都很相似,李榮浩的《烏梅子醬》先在去年11月21日發行,后來收錄在12月21日的新專輯《縱橫四海》里,趙雷的《我記得》是去年8月29日發行的新專輯《署前街少年》中一首歌。
它們都是當時發表的時候沒火,2023年春節檔過后火了,火的原因就是“短視頻”。
這里還是先說說《烏梅子醬》和《我記得》,其實單獨分析詞曲編唱制作的也可以,但是普通人是看不下去的。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講就是:李榮浩的歌曲投的是《愛如火》的機,而趙雷的《我記得》類似周深的《人是》《永恒孤獨》。
前者用李榮浩擅長的編曲和制作,結果去創作會火的短視頻洗腦神曲。
趙雷的《我記得》雖然沒有影視劇內容去撐,但本質上和毛不易類似。趙雷更早更草根,所以想像《畫》一樣生活,迷茫的追求理想。毛不易更晚,溫和的表達了對金錢的向往,對世俗奮斗的迷茫,對融入社會的愁思和懷才不遇的佛系掙扎。
但現在他們都不必再掙扎了,只是趙雷還在思考人生意義,毛不易火到后來商業壓榨太嚴重,好像現在確實沒有什么值得思考的作品了。
《署前街少年》剛上線的時候是要花錢的,我聽下來就非常喜歡《我記得》,我認為從詞曲、編曲、混音各個方面都是一首質量極高的華語都市民謠,也是一首很真誠的歌曲。難以想象趙雷會用“輪回”這個概念來寫歌。
我從這首歌能感覺到趙雷的音樂,相比當年爆紅的《成都》明顯升華了一截,就像宋胖子寫出《郭源潮》一樣,絕對是一個新的起點(只是藝術性還是遜色不少)。
多提一句,《署前街少年》這張專輯雖然突破不大,但也是誠意滿滿的作品,作為六年磨一劍出來的作品,傾注了趙雷很多心血,我希望大家能夠多聽聽這張專輯,不只是一首火了的《我記得》。
為什么這次那么多網友罵李榮浩,不是因為他不能寫這種歌曲,而是華語樂壇“短視頻神曲”太泛濫,李榮浩這首歌好不好聽得看從哪個角度評價,主要就是李榮浩他不止是寫過這種歌曲。
大家記不記得:“你淺淺的微笑就像烏梅子醬”后面那句歌詞,前后兩句歌詞有沒有邏輯對應?是不是咱們常說的抖音bgm型的歌曲。
我聽了一遍這首歌,兩遍這首歌,三遍這首歌以后,我覺得他都不要寫其他的詞曲,就把這一句錄個原聲發抖音上熱度不會比現在低多少,這對于曾經認可李榮浩的音樂的觀眾是接受不了的。
李榮浩的歌曲倒也不一定有多大突破性,但你起碼是有個情感表達吧,《年少有為》《模特》《野生動物》不是這一個調調吧?《李白》說是很俗了,但起碼他還是認真做了的,還是真誠的歌曲。
丁太升批評李榮浩和夸獎趙雷有一句話還是挺有道理:為什么夸獎《我記得》,因為趙雷真誠,為什么罵《烏梅子醬》,因為李榮浩太投機;真誠在這個時代的華語樂壇里,那是像是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投機?敗壞風氣?華語樂壇不需要李榮浩,甚至不需要周杰倫
最后,現在所謂華語樂壇倒退的主要原因我寫過很多遍,首先是現在大眾聽音樂的方式變了,目前的數字化音樂以及短視頻平臺的音樂傳播,每個人都能更容易聽到音樂以及主動傳播音樂(例如視頻時代的二創)。
優秀作品的核心來自于觀眾,但音樂審美是需要專業而且追求創新的音樂人引領的,而近年來資本對文化往往把音樂變成了工業化產品批量生產(例如套一套和弦,隨便填個詞就能出一首歌)。
大眾的音樂審美被如此引領,惡性循環,我們聽到的經典音樂就一直是幾十年前的。
其次,大眾聽音樂往往都是習慣于自己熟悉的和弦走向,說到底就是審美也就那樣。因此但凡聽到的某些音樂作曲超出自己的預期就會本能的覺得音樂不行,這也在于幾十年前華語音樂過于繁榮,特別是港臺寫的都市芭樂,也就是流行POP都寫爛了。
大眾很難去嘗試其他音樂風格和其他和弦走向的音樂,例如4536251的和弦走向可以唱出很多幾十年前的歌曲,你聽上去自然就像是抄襲了,李榮浩的《烏梅子醬》和周杰倫的《浪漫手機》就是一個道理。
都用同一套和弦和編曲思路能不一樣,至于是不是抄襲那就是法律的事兒。
最后,那些吵著華語樂壇已死的人,確實目前的華語榜單公信力是崩的,但我建議你聽一聽小眾音樂人和音樂,真正熱愛音樂就去主動找找聽一聽自己舒適區之外的音樂,不要總是看大數據給推的。
結果你就會發現跳出流行POP和都市芭樂過后,現在的華語樂壇比以前豐富十倍不止。相信我,到時你會發現不止李榮浩不算什么,甚至周杰倫也就那樣。
關鍵詞: 同樣是短視頻爆紅 把趙雷和李榮浩一對比 差距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