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一現的“謀女郎”魏敏芝,被張藝謀點醒之后,到底做了何種選擇,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1999年,張藝謀捧紅了“謀女郎”魏敏芝,可轉身便稱她是“最丑謀女郎”,直接勸退魏敏芝進入娛樂圈,其中到底有何隱情?
而如今的她活成高攀不起的模樣。
(相關資料圖)
一、13歲為自己爭來走出大山的機會
魏敏芝,1985年10月30日出生于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家境貧寒的她早早學會了獨立,小小年紀打豬草喂豬都不在話下。
13歲以前,魏敏芝的日子貧困且普通,她從未想過自己會走出山溝溝。
本以為她將和許多普通人一樣,困居于山里一輩子,但沒想到命運的轉折點來得如此之快。
這個即將改變她一生的關鍵在一個人身上,而這個人正是著名導演張藝謀。
彼時的張藝謀,正陷入低谷期,迫切需要一部影片來為自己挽回印象。
他偶然間看到一部小說《天上有個太陽》,被小說里女主人公的堅強和執著所感動,當即決定把這部小說翻拍成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以此為契機,張藝謀開始物色出演這部電影的女主人公。
小說設定在農村,生活在大城市的女孩好多都滿足不了張藝謀的要求。于是,他決定去往農村尋找演員。
剛開始到達赤城縣的時候,張藝謀被這個貧窮的村子所震驚,他很難相信還存在著這樣落后且貧困的村子。
就在張藝謀為這次尋找而失去耐心的時候,一個女孩的出現,讓張藝謀燃起了希望。
這個女孩并不是魏敏芝,而是魏敏芝的妹妹,是的,最一開始張藝謀看中的是魏敏芝的妹妹魏聰芝。
但妹妹魏聰芝顯然面對這一群陌生人的到來而感到不安,甚至躲到了姐姐的身后。
時年13歲的魏敏芝看著眼前要帶自己妹妹去拍電影的男人,勇氣涌上心頭,竟大膽地朝著失落而歸的張藝謀團隊發言:
“你們要拍電影嗎?我也可以!我也可以去拍!”
這或許是魏敏芝做的最大膽的一個決定,也是改變了她一生的決定。
張藝謀被這個“大膽”的女孩所吸引,便忍不住逗她:
“那你會什么才藝呢?你總得有什么才藝來打動我吧?”
當時張藝謀談及拍電影會有錢賺,在有錢可賺補貼家用的誘惑下,魏敏芝竟也毫不怯場地為大家演唱了一首歌曲《我的祖國是花園》。
這是魏敏芝唯一會唱完整首的歌曲,也是她唯一獲得入場券的機會,她忐忑不安地等待張藝謀的“邀請函”。
看完她的表演,張藝謀先是皺了皺眉頭,但很快,嘴角揚起一絲笑意,當即拍案,留下魏敏芝這個人選。
張藝謀留下魏敏芝的原因很簡單,這個孩子面對這么多人也不怯場,更關鍵的是魏敏芝的形象也很符合要求,實打實的農村出身,但有勇氣也放得開。
事實證明,張藝謀的選擇并沒有錯。
在兩萬人的選拔之中,只剩下了魏敏芝與另一個女孩。
張藝謀就讓他們當著街大喊展現自己,面對這個要求,唯有魏敏芝毫不猶豫,朝著大街喊聲洪亮。
隨后,魏敏芝進入了劇組跟隨拍攝,初生牛犢不怕虎,面對鏡頭不怯場,也因為是新人,張藝謀更是多加指點,很快,電影如期收工完拍。
而這對魏敏芝來說,只是一次既能賺錢又很新奇的經歷。
隨后她又回到了農村繼續著自己喂豬割豬草的生活里。
生活又步入了正軌,跟以前一樣又好像有那么一絲不一樣。
二、一戰成名卻又在電影圈銷聲匿跡
1999年,在那個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定檔上映,震驚各方。
當時,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被那個倔強又堅強不服輸的小代課老師所感動。
就連姜文后來都評價說:
“那女孩臉上一點都不做作,村長走路多有意思,職業演員演這個任務得準備兩三年,而且還得費功夫。”
電影播出后,盛譽來襲。
