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申明:本文為@影吹斯汀 獨家原創稿,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襲or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資料圖)
2018年,一部全程都在電腦屏幕“上演”的多反轉懸疑驚悚片《網絡謎蹤》火遍全球,以88萬美元的低成本博得700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豆瓣評分也高達8.5,躋身懸疑佳片榜。過了5年,它的續集《網絡謎蹤2》也終于亮相,依然只能與內地觀眾網盤見。
第二部沒有續接第一部中年華裔父親在網絡上尋找女兒失蹤線索的劇情線,而是保留了親情內核,講述了一個新的燒腦尋親故事:
18歲的女高中生朱恩為了尋找出國旅游后離奇失蹤的母親,展開抽絲剝繭般的互聯網跨國追蹤,并在無意中卷入了一場危險陰謀……
作為大火黑馬片的續集,第二部今年1月20日在北美及海外多地上映后,以700萬美元的成本斬獲450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目前豆瓣評分穩在8.1,再度以小博大,也穩住了高口碑。
對比制作更壕、卡司更閃耀,卻因故事硬傷在國內口碑跳水的人氣懸疑推理續集《利刃出鞘2》,就足以感受到懸疑續集有多容易崩盤,以及“保持水準”的《網絡謎蹤2》有多難得。
能夠做到這點,主要在于續集原汁原味地繼承了第一部成功殺出重圍的兩大特色:
一個是堅持“桌面電影”的形式,即所有劇情和視聽場面調度繼續在電腦桌面屏幕上發生。
即便這種形式的新鮮感可能不如五年前的第一部來得強勁,但還是與主流懸疑片(人物在實體城市空間里穿梭、尋找、解謎)形成明顯差異,有自己的亮點——
把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關鍵組成部分的電子設備(如手機、筆記本、智能手表、家庭監控攝像頭等)、互聯網社交平臺等,變成故事的主戰場和線索來源,帶出極具互聯網特性的懸疑劇情和視聽體驗,也有真實生活的沉浸感。
二是故事講得夠精彩,基本滿足了觀眾對于懸疑片的需求——情節緊張、節奏抓人、反轉不斷,主題也跟普羅大眾的生活情感息息相關,有很強娛樂性,還能獲得情感共鳴。
影片一開始就利用00后女主生長于互聯網時代,正處在青春叛逆期的人設(上網多,和人面對面溝通少),展示了女主被電子設備和互聯網填滿,堪稱互聯網沖浪能手,內心卻有些孤獨的生活狀態。
她玩轉跟朋友圈、微博類似的社交平臺,網絡上朋友不少;坐擁Apple三件套(筆記本、手機、智能手表)、生活相對時髦,卻很難跟提供這一切的媽媽平心靜氣地交流。瞞著媽媽在家開完大派對,醒來卻依然覺得孤獨,一直思念著去世12年的父親。
片子開頭情節很常規,女主媽媽交了新的亞裔男友凱文,兩人一起去哥倫比亞旅游,留女主一人在家。她也迎來了期待已久的沒人管的生活,夜夜笙歌、花錢如流水。
但一周過后,媽媽沒有如期回國,和男友兩人都失去了聯系。女主打電話詢問他們在哥倫比亞居住的酒店、求助當地大使館均無線索,報案后FBI也受限于明面上的“跨國調查、權限不夠”,案情一直無進展。
眼看著母親失聯的時間越來越久,他們居住酒店的監控錄像即將刷新(一段只保留48小時),無法出國尋母的18歲女主索性開始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動用各種互聯網手段尋找關于母親的蛛絲馬跡。
這也開啟了全片跌宕起伏,又相當酣暢的部分——女主堪比FBI的高能網絡搜證、推理、解謎的過程。
因為人到不了哥倫比亞,語言也不通,電話溝通效率極低,女主靈機一動在網上聘用當地一位大叔當跑腿,視頻指揮他去酒店打探消息,得知了母親和她男友根本沒退房,出門逛景點后就一直沒有返回。
與此同時,女主連續猜錯老媽谷歌賬號密碼后,遂假裝老媽男友,連蒙帶猜地欺騙人工客服,弄到了他的谷歌賬號密碼,成功登陸后,找到了為數不多的地點定位、消費記錄,試圖追蹤他們的行動路線。
女主借著一條銀行付款賬號,確認了最后一次能顯示的消費商店。結合跑腿大叔線下詢問到的購物信息——在五金店只買了一把鎖,推理出他們最可能去的景點——掛滿愛心鎖的情人橋,并在景點的公開錄像中,找到了他們失蹤前的蹤跡——母親的亞裔男友在橋上給母親求婚,一切都是那么幸福、看起來毫無危險的信號……
在這個過程里,女主強勢通關克難,行動力強悍且善于變通。在無法到現場的情況下,她取得了酒店錄像;在沒有密碼的情況下,破解他們的賬號、挖出了行蹤……面對重重阻礙,女主行動果決、劍走偏鋒,給觀眾帶來十足的闖關快感。
另一邊,她也能頭腦清晰地推理、分析,思考這個消費記錄意味著什么?賬號里拉黑的用戶是否藏著本人的什么秘密?他近期活躍的留言透露著什么信息?這些不被常人關注但頗具信息量的細節,都沒有被女主放過,展示出她強于常人的偵查、推理能力,觀眾也會驚嘆于這些“出其不意”。
看到這里,我們也會進一步感受到續集“更快、更猛”的升級感。
第一部中,中年父親是為了尋找失蹤女兒不得不從女兒相當依賴,自己卻不太熟悉的互聯網找線索,操作層面有一個從生疏到熟練的過程。
續集里,Z世代女主的互聯網搜索、運用智能電子設備的能力遠勝過上一部的中年男主,自帶“資深網民”優勢,相應的互聯網調查情節也進展得更快、更密。沖浪經驗豐富的觀眾,看著會更帶感。
女主調查推理出來的幾次人設、事態反轉,也是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
女主登上老媽新男友的谷歌賬號后,把他的社會關系翻了個底朝天。震驚發現這位在大橋跟老媽浪漫求婚的癡情男,曾經跟不少中年單身女性來往密切,有過詐騙前科,可能是專門沖這個群體下手的殺豬盤騙子,帶老媽國外旅游實際上是想綁架她?
