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無限超越班》一副好像要播很久的樣子,然而其實已經要收官了,馬上畢業大戲就要來了,嘉賓們在節目中互贈禮物依依惜別,場面很溫馨,但作為觀眾很想問一句這檔節目到底是個啥?不管是導師或者是嘉賓,他們都提到了一個時間詞語——三個月,三個月可以做很多事情,三個月可以看到一個人的進步,一群人從陌生到熟悉,而《無限超越班》的三個月到底有什么?有的節目好看到讓人掰著手指頭算時間,而有的節目想讓人問時間都去哪兒了?
《無限超越班》開播之初還是很正正經經地像在搞演技類節目,請了香港的演員和導演壓陣,說是學習當年香港無線班的形式,初登場還搞了自我介紹,各個經典港劇IP被嘉賓們重演,導師們認真點評演技,這一切都讓人覺得這應該是個演技進階班,想必嘉賓也是這么認為的。郭俊辰在節目中也有提到過這點,參加節目是想要多拍作品能夠讓導師們給出更多的建議,正如他所說如果沒有作品的呈現就相當于沒有被導師點評的機會,所以作品很重要。
那么問題來了,《無限超越班》一共拍了多少個作品,真正算起來基本沒有幾個,這檔節目就像是一個四不像的大雜燴,12期節目前4期初評級是王牌+演員,一邊懷舊一邊點評演技,之后第5-6期搞了新春特輯,舞臺+懷舊,一邊表演一邊懷舊,接著第7-8期搞了橫漂,說是體驗一下在橫店當配角的感覺,但就是把這些嘉賓放在“罩子”里,真正的橫漂待遇可沒有他們那樣好,根本沒有效果,第9-11期說是為了選搭檔,其實就是搞了個戀綜,是選搭檔還是選對象?
《無限超越班》設置的這些環節就很不合理,參加這檔節目的嘉賓除了劉耀文是真白板沒有拍過戲,其他人多少都拍過了,有的還很資深,結果又是舞臺又是選CP。拜托,這是演技類節目吧?再者對于很多演員來說,根本也沒有多少時間來和演對手戲的演員培養感情就已經開始拍感情戲了,這是他們的職業素養,而這檔節目還花了時間來選CP培養感情,試問真正進組又有多少劇組會給時間,難道他們每次進組前要先培養感情,聊聊彼此的前任?
感覺《無限超越班》這三個月都不知道在做些什么,嘉賓不是白板,應該安排一些更適合他們的,而不是搞一些噱頭,而白板嘉賓也沒能得到很好的鍛煉,比如劉耀文,他更像一個引流量的工具人,只能說《無限超越班》披著香港超越班的皮,弄了個四不像的節目。說來這檔節目更像芒果曾經的綜藝《一年級·畢業季》,除了開頭不是PPT自我介紹外,其他的內容《一年級》幾乎都有,但那檔節目是真新人演員在認真上課,人家是真培訓,而《無限超越班》像興趣班。
感覺嘉賓們有點浪費了3個月的時間,不過同時有種疑惑《無限超越班》真的有拍三個月嗎?是節目的跨度3個月吧?感覺這些內容似乎也不用拍三個月,三個月選秀都出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