統觀這部電影最后取得的榮譽,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第五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百花獎、圣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在內等十項大獎。
每一項都無不表明這部電影的爆火,不僅是張藝謀導演生涯的一個跨步,更讓那個貧瘠農村的小女孩一夜出名。
成名之后,魏敏芝所在的村子源源不斷地涌入各方記者,甚至于很多學校和導演都向她拋出了橄欖枝,一時之間,魏敏芝成了“香餑餑”。
成名如此之易,這讓魏敏芝幾欲迷失自我,“妄想”挑戰自己并不適合的領域。
她找到了當初帶自己進入這個圈子的伯樂,希望得到一些“鼓勵”。
但沒想到,張藝謀對魏敏芝進入電影圈并不看好,盡管這是自己親自選出的“謀女郎”,張藝謀也絲毫不客氣地直言:
“你并不適合這個圈子,論漂亮論學歷論經驗你都毫無優勢可言,所以我勸你還是放棄這個想法。”
被自己的人生導師先是澆了一盆冷水,魏敏芝信心大失,但張藝謀之后的話卻點醒了迷途的女孩。
他說:
“孩子,這一件事不能改變你的命運。別人追捧你,夸你是大明星。我希望你能冷靜下來,你并不適合娛樂圈,不如好好學習,去找到最適合你的道路。”
“雖然不進娛樂圈了,但是你能考上一個好學校,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這是很重要的事。”
魏敏芝豁然大悟,成為了唯一一個出場即巔峰而后在娛樂圈銷聲匿跡的“謀女郎”。
雖然沒有走進娛樂圈的光鮮亮麗,但她何嘗又不是躲過了那些暗流涌動的爭斗。
三、得到資助如愿學習
1999 年,石家莊精英中學董事長翟志海看完《一個都不能少》電影后,大受感動。
在了解到魏敏芝真實的家境后,翟志海聯系到魏敏芝一家,并主動提出資助。
他邀請魏敏芝和妹妹到精英中學讀書,不僅免除她們的學雜費,還每個月給她們補助 300 元的生活費,魏敏芝的父母也被安排到精英中學工作。
魏敏芝稍加思考便答應了,因為這是她唯一的機會,唯有通過知識,通過學習方可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魏敏芝很感激董事長的資助,她更加發奮圖強。
初中三年,她沒落下一天,每日刻苦學習,溫習功課,終于,她如愿以償考上了精英中學的高中部。
但這對魏敏芝來說僅僅是個開始,高中意味著更加緊張,競爭更加激烈,而那時的魏敏芝早已在心中埋下了一個導演夢。
在當時來說,考上大學就已經不易。何論魏敏芝想考取的學校是北京電影學院。
在這個導演夢的激勵下,魏敏芝廢寢忘食,據說在她被備考的時候曾用壞了三個手電筒,挑燈夜讀,足以見得魏敏芝對導演夢的執著。
2004 年 2 月,不顧家人反對的魏敏芝,毅然決然地只身一人來到北京,參加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藝考。
順利通過初試的魏敏芝并沒有放松,但無奈,天不遂人愿,魏敏芝在專業性更強的二試上被刷下來了。
抱著最壞的結果來考試的魏敏芝,面對這個結果并沒有意外,她收拾好了心情,正打算回去繼續讀書考大學的時候,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影傳媒學院向她拋出了橄欖枝。
以魏敏芝高出藝術分數線200分的優異成績,她如果上西影傳媒學院,就可以免除每年 11000 元的學雜費。
這一次,在電影學院吃了苦頭的魏敏芝選擇了對外形和演技沒有要求的編導專業。
2004 年 9 月,魏敏芝被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影影視傳媒學院錄取,成為一名編導系的學生。
盡管已經消失了好幾年,但走在大學校園里,仍有不少人記得當初那個“謀女郎”魏敏芝。
正是這一國際知名的電影主人公,使得來中國學習交流的陳爾剛教授一眼認出了魏敏芝。
