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日,星期二的傍晚,有恐高癥的張國榮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的24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僅46歲的生命,那天正好是西方的愚人節。張國榮死亡的消息像炸了鍋似得傳播開來,聽到消息后一些人感到很震驚,而更多的人則表示不相信。一是那天的日子畢竟特殊,另外,張國榮正處于人生中的大好年華,功成名就,又有摯愛陪伴在身邊,他為什么要跳樓呢?
張國榮去世后,警方從他身上發現了一封遺書:
【資料圖】
“這一年來好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謝唐唐,多謝家人,多謝肥姐,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
張國榮的哥哥張發榮說:
“弟弟自殺是因“撞邪”,他自殺前兩天已表現得很不妥,出現手抖、口抖、講話時語無倫次的癥狀。”
而張國榮的大姐張綠萍則給出了另外的答案。
咱們先來看一下張國榮的人生經歷:
一、張國榮不同尋常的經歷
1、張國榮幼年,童年、少年痛苦的經歷
1956年,張國榮出生在香港,他的祖籍是廣東梅縣的。他的父親張活海做服裝生意,家中很富有。
張國榮的母親潘玉瑤出身顯赫,是張活海的正室,不過張活海在感情上對張國榮的母親并不專一,盡管她先后為他誕下十名兒女(夭折3個,張國榮是最小的孩子),張活海風流成性,經常見異思遷,雖娶了兩個小妾,仍經常和各界名媛淑女在酒店私會。
張國榮的母親因丈夫的冷落和羞辱,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他們經常爭吵,摔盆打碗掀桌子,爭吵后的結果是張國榮的父親氣得拔腿就走,母親跑回臥室哭得聲嘶力竭。
這樣糟糕的父母關系給張國榮幼小的心靈留下了很大創傷,小小年紀就嘗到度日如年得滋味。
他最渴望的就是父母關系的融洽、母親的笑容、家庭的和睦幸福。可是,連這最基本的要求都成了奢求,他父母的關系一直很冷淡,其父只有在過年時才回家呆幾天,而且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讓他很沒有安全感。
在兄姐之間他也沒有感受到親密無間,他深刻地記得他和親哥哥一塊去游泳,親哥哥溺水時,竟一把搶過他身上的救生圈給自己套上,任憑他嚇得哭喊著身體下沉,咕嘟咕嘟地嗆水,而哥哥卻無動于衷,這樣的童年簡直就是噩夢般的存在。張國榮從小就在孤獨寂寞中長大,他感受不到什么是關愛,兒時的記憶只有一片灰暗。
當別人問及他的童年時,張國榮口里的“畸形”二字道盡心酸,可見他的童年生活對他的傷害有多大。
在張國榮12歲那年,母親終于承受不住婚姻的打擊患上了抑郁癥,她時不時地發脾氣,摔東西,打孩子,經常一個人發呆,讓張國榮感到很害怕。張國榮缺少父愛,也缺少母愛,對母親沒什么感情,他只有和大姐張綠萍和六姐在一起時,他才能稍稍放松自己的心情。
后來,張國榮在回憶與父母的關系時說:
“與其說是父母親情,不如說僅僅是像朋友一般的關系。”
1969年,13歲的張國榮獨自赴英國留學,他發奮圖強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世界百強名校利茲大學,就讀紡織專業。
可是,就在他讀大一時,父親突然中風,老頭子怕死了沒人送終,就讓張國榮的母親給張國榮寫信說:“你父親因喝酒癱瘓,時日不多,速回。”于是張國榮就返回了香港,從此學業中斷。
