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晚間,《無限超越班》第12期的內容,在浙江衛視如期播出。這期節目,也是《無限超越班》的最后一期。在最后的內容當中,這群明星藝人們拍攝了四出結業“大戲”。按理說,這四出結業“大戲”應該代表著這群明星的最高水準才是。然而,最終的質量結果是,這四出結業戲,出出都像情感狗血劇。
明明有那么多香港知名演員加持,有爾冬升導演這樣的知名導演幫助,為什么浙江衛視《無限超越班》的最后四出結業戲,竟然淪為了情感狗血劇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無限超越班》是一個拼盤劇組,它們是沒有能力還原出港劇味道的。在影視創作拍攝環境當中,不是說請幾位香港明星和導演,就能還原出港劇味道的。搞不好,就會四不像,就會跟《無限超越班》一樣,結業戲,成了情感狗血劇。
(資料圖)
第12期當中的這四出戲,情感狗血了,最直接的原因是,舞臺限制。合理的影視劇作品,是講基本的起承轉合的,要有鋪墊,才能有情感高潮。《無限超越班》則缺乏很好的鋪墊,總是讓情緒直接涌上來,然后一股子接著一股子的來。浙臺方面,把電視劇作品打造成了舞臺劇作品,情緒鋪墊就非常不到位。
比如,結業戲的最后一出,惠英紅角色打榮梓杉角色,接連倆嘴巴子,尤其是第一個,就顯得非常突兀。這就是舞臺劇限制造成的。在電視劇作品當中,可以鋪墊母子之間的情感關系,鋪墊情緒,為母親打兒子嘴巴子服務。但是,舞臺劇上,就沒有給這個時間去鋪墊。所以,惠英紅角色打榮梓杉角色的第一個嘴巴子的時候,觀眾會覺得,這老太婆是暴力狂嗎?繼而,便會覺得,這出戲,是情感狗血劇,為沖突而沖突。
同時,咋這出戲當中,李治廷飾演的哥哥得了絕癥,需要很多錢才能治療,弟弟不理解哥哥,面對臺風來襲,全家人有團結起來,街坊鄰居也團結起來。這個過場,就會讓觀眾們覺得,太突兀了。每一個情緒的到來和離開,都是一股子一股子的,轉折太快,太生硬。整個舞臺劇的編排,就存在問題了。
浙江衛視的《無限超越班》舞臺上,為什么沒有拿得出手的高質量的影視拍攝作品呢?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沒有邀請真正懂行的香港編劇執筆。我們把綜藝編劇,當成了電視劇編劇用,最終出來的結果,只能是這種生硬的情感轉折,讓觀眾覺得是情感狗血劇。同樣是浙江衛視的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真刀真槍比劃的時候,演員們都自己請知名編劇去了。張國立便請了劉震云。這就是懂行。
我們返回來看《無限超越班》上所謂的這四個結業戲,因為編劇的不懂行,造成了所有橋段內容的拼湊感。而這些拼湊起來的戲份,最大的問題便是,缺乏兩個典型。第一個典型是典型的香港自然人文環境。第二個典型是典型的香港時代背景。
舉個例子。比如說,《大宅門》典型人文自然環境是北京,典型時代背景是清末民國。把這兩個典型亮出來,亮明白了,角色和故事就更容易成立了。再比如說,《裝臺》典型人文自然環境是西安,典型時代背景是當下。把這兩個典型亮明白了,觀眾們就信服,所以這部電視劇央視播出的時候,收視率和口碑都非常不錯。
我們回到《無限超越班》的結業“大戲”上來。這四個戲,有這兩個典型嗎?首先,是地域背景的過分模糊。這四個戲當中,可能想要告訴觀眾,這是香港的故事,但又沒有完全說明白,它也可以是佛山的故事,上海的故事等等。而這出戲當中,典型時代是哪一個呢?更是稀里糊涂。兩個典型的缺失,造成這四個戲,都是無根之水。
在影視創作上,戲份一旦成為了無根之水,就只能是架空劇、浮華劇,為情緒宣泄而宣泄的電視劇了。觀眾們看《無限超越班》上的這四個戲,可能會有廉價的感動,但略微感動之后,想要深思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審美上的低能。缺乏時代和地域背景之下的煽情,只能是情感狗血劇的路數了。
同時,《無限超越班》在最后的結業“大戲”上,想用現實手法進行煽情,從而證明這群明星們經過培養之后,成才了。然而,他們卻忽略了一個顯著的問題,港劇的強項,是商業劇模式,短板,是寫實。寫實能力差,不僅反映到港劇上面,也反映到小說創作上。不少中國香港的文藝評論家們,都發現了這一點,并且試圖找出過種種原因。我在這里,不掉書袋。
因為港劇從誕生之初開始,就朝著精準的商業化路線發展,所以,港劇培養出來的港劇演員們,也更容易駕馭商業劇的拍攝模式,而很難駕馭寫實的路數。大量的港劇演員(并非全部),一拋棄商業劇路數而轉用寫實路數演戲,觀眾們就會發笑——她們演得很認真,但觀眾就是覺得她們在裝蒜。
外加上港劇培養出來的演員的表演路數,和咱們中國內地的中戲、北影等等培養出來的演員的表演路數,是有很大不同的。就這么說吧,讓劉天池執導惠英紅演戲,就容易出現關公戰秦瓊的局面,倆人,誰跟誰也不搭著。《無限超越班》當中,把港劇演員和中國內地演員拼盤起來,放在一部試圖走現實題材的作品當中,就容易四不像。《無限超越班》上近乎全部的影視作品,都存在這個四不像的問題。
影視行業的地域特征問題,是普遍存在的。讓上海演員努力表演北京四九城味道,他們也吃力。讓臺北演員表演東北故事,他們只能鬧笑話。咱們的河南戲和陜西戲,又有不同。這其實就是上邊講的“兩個典型”的魅力所在。中國影視劇,博大精深,在中國戲的大前提之下,是分很多“門類”的。強行硬湊,就容易四不像。《無限超越班》從源頭上,缺乏這個認知。(文/馬慶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