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微信又改版了!
(資料圖)
如果不星標,十天半月都收不到最新推送!
動動小手,加個星標,逢年過節(jié)不斷更。
文 | 十點電影原創(chuàng)
國產(chǎn)劇翻拍經(jīng)典的環(huán)節(jié),一向讓人心里七上八下。
難得,去年《人世間》,今年《三體》,均以守望年初的姿態(tài)開了好頭。
最近,以路遙成名作《人生》為藍本的電視劇《人生之路》正式上線,卻再次掀起軒然大波。
主演,陳曉+李沁,代表作多以偶像劇見長。
前者,說一句古裝天花板不過分,這次塑造農(nóng)村小伙高加林算是拓寬事業(yè)邊界。
后者,出演過《白鹿原》的田小娥,但年代背景與人物屬性同《人生之路》里的劉巧珍大相徑庭。
毀譽參半的選角,只是決定劇作品相的一個環(huán)扣。
要問,整部劇水準如何?十點君還得細說——
單看主創(chuàng)班底,就是卯足勁要得獎的配置。
導演閻建鋼,拿過飛天、金鷹,多次提名白玉蘭。
編劇之一,楊筱艷,既參與了《山海情》的創(chuàng)作,也是《喬家的兒女》的原著作者及編劇。
配角之中,戲骨占據(jù)半壁江山。
林永健、劉威、李光復、何賽飛、周野芒、郭凱敏、黃梅瑩……
主打正劇、話劇,躋身《人生之路》駕輕就熟。
首先,聊聊最直接的觀感。
故事背景,選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陜北高家村。
老演員不止穿著樸素,還集體說一口地道的方言。
但同為村民,高加林(陳曉 飾)與 劉巧珍(李沁 飾)全程操著一口普通話,難免實格格不入。
對白風格未能統(tǒng)一,直接導致兩輩人在交流時,深一腳淺一腳地出戲。
這次,路遙經(jīng)典作品《人生》被搬上熒幕,各處表述存在分歧:
有說《人生之路》是改編,也有說是部分取材,但無論如何都要從原著溯源。
目前來看,陳曉的外型是貼合的。
但李沁的妝造有些矯枉過正,與原書南轅北轍。
宣傳照有濾鏡加持,觀感尚可。
轉而看向劇中,李沁為塑造角色,改頭換面地涂黑皮膚,態(tài)度倒是值得肯定。
但,這也在無形中加重了亮白牙貼面的突兀。
此處,不是說陜北老百姓的牙齒不可以白,而是觀眾能一眼辨別出這是脫離角色的白。
接下來,再看看原作的意義與改編后的問題。
小說擷取主人公高加林往返于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圓夢碎夢的一段人生經(jīng)歷,沉淀出深刻的人生況味。
原載于巴金、靳以創(chuàng)立的大型文學雙月刊《收獲》,榮獲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
后在2018年,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具體有多大影響力?
阿里巴巴創(chuàng)始人馬云說:
導演賈樟柯說:
豆瓣顯示《人生之路》共計37集,是原著中篇小說無法支撐的體量,無疑要做情節(jié)上的延伸與擴充。
但就如此鞭辟入里的傳世名篇來講,改編每個細節(jié)都應當仔細斟酌。
既要尊重作者的創(chuàng)作初衷,也要同步平衡書粉和劇粉的體驗。
所以很難理解,編劇團隊為什么有勇氣將它改得面目全非。
原著中的困境是,男主高加林的民辦教師職位,被大隊書記高明樓通過“走后門”的方式換給了自己的兒子高三星,使得高加林被迫回歸土地。
這種設定,與后期轉折形成一個帶有嘲謔意味的呼應:高加林自己也吃到了“走后門”的甜頭,卻因為一個關鍵選擇被打回原形。
現(xiàn)在反觀劇中,高加林遭受的挫折變成了表面上的高考落榜、實際上的被偷走人生。
村支書高明樓悄悄截下了的高加林的錄取通知書,并讓自己的兒子高雙星冒名頂替。
這直接導致,目前擁有正向人設的高加林,很難完成經(jīng)歷的閉環(huán),即冒名頂替別人。
前兩集進行大篇幅渲染,高加林積極備戰(zhàn)高考,并在預考中奪得第一。
致力于強化高加林的優(yōu)秀屬性,編劇特為接下來的高考設置諸多極端前提,以至降低結果的合理性。
教育局教育股股長憤怒地控訴,整個縣連續(xù)五年高考錄取率為零。
縣長特別接見今年預考前十名同學,再次對高加林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
正式高考時,數(shù)學考題難度遠超預期,造成一種罕見的局面。
最后,遠近馳名的高考狀元高加林“落榜”;與之報考同校、預考第二十五名的高雙星卻“被錄取”。
作為整個縣破天荒的頭等大事,即便沒人幫高加林過問成績出入,也沒人想看高雙星的錄取通知書?