當時的張國榮一直想著進入紡織行業,當一名設計師繼承父業,他想一直讀下去,可夢想破滅了,他回到家發現父親并沒有像母親說的那樣嚴重。他的父親一直活到1989年,79歲時去世。
而學業中斷后的張國榮靠著賣球鞋賣牛仔褲養活自己,哪怕一個月只賺很少的錢,他仍然堅持下來,他堅持不向家里要一分錢。長大后的張國榮終于從那個冷漠的家中搬了出去,自己租房子住,用心地地規劃著自己的未來。
2、張國榮感情上的挫折
張國榮曾親眼目睹感情給母親帶來的巨大傷害,他的父親去世后,其母親的抑郁癥越來越嚴重,她經常茶不思飯不香,到了 1996年潘玉瑤患上了胃癌,張國榮承擔了所有的醫藥費,巨額的醫療費也沒能挽救母親的生命,最終張國榮看著母親被折磨的骨瘦如柴,凄慘離世。
他覺得母親的一生就是個悲劇,她所有的不幸都是失敗的婚姻造成的,無形中他對婚姻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對戀愛又非常地向往。可他在戀愛中卻因種種原因不斷分手,讓他對男女之間的感情徹底心灰意冷。
(1)、第一段感情和初戀倪詩蓓分手
張國榮的初戀是女演員倪詩蓓,二人因拍戲認識,粉絲們都很看好他們,香港媒體把他們稱為“金童玉女”。
張國榮很喜歡她,他曾在一檔節目上說起倪詩蓓:“她很美,令我心動不已,我堅持追了她整整三年,給這女孩子打印自己的照片,一起約會,在海邊散步,那是一段非常純真的熱戀。”
后來這女孩選擇了出國留學,這場戀愛結束。張國榮表示分手的原因是沒有準備好這個年紀就結婚。
(2)、第二段感情和毛舜筠分手
在1977年,張國榮在電視臺做節目時,愛上女演員毛舜筠,并迅速向她表白,那時候追求毛舜筠的人非常多,張國榮貿然表白,讓毛舜筠感到很無措,直接就拒絕了。
(3)、第三段感情和雪梨分手
25歲的張國榮在第一次參演影視劇時喜歡上15歲的演員雪梨,她原名叫嚴慧明。張國榮很愛她,對她癡心一片,甚至推掉工作去陪她;買她喜歡的一切,雪梨喜歡漂亮衣服,張國榮坐飛機去新加坡買最流行的衣服送給她,為了得到她的心不惜一切代價。
他是真的喜歡她,他說:“她不算很漂亮,但很斯文,非常可愛。”
張國榮以為自己的真情付出,一定能換來雪梨的真心,可是雪梨卻和大她7歲的陳百強糾纏在一起,傷透心的張國榮忍痛放棄了對雪梨的感情。張國榮還沒從傷痛中走出來,雪梨又和男演員鐘保羅好上了。后來,她又愛上年長她15歲的、已有妻室的徐少強。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這幾位都比不上張國榮,可雪梨偏偏放棄張國榮撲向他們的懷抱,竟愛上花心大叔徐少強,還給他生了兩個孩子,這讓張國榮很有挫敗感。
從此在對待感情上有了很多的憂愁,他對采訪的記者表示,貴圈太亂,不愿再找圈內的女朋友了。
(4)、和圈外的女孩分手
張國榮差一點和一名圈外的人結婚,婚禮日期都定下了,結果那女孩突然得了精神病。
(5)、第五段感情,張國榮喜歡上楊受成的女兒楊諾思,兩人彼此鐘情于對方,可是最終也沒有走在一起。
張國榮的愛情,一路坎坷,一見鐘情的愛情夭折了;進行到求婚的愛情,求婚被拒了;愛上的女人,幾乎騙得他傾家蕩產了,愛到心底的女孩,將他的心傷透了……
本來他本著結婚去談的戀愛,卻無一修成正果。他渴望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可這成了他的幻想。也許是感情的屢次受挫,他的心理發生巨大變化,最終他選擇了兒時的好友唐鶴德作為心中的摯愛。
唐鶴德比張國榮小三歲,是張國榮的干媽譚愛蓮的兒子。他們分別多年后,在一次酒會上再次相遇,最終確立戀人關系。
對于這種感情張國榮道出了這樣一段話:
“男女之愛在我理解是一種一瞬間的火花,很容易消失,但男人和男人間我認為不是這樣的,男人們之間的感情比較寬容和溫馨,有一種堅實的依托感”。
