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熱播以后,幾乎全劇組的演員都搭上了流量的快車,報仇雪恨般地體驗了一把名利雙收的快感。
【資料圖】
可作為主角的“安欣”張譯卻神隱了,不見他宣傳也不見他與粉絲互動,等大家再看見他時,張譯又搖身一變成了電視劇《他是誰》里的衛國平。
因為對《狂飆》的冷處理,一時間關于張譯謠言四起,說他之所以不宣傳《狂飆》是因為原本高啟強的角色是他的,是因為他不喜歡這部電視劇所傳達的價值觀云云,總之張譯就是不樂意了鬧別扭了,所以才跟《狂飆》保持距離的。
說這些話的人明顯對張譯不夠了解,這也難怪,誰又能真的了解張譯呢?因為“游離”一直是張譯演藝生涯的主旋律。
一名演員在成名被大眾認識后,緊接著就會開始接各種廣告代言,上各種娛樂綜藝,進一步地曝光擴大知名度,把一個角色帶來的紅利吃干抹凈,直到下一部熱播劇上門。
這幾乎已經是娛樂圈明星生產的固定環節。可你看過張譯的綜藝,張譯的廣告么?
早年的張譯可不是這樣游離低調的,“狂”是他的人生信仰,人不輕狂枉少年。
張譯出生在哈爾濱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音樂老師,母親是語文老師,而張譯本人則是當地有名的鬼見愁。
張譯這孩子很特別,他孤僻但不安靜,總是一個人偷偷摸摸地搞出個大動靜來,不只是父母,連街坊鄰居都對這個孩子很是頭疼,評價他是“蔫壞”。
張爸覺得既然這小子有勁沒處使,培養他點興趣愛好就能讓他老實了。
可是在興趣愛好這事上,張譯也突出一個“寧死不屈”,打羽毛球就把球拍折了;練習滑冰就自愿在冰上“罰站”;買了鋼琴碰都不碰。
張父被逼急了問他這輩子到底想干點啥!張譯得意地說,自己想成為一個像羅京那樣的播音員。
為什么是播音員呢?張譯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播音員,很牛叉,一個人講話,全村都得安靜下來聽。張譯很享受這種被注視的感覺。
等到高二時,張譯也真的就去北京廣播學院面試了,張譯很有信心,考的也很好,專業課成績第一。
但讓張譯沒想到的是,廣播學院還要求高考成績,他那年高考也考得很好,倒數第一。于是張譯就這么落榜了。
但他并不覺得這是個打擊,專業第一已經證明了他是吃這碗飯的料,于是在惡補了文化課后,張譯第二年再戰,這一回,他的綜合成績跟另外一個人并列第二。
那年北京廣播學院在哈爾濱有兩個招生名額,最后這個名額,不是張譯就是另外一個小兄弟。張譯沒來由地覺得肯定是自己,只可惜另外那哥們是個少數民族,加分了。張譯就這樣成了第三名。
但張譯也不是一無所獲,這次考試后,張譯也收獲了一張證:待業證。
活人不能讓尿憋死,張爸就勸張譯,別老跟播音這一根歪脖子樹上吊著,時不我待,這都兩年了,你還要等明年么?要不話劇團也去試試?
這次的打擊讓張譯沒有了原來的那股自信,很難得地聽了一次勸,去面試了哈爾濱話劇團,結果更糟糕,招生的老師看了張譯一眼就把他給否了,因為張譯這張臉,從物種學上來說,比起人,更像是猴。話劇團是演話劇的不是耍猴戲的。
好在張爸發揮了一下自己的人格魅力與在當地的威望,才勸老師收下了張譯。
就這樣,演員張譯誕生了。
在話劇團待了一年后,張譯覺得這方天地太小,終究是施展不開,既然決定做一個演員,還是得去北京闖蕩。
于是他又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的表演系。
央戲的面試老師說話就要委婉得多,在見到張譯后并沒有直接對他進行外貌侮辱,而是高情商地詢問他是否考慮中文系或導演系?
這兩年的折騰,已經把家里的積蓄花得差不多了,張譯實在不好意思就這么回家去,去當他的待業青年,眼看自己馬上就要20歲了,往后的路可怎么走啊?