高明樓父子偷天換日過于順利,讓十點君存疑。
為了安撫高加林,高明樓特別安排他做了民辦教師。
看起來與原著殊途同歸,但兩種境遇下的心理預期卻截然不同。
書里的高加林,舍不得教師身份,更多是將它視作人生進階的跳板。
這種心理,也為他后來放棄與村花劉巧珍的愛情、選擇與城里姑娘黃亞萍牽手,埋下伏筆。
但看回劇里,高加林承接教師職務,滿心將教書育人作為己任,甚至關注貧困兒童的上學問題。
人性的閃光點多了,故事的味道也就變了。
編劇有意將高加林與高雙星設置成一支對照組。
前者蟄伏在高家村,繼續(xù)以不屈的意志走好每一步路;
后者遠在上海浦江學院,依然要時時應對“正版高加林”對他造成的生活震蕩。
劇作保留了劉巧珍對高加林的愛慕,同時為高雙星安排了不經(jīng)推敲的邂逅。
同學們席間熱烈辯論、順勢逃單;萍水相逢的原創(chuàng)角色陳秀禮 (郭曉婷 飾)主動幫忙結賬。
伴隨著高加林名頭的加持,高雙星獲得了陳秀禮的欽慕與敬仰。
但這種知交關系,本身根植于兩種人生的錯位、一個不可挽回的謬誤。
本劇官博對人物后續(xù)的行為解讀,也讓十點君陷入深深困惑。
高雙星在工地改回本名,是因為無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而返回上海浦江學院,他縱然在陳秀禮的鞭策下順利出版文章,也依然過著原本屬于高加林的人生。
更奇怪的是,高雙星與陳秀禮的悲劇邂逅,被描述為“相識于意外,相知于理想”。
十點君以為,陳秀禮對高雙星生發(fā)的所有情感都來源于一個巨大的騙局,這并不值得鼓勵。
對比原著,劇中人物及其經(jīng)歷已重作解構,精神內(nèi)核也完全翻新。
故事只保留了人名與基本人物關系,內(nèi)容經(jīng)過大量加工,幾乎看不出原書的影子。
十點君有些擔心,這所謂人生之路,是高加林與高雙星扎實走好當下每一步、是高加林在實現(xiàn)自我價值之后與過去和解。
那便真的是對經(jīng)典的曲解和褻瀆了。
文字與影像存在距離,適當改編是有必要,但要拿捏好改編的度。
導演吳天明曾在1984年翻拍過電影版《人生》,正契合原著體量,也幾乎做到了一比一還原。
片中有一個細節(jié),相較原著做出更戳心的改動。
目不識丁的劉巧珍,悄悄拜托正在上學的妹妹劉巧玲教自己認字。
她那么愛高加林,盡管吃了沒文化的虧,也總歸想要通過努力拉近彼此的距離。
但此時,高加林正要與劉巧珍分手。
這種服從故事前提、契合人物動機的細小調(diào)整,可以深化劉巧珍的細膩、高加林的薄情。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反觀電視劇版大刀闊斧的改編力道,儼然在創(chuàng)作一部原創(chuàng)故事。
那些左右為難的選擇、幡然醒悟的懊悔,截至已播內(nèi)容,還沒看出切口。
那些經(jīng)過粉飾和修正的角色,也丟失了書中人物的復雜與鮮活。
著名作家柳青,曾在長篇巨著《創(chuàng)業(yè)史》中提到一句話, 剛好響應了高加林人生中幾個關鍵轉折。
而今,那最能凸顯道路轉折、人生起落的緊要的幾步,還能走得沉重且令人動容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