不過,在那個年代,他和唐鶴德之間的感情,是被世人所不容的,他經受著媒體長期以來的狂轟亂炸和街頭巷尾的閑言碎語,當他和唐鶴德走在一起時,媒體諷刺挖苦,不在一起時,媒體各種猜測說風涼話攻擊,讓他很煩惱。
有時他實在忍不住就發牢騷說:
“叫我怎么回應得過來?我只有不回應!”“我整日介意這些事的話,會死幾個埠!”。
3、事業上的挫折
(1)、演出時遭挫受刺激
張國榮在登臺演唱時,丟過很大的面子,給他造成很大的痛苦。那件拋帽子的事對他的刺激很大,使他久久不能釋懷。
張國榮唱歌時喜歡戴帽子,手套。唱到高興時,他會將帽子拋到臺下,烘托氣氛,興高采烈的觀眾們會爭相哄搶,搶到者會收藏起來以此為榮。
有一次演唱,那時張國榮剛拍過一部電視劇,因劇情需要被剃了光頭,他當時穿了西裝,帶了一頂海軍帽。唱到一半時,他像往常一樣將帽子拋下臺,不料,臺下一片諷刺的“唏噓”聲,接著有人將那頂帽子又給扔回來了。當時,張國榮心里很受打擊,他強忍著淚水將歌曲唱完。
對此,他后來在《今夜不設訪》中說:
“可能那時我的形象不大討好,我本人較前衛,就象黃沾當時跟我說的那樣:‘哪有一個小子敢死,穿件背心加牛仔褲就上臺唱歌?’加上我拍電視劇剃光了頭,很怪的樣子,唯有套件西裝,戴頂海軍帽,站在臺上唱歌。唱完后脫下帽子向下一飛,一陣噓聲。
——出來時已是一陣噓聲,把帽子扔出去后又是一陣噓聲。回過頭一看,嘩,有頂帽飛過來,為何這么熟口面?一看,自己的!
回到后臺后他再也受不了,嚎啕大哭,趴到柳影虹肩上說不唱了。好不容易平復了情緒,回到家中,又受到刺激,有人在電話中有留言:“收檔啦,請你多讀些書吧,你還不夠丟臉嗎?”
當時他傷心極了,不知什么時候才睡著,第二天,倔強的他又登臺了。
這件事對他的影響很大,令他一直不能釋懷,也成了他永不言敗的動力,心里的那份苦只有靠自己去吞食,他說:
“當時我咬緊牙關,熬過這段痛苦的日子。我不斷對自己說,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能衰給人看。憑著這個信念,我嚴格地要求自己,對任何演出都十分認真,一絲不茍,全力以赴,工作時不遲到,不早退,直至現時我仍堅持這專業精神。”
(2)、譚張爭霸,遭受對手的打擊
張國榮在歌壇與足球名宿譚江柏的兒子譚詠麟之間的角逐,曾讓他身心俱疲,幾經崩潰。
最初他的勢力遠遠比不上天王巨星譚詠麟的實力強大,他所有的獎項都被譚詠麟壓下一頭。
他不服輸,一直往上追,決定超越他。
經過殊死打拼他終于能夠與譚詠麟鼎足而立,可是譚詠麟的粉絲們看不下去了,對著張國榮破口大罵,不斷有人詛咒他,給他送冥幣、紙棺、死蟑螂,恐嚇信……
為了表示不在乎,也為了激勵自己不能輸,他忍著來自心底的恐懼將冥幣收藏在家里。
1986年,他和譚詠麟的競爭更加尖銳,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就連雙方的粉絲們見面都想對打,當張國榮的《有誰共鳴》拿了金曲獎,他上臺領獎時,譚詠麟的粉絲們在臺下故意喧嘩,張國榮唱歌時那些人更是連噓帶叫地挑釁,故意讓他下不了臺。事后,他形容當時自己的處境說:“給人噓得象狗一樣”。
還有一些記者們到處跟蹤他,偷拍他,在各種各樣的場合轉彎抹角地探問刺激他:
例如《明報周刊》記者在一次采訪中針鋒相對挑釁張國榮:“有沒有人說你像溫拿的譚詠麟?你的發型與眉毛都像他的翻版。”
張國榮當時很尷尬,忙故作輕松回答:“他沒有我高,穿了高跟鞋只到我這兒。”
媒體沒事就拿他來回翻炒,非要炒出事兒來博眼球,胡編亂造說他欠債、變態、吸毒……
像這類事兒,隨時都會出現,給他的精神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壓力。
面對不公正的媒體,難過到一定程度會忍不住流淚,他說:“其實這么多年來,圍繞我身邊有好多是非,我已經盡量不理,但藝人有時不可以不理。”一句話道盡太多的無奈和心酸。