而老媽本人也有秘密——曾經帶著女兒搬家,并給自己改名換姓,似乎想隱藏什么。這次失蹤,是不是她想再次甩開所有人,然后獨自逃跑的一場自導自演?
老媽和她的律師的關系遠比女兒平時所見要更親密,律師是否幫著老媽隱瞞著什么?
結合諸多細節鋪陳,每一趴故事都能合情合理地推翻推進,接連進入到下一個更令人震驚的陰謀與謎團。
最終,影片揭示的結果,回扣到了開頭就已經展示過的信息——女主不完滿的家庭關系。
原來,這一切都和媽媽口中因腦瘤在十二年前去世的父親有關,引向了母親苦心承受家庭暴力,以及試圖擺脫一個“有毒”的丈夫,但不想傷害女兒的心酸秘密。
影片的結局很傷痛也很感人,母親的堅韌、付出,以及女兒的勇氣、智慧和對母親的愛意,成了她們彼此拯救的關鍵力量。她們所經歷的代際沖突、家庭暴力與婚戀騙局,也是現實生活里很常見的問題。從故事內核到互聯網化的形式特色,都很有當下性。
而且,續集也保持了“桌面電影”的質感。
和上一部一樣,影片也是后期特效、剪輯的時長遠超過現場真實拍攝時間。演員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對著鏡頭演戲,假裝自己在對著屏幕里的人視頻,假裝點著鼠標搜索著什么東西。最后他們的表演效果也“以假亂真”,能夠緊緊抓住觀眾。
影片的電子界面呈現繼續絲滑、逼真。通過鼠標的游移、屏幕上打字速度的快慢,以及一些景別的變化(突出一條鏈接、一個標題、慢慢放大監控畫面),不直接拍人的表情,也不用臺詞解釋,就能清晰傳遞人物情緒和事態的變化。
而且,多材質的監控錄像(有的模糊,有的相對清晰)和分屏的使用,也很貼合劇情氛圍。它們既是關鍵情節信息的來源,也隱喻了一個“窺視無處不在,人人皆無隱私”的賽博網絡時代。緊張之余,制造了一定的驚悚氣氛。
不過,影片也不是完美無缺。一路酣爽過后,倒回來想想也會發現一些有點勉強的部分。
比如,對女主有利的巧合實在有點多。
跨國隨機聘用跑腿,就找到了一個收費便宜,還極為靠譜敬業的老哥。假裝老媽男友給谷歌客服打電話套密碼,不僅沒被懷疑,反而分分鐘成功。同樣善于監控、搜索的真兇,在女主搜查過程中完全沒反應,任由她一通查,最后還特別冒險地自爆身份......
為了凸顯女主在追蹤線索上的超高水平,本該發揮關鍵輔助作用、實際權限很大的美國FBI,在片中也像個擺設,不太符合現實常情。
到了最后的高潮,故事和人物其實已經脫離了原來的電腦銀幕空間,但導演為了保持桌面電影的形式,在另一個空間,強行設計了多個視角極為“剛好”的監控攝像頭,“完美”捕捉到了主人公們的絕地求生,有點“為了桌面而桌面”的勉強感。
雖然有這些小缺陷,但總體來看,《網絡謎蹤2》在沒有燒大錢,也不堆明星的前提下,保持了形式上的特色,也堅守住了“講好一個故事”的本分。
畢竟很多小成本片成功有錢之后,續集就容易走上鋪張亂造假大空、借著IP糊弄觀眾的墮落之路。保持系列特色、保持類型上的專業水準,就是它繼續成功不Flop的關鍵啊。這一點,也確實值得同行們學習。
(文/motion)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