那時,楊百翰大學有一個助學項目,資助各種各樣沒錢接受更高教育的學生們出國留學。
在得知魏敏芝在上大學后,陳爾剛跟她進行了一番交流,他在魏敏芝身上同樣看到了那份倔強執著。
陳爾崗決定幫魏敏芝到夏威夷的楊百翰大學留學。
既然是在國外,那英語交流必不可少,這可把魏敏芝難住了,但為了能夠得到更高的教育,魏敏芝再次拿出了當年那股拼勁兒,沒日沒夜地惡補英語。
她蛻變很快,短短一年左右,就從當初那個普通話都說不利索的農村女孩,成為了可以熟練使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的女留學生。
2006 年,陳爾崗再次見到了魏敏芝。在陳爾剛驚訝且欣賞的表情中,魏敏芝獲得了去往國外學習的機會。
陳爾剛教授清楚魏敏芝家庭的窘境。甚至還幫助她申請了全額獎學金,魏敏芝沒了后顧之憂,在國外更加努力學習,汲取知識。
四、留學歸來華麗蛻變
在美國留學時,魏敏芝一邊學習,一邊參加各種活動實習鍛煉自己。她很珍視自己來之不易的機會,在目睹了農村落后的教育后,更加懂得了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一如當初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里那個執著堅強卻又渴望學習追求夢想的女孩,魏敏芝身上那股頑強生長的勁頭更甚。
從她知道讀書改變命運并為之努力拼搏的那一刻起,魏敏芝的人生軌跡已然發生了變化。
優秀的人互相吸引,魏敏芝在進修期間邂逅了同樣優秀的劉錦輝。
二人相識、相知再到相愛,順理成章。
2008 年,魏敏芝大學畢業選擇了留校工作,擔任傳媒部的導演助理、剪輯師。她的事業愛情都步入正軌穩定了下來。
與劉錦輝婚后不久,魏敏芝生下兩個孩子。
孩子的到來更讓魏敏芝仿若掉進了幸福海里,事業愛情家庭大豐收。
2009 年時,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十周年之際,魏敏芝也為大洋兩岸的人們送上了祝福。
但人生總是如此巧妙,在魏敏芝定居美國之后,本該難以遇到的兩人卻再次相遇。
2010年,魏敏芝參加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新聞發布會時見到了張藝謀導演,多年未見,張藝謀顯然對魏敏芝的變化大為驚訝。
從前,一個是知名大導演,一個是農村土妞。現在,一個還是知名大導演,而另一個,是具備成熟能力的電影工作者。
十年,魏敏芝的變化讓張藝謀仿若隔夢。
初見和再見,魏敏芝的人生列車早已駛入光明大道,前途坦蕩,未來可期。
回國后她和老公把自己的故事改編并拍攝了電影《奇跡的女兒》,通過自己所學幫助那些普通甚至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希望他們能夠像自己一樣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現如今,37歲的魏敏芝還進入中國青年作家協會任職。
這一路走來,魏敏芝得到的機會很多甚至堪稱難得,我們羨慕她輕易就遇到的機會,羨慕她如此幸運。
可誰又知道,魏敏芝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能遇到這些機會。
她或許不是最優秀最出彩的那一個,但她卻是最勤奮最踏實的那一個。
機會不是天天有,也不是每個人都抓得住的,魏敏芝很清醒,她知道自己最缺什么,她目標明確且堅定,這是多少人都做不到的。
與其在泥地里“自甘沉淪”艷羨別人的好運,還不如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永遠執著于“努力”,永遠倔強于“夢想”。
上天永遠不會辜負努力的人,機會永遠眷顧勤奮有準備的人!
文|噸噸噸喝水
圖源網絡,侵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