(3)、第一次做導演,嘔心瀝血付出后,遭遇失敗
張國榮拍影視劇走紅后,萌生了想做導演的想法。
他說:“我覺得導演就是電影的靈魂,我希望能夠有那么一天,完成我這個志愿,就是能拍一部電影。”
2002年,張國榮嘔心瀝血獨自構思《偷心》劇本,他為了取景親自去青島考察,卻發現那里與自己劇本中的場景相差甚遠,那里的建筑和人文與大部分劇情完全不匹配。
為了達到情景相匹配,他不得不推翻劇本,重新改寫。
可是,當準備開拍時,卻又發現投資人是日本人和內地人,而不是香港人,好不容易磨合好,準備開機時,內地的那個投資人卻出了事,最終沒能完成。
張國榮在這件事上遭受的巨大打擊,成了壓倒他生命的最后一顆稻草,他的精神極度崩潰,超出了自己的負荷,11月,他準備自殺,被唐納德發現沒能成功,過了僅僅五個月后他就跳樓了。
二、張國榮因何跳樓?
抑郁癥是主要因素,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導致他得了抑郁癥。
關于這點,張國榮的大姐張綠萍在2012年的香港電臺一臺專訪中說:
“后來他生了那個病,有時我正開著會,他打來電話說:‘家姐,我唔掂吖,你過來啊!’,我就什么都不做了即刻去他家。他看病都在我家里看的,因為那時候他有問題了,在他家門口那些傳媒三個人一個攝影機對著他,他就不能動(出去看病),如果他去看精神科醫生,被他們看到不行的,所以唯有我叫那個醫生到我家里幫他看病。他有問題一年多了,他幾次打電話來跟我saygoodbye,嚇得我不得了的。”
張國榮不敢相信自己得了這種病,他一向堅強,自己的弱點從來就不示人,就因為他太剛強了,來自心里的壓力逐漸增大,大到一定程度,自己難以忍受,整個人就徹底崩了。
可,他確實抑郁了。
抑郁癥的九個評判標準他全部中招,而且長期一直沒有好轉,反而加劇了:
對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失去興趣;
在最后的一年里,張國榮很少與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偶爾與朋友在一起,精神狀態也不太好,說起話來不再妙語連珠,有時會發呆聽不見別人講話。李碧華說他“縮在沙發一角象個影子”。
覺得自己活得沒有價值,自卑;
一向自信的他突然變得自卑起來,他居然會跟張曼玉說:“我很想再與你合作,但是我已經不夠英俊去扮演你的戀人。”令張曼玉大為詫異。
3、身體明顯消瘦或體重明顯增加;
隨著張國榮病情的嚴重,短短一周的時間,他竟然狂瘦十多斤。
4、有睡眠障礙,經常做噩夢,清晨四五點早醒;
以前張國榮的生活比較有規律,有早睡早起的習慣,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他對許多朋友都說過,自己的睡眠很差,每天很難入睡,好不容易睡著,卻不斷做惡夢,老是覺得有人在拖他下床,吃藥也不見效。
5、經常煩躁,為一點小事爭吵;
后期,張國榮常常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一些小事上就莫名發火。他的朋友說,在一次打牌中,他突然一反常態,莫名其妙地大發脾氣,竟趕走眾人,是唐出面去求大家回來的。
6、動作遲緩,說話緩慢甚至不愿說話;
張國榮的病情發展到嚴重時,他的話越來越少,甚至失去了對動作的自制力,動作變得很緩慢而且沒有準確度,“病發時完全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手啊,腳啊,都沒有辦法控制……。”
那時有人見過他和唐先生去吃飯,他替唐先生夾菜,手不停抖,夾起來掉下,再夾又掉,又夾……
林青霞說,她跟他看電影,卻發現他摟著她的手不停地抖。