這時有人勸他,央戲不行,要不去找戰友話劇團吧,央戲對外貌有要求,戰友話劇團那邊,啥歪瓜裂棗都要。
后面證明這話是對的,張譯在進入戰友話劇團后被評選為“顏值倒數第二”,顏值倒數第一的戰友,是后來在《武林外傳》里飾演燕小六的肖劍。
后來張譯女友的媽媽評價張譯的這張臉,像是被屁股坐過,并丑拒了這段感情。
在戰友話劇團期間,張譯的風評也不好,原因是他不好好演戲,好不容易安定下來以后,他的皮又開始癢了,總是想著表現自己。
演尸體,他給另外一具尸體講笑話,逗得兩個人躺在地上憋笑到抽搐;
演病號,他直接在舞臺上睡過去了;
演一個瘸腿的傷員,他給自己加戲給另外一個演員一個大力飛踢,用的瘸腿。
總之,只要張譯上場就很難老老實實按劇本演完。所以后來張譯的戰友們紛紛接到電視劇的邀請,都能演個戲份不少的配角,只有張譯依舊在默默地跑龍套。
2005年,張譯在電視劇《喬家大院》里跑龍套,導演胡玫看張譯演得挺賣力,于是跟他閑聊了起來,當得知他已經27歲時,語重心長地勸他,如果男演員28歲還不能出頭,就另謀出路吧。
胡玫的一句話讓張譯開始重新思考人生,自己這輩子還能當演員么?也就是第二年,張譯接到了電視劇《士兵突擊》的邀約。
之所以這部劇會找到張譯,是因為《士兵突擊》改編自話劇,而張譯正是話劇演出時的場記,他給導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到《士兵突擊》的邀約時,部隊里也有其他的演出安排,張譯只能選擇其中一個。
是繼續追夢,還是留在安穩的部隊?張譯在掙扎著選擇了前者,在提交了轉業申請后結束了自己9年的軍旅生涯。
好在這一次張譯賭對了,《士兵突擊》火了,張譯飾演的史班長也成了許多觀眾心中的白月光。
突如其來的成名,張譯卻表現得很清醒,他明白觀眾們喜歡的是史班長,不是張譯。史班長的人設本身就討喜,換誰來演都能出彩。
所以在之后的一次采訪中,張譯對記者說“我不是史班長”。
通常演員分兩種:想要一個代表性的角色不可得和得到了代表性的角色卻永遠走不出來。
一個籍籍無名的小演員突然得到一個大角色成為頂流,并不是什么好事情,通常這就意味著他接下來的演藝生涯都會在走下坡路,觀眾們對他的認知會一直停留在最初。
比如睡在張譯上鋪的肖劍,就被永遠定格在了燕小六。
為了盡快與“史班長”撇清關系,之后張譯又飾演了《我的團長我的團》里的兵痞孟煩了,完全顛覆了自己的熒幕形象。
再后來電影《追兇者也》里貢獻了一段教科書級吃面鏡頭的“五星殺手”,以及現在《狂飆》里一夜白頭的安欣。
張譯這十幾年來,有太多的代表作了,這幾年大熱的影視劇中,十有八九都能在演員表里看見張譯的名字。
到2025年為止,張譯還有8部電影電視劇沒有上映,電視劇分別有與陳寶國、王志文合作的《行動》、和董子健廖凡的《歡顏》等。
電影有和王俊凱潘粵明合作的《之路》、秦嵐的《沉默的代價》、彭于晏黃景瑜的《紅海行動2》以及張藝謀導演的《懸崖之上2》。
為什么這么多導演都搶著要用張譯,都這么愛用張譯?
近幾年,張譯憑《雞毛飛上天》獲得了白玉蘭最佳男主角獎、《懸崖之上》獲得金雞獎最佳男主角。
電影《八佰》斬獲9.4億票房、《我和我的祖國》31.7億、《紅海行動》36.5億、《滿江紅》45.39億,張譯也成為了我國第六位總票房破百億的男演員。
張譯過往的角色之間的性格差異極大,除了都是張譯飾演外,很難找到什么共通點。
不管是實力派,還是老戲骨,戲演多了都難免陷入到演誰都像演自己的窠臼之中,能像張譯這樣突破的,寥寥無幾。
為什么呢,為什么張譯能夠免俗呢?
除了刻苦磨煉自己的演技外,張譯認為,演員是需要“保護”的,不僅要愛惜羽毛,不要去干那些敗好感的事情,還要就是要刻意地減少曝光。
演員是需要神秘感的,如果你在綜藝在采訪在廣告里出鏡得多了,觀眾對你太熟悉了,即便你的演技再出神入化,觀眾們在戲里看到你,他們看的也不是這個角色,而是張譯。
所以“神秘感”和“游離態”對于張譯來說,是演員的基本要求。
綜藝來錢多來錢快,張譯會不懂么?他不是跟錢過不去,而是不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過不去,作為一名演員,一直產出令觀眾印象深刻的角色,有關職業道德。
張譯十幾年來對于自己演員身份的呵護,換來的是觀眾們的信任,有張譯出演的戲,錯不了,至少張譯出場的部分就值得一看。
演員需要的不是粉絲,而是懂得欣賞他的觀眾。不被大眾了解的張譯,才是最讓人放心的張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