7、失眠,經常感到疲倦,甚至長時間臥床;
2003年,他在電話里聲音沙啞地對陳小寶說,自己欠他的唱片,無論如何都要完成。最痛苦的時候,他疼到好似所有的筋和肉都要從骨頭上分離,他夜不能寐,很多天都睡不了一個好覺。
張國榮得病后,經常感到很疲倦,最后的一年里幾乎沒什么新作,他的工作已經停了很久,沒有拍電影,沒有登臺唱歌,最近的一張專輯是去年五月和黃耀明合出的,連獨白在內只唱了四首歌,封套照片沒有拍,是舊照片合成的,MTV也沒有拍,制作方找都找不到他。
8、注意力不能集中,對什么事總是心不在焉,思維遲鈍;
他對于已經問過同一個問題,當日還會再確認了一次,這在他以前是極少見的。
9、經常想到死,狂躁,有過傷害自己的體驗,試圖從不安全的、有危險的境地經過。
前面說過,他曾經自殺。
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有一次朋友去他家里,聽到樓上的房間里野獸一般的嘶嚎聲,伴隨著撞擊房門的聲音,那時的張國榮將自己鎖在房間里。他已經無法控制自己,他被折騰得非常慘,嗓子腫得和紅蘋果差不多,甚至連話都說不出來。
從種種跡象表明張國榮的確得了抑郁癥,可是當醫生檢查出他得了抑郁癥時,他不相信,他的姐姐也告訴他要好好吃藥。可他卻說:“我怎么會抑郁啊,我又有錢,又有這么多人疼愛我,我又這么開心……”
因而對于醫生開的藥,張國榮不愿意吃。
因吃不好睡不好,誘發腸胃疾病。
他的胃液倒流嚴重,經常發作,朋友們給他打電話時,他的聲音沙啞得讓人聽不清講了些什么。
可是他還在努力地保持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好形象,一直努力讓別人開心。
2003年,護苗基金大型慈善之夜在香港舉行,張國榮積極響應,第一個捐出10萬元;
他出席了老友梅艷芳的入行20周年演唱會,做為嘉賓和她唱了今生最后的兩首歌。
三月份的百事巨星頒獎典禮他堅持登臺,那時他的身體已經快撐不住了,就連媒體都報道他會去的,但他還是出現了,全場歡聲雷動。他的聲音啥呀,唱不出歌,在臺上說:“不知講什么好。我作為第一代中國區百事巨星,今晚好開心,見到這么多受歡迎的朋友一齊演出。我會以愛心將你們融化。今天大會請我來,雖然我不唱歌,但都好享受你們的歡呼聲。”
就在他服安眠藥自殺的那個月,還參加了支援劉嘉玲的聲討東周刊大會。
他還做了一件感人的事,他問了家中女傭的銀行帳號,存入了高于她之前數倍的薪水……
他堅持到最終,仍沒有戰勝這個頑固的病魔,他感到自己的心不是自己的,自己的身體也不是自己的,無論他像做什么都身不由己,這種痛苦讓一向堅強的他再也扛不住了,最終走向絕路。
總結:
張國榮一生中吃了很多精神上和身體上的苦。他能忍,能屈能伸,能拼能斗,他不服輸,咬著牙一步一步熬到了出人頭地,熬到了人們的肯定,熬到了人生的巔峰。他風華絕代,可往往在最燦爛時也就是最寂寞時,最繁華時也就是最悲涼時。他那堅強剛烈的個性背后,有著一顆和眾生一樣的脆弱的心,他掙扎著用一次次的成功來掩蓋內心的脆弱,用善良來掩飾這顆脆弱的心,可最終仍躲不過命運的洗禮。他和眾生中的每一員一樣,不知道生為何,死為何,痛為何,苦為何……人生有太多的無奈、迷茫和困惑,當他抑郁到、痛到不能再忍時就草草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實在可惜,令人惋惜、痛惜!
張國榮的哥哥張發榮是一名風水大師,當時在香港干算命行業,對于他說的張國榮自殺是因“撞邪”的話多少帶有迷信色彩,不可信。
其實和張國榮那鮮活的生命相比,錢財算什么,欲望算什么,名利又算什么呢?可他始終沒邁出那道坎,成就了輝煌,也走向了死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