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5日刊| 總第3186期
姚晨、曹郁監制,喬思雪自編自導的電影《臍帶》,于3月18日內地公映。截至3月25日零點,票房收入94萬元。這個成績,僅相當于某些熱門大片30分鐘的票房收入。
(相關資料圖)
《臍帶》豆瓣評分7.7,劇情、表演、畫面、配樂等方面都不錯。但是,影片沒有明星陣容,講述的是關于身患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的故事,這樣的題材難以獲得市場聚焦。
無獨有偶,2月公映的電影《撥浪鼓咚咚響》也是一部沒有明星的現實題材作品,公映至今票房收入175萬元,豆瓣評分7.4。
北京的一名影迷YODA抱怨道,想看一場文藝片不容易。《撥浪鼓咚咚響》他沒有在上映的首周末去影院觀看,第二周只能選擇一家相對偏遠的影院。《臍帶》他在首周末抓緊看了,是上午9點的早場,一場只有3名觀眾。
影院經理們為什么不能給文藝片多一場排片?電影發行方為了文藝片的發行又做了哪些努力?影視獨舌連線了影院經理、電影人,請他們來聊一聊國產文藝片的生存境況。
影院經理:排,還是不排?這是個問題
《臍帶》公映首日,全國排片占比2.1%,當天排片占比第一位的影片是《保你平安》27.5%。《臍帶》首日報收票房29萬元,較低的票房產出,導致第二天的排片占比斷崖式下跌到0.9%。
影片的排片場次是票房產出的基礎,微量的排片不可能有亮眼的票房表現。影院對于文藝片為何始終處于高度謹慎狀態?
北京一家影院的經理馬先生表示,他每次看到《臍帶》《撥浪鼓咚咚響》這一類文藝片就心里打鼓。
排,還是不排?這是個問題。
馬經理從業已有十五年,他個人并不排斥文藝片,還很欣賞賈樟柯、王小帥等導演的作品。但是,影院的經濟效益是他工作的核心。他給《臍帶》在周末排過兩場,加起來才賣出10張票。工作日之后,《臍帶》的下午場頂多賣出一兩張票。沒辦法,他只能減少場次或者是干脆不排,把場次讓給賣座影片。
《臍帶》的尷尬市場境遇并非個案。疫情之前,王小帥執導的電影《地久天長》于2019年3月22日內地公映。影片此前在柏林電影節獲得最佳男主角(王景春)、最佳女主角(詠梅)兩項大獎,同時還有頂流明星王源出演。《地久天長》擁有了文藝片中的一流配置,但最終票房也僅收4522萬元。
馬經理分析道,文藝片當下面臨的市場環境比疫情期間還要艱難。
疫情三年的市場,公映電影數量減少。文藝片如果趕上合適的檔期,反而會有票房驚喜,比如《隱入塵煙》。
后疫情時代,現在每周都有3~5部新片公映。一部新片票房不好,影院馬上就會把場次替換給賣座影片。無論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都面對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環境。
剛剛過去不久的春節檔,熱鬧的市場收獲了67.65億元的檔期票房。春節檔中的大片激烈角逐,讓“排片費”這個名詞走入大眾視野。
所謂“排片費”,是電影發行方支付給影院的一筆費用。譬如發行方要求自家影片在春節檔的一家影院要拿到15%的排片占比,如果影院能夠實現,發行方就會支付排片費。換算下來,片方為一場排片需支付300~500元不等的費用。
需要說明的是,春節檔、國慶檔這樣的重要檔期會涉及到排片費,3月、4月等平淡檔期就沒有。另外,文藝片極少給排片費,因為它們的宣發成本相對微薄。
馬經理坦言道,文藝片夾縫求生的情況,從他入行時就是如此。疫情之前,文藝片的片方還會想辦法做一些路演活動和觀影團,他們的宣發團隊會提前在網上招募影迷來影院觀影。映前和首周如果能盡量召集到多一些影迷到場支持,對口碑發酵會有幫助。
現階段的觀影團活動相對較少,中小成本影片的發行方還在想辦法控制成本。如果片方多一些線下觀影活動,影院愿意給到支持。單純憑借零星一兩張售票,影院經理很難做到“為愛發電”。
電影人:文藝片和商業片不該在同一賽道
電影發行是一門技術活。一部影片拿到公映許可證,確定檔期之后,接著完成拷貝制作。影片的發行部門會將上萬塊硬盤拷貝發送至全國11000多家影院,這是一部影片在技術層面的發行工作,市場中絕大多數影片都是如此操作。
但是,影院經理在同一檔期會收到5~6部新片的硬盤拷貝,他們該如何選擇?
這就需要每部影片的宣傳和發行人員上場,他們要根據宣發預算進行推廣活動,以期影片在映前獲得廣泛關注,上映時爭取到足夠多的排片。
電影人連城易脆全程參與了《撥浪鼓咚咚響》的宣發工作,他與導演白志強等電影主創走過了北京、上海、西安等28座城市,為影片編織起一張覆蓋半個中國的路演行程。
這一路,他們會和當地的觀影團合作,組織《撥浪鼓咚咚響》的觀影場。主創映后和觀眾交流,為影片發行造勢,希望把好口碑傳播出去。連城易脆坦言收獲了很多影迷的熱情好評,他和主創團隊都感到很欣慰。
他表示,文藝片和商業片在同一個市場環境中競爭,并不科學。
商業片動輒千萬元量級的宣發費用,片方可以在車站、商場投放硬廣。商業片擁有耀眼的明星陣容,可以輕易獲得媒體頭條的醒目位置,它們曝光率是文藝片難以匹敵的。
文藝片不僅沒有明星和IP加持,宣發預算也是捉襟見肘,多數文藝片在上映之前很少能打出名氣。
連城易脆總結道,當前的文藝片在市場中有兩大劣勢:第一是和商業片正面競爭;第二是沒有培養起固定的文藝片觀眾群體。
北京、上海喜愛文藝片的觀眾多一些,三四線城市的觀眾就相對較少。但是,三四線城市擁有龐大的影院數量和觀眾群體,文藝片無法做到下沉市場,就很難有票房起色。
《撥浪鼓咚咚響》為影片宣傳跑遍了大江南北,但是影片的票房結果并不太理想。連城易脆表示,文藝片宣發環節本就受限于成本,可以做的事情很少。一部文藝片進入這個市場,宣發團隊就要有四兩撥千斤的心態。現在的票房雖然無法比擬那些商業片的成績,但是如果不跑路演,會不會連這個票房都很難做到?
這就形成了一個市場怪圈。文藝片初期上映時聲量較小,票房表現不會太好,影院迅速調整排片,由此導致文藝片的票房一路走低。
文藝片在市場中舉步維艱,影院一方并非熟視無睹。2016年10月15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以下簡稱“全藝聯”)成立。全藝聯旗下已有2914家影院加盟,這些影院以單個影廳的形式加盟。影院承諾全藝聯影片上線之時,加盟的影廳每天至少保證3場排片。
全藝聯為藝術電影的放映開辟了一塊陣地,此前的國產片《掬水月在手》《云霄之上》均通過全藝聯走入市場。全藝聯也和進口片合作,湯姆·漢克斯的近作《生無可戀的奧托》就是通過全藝聯在內地發行。
國產文藝片與全藝聯合作會面臨選擇題。全藝聯屬于專線放映,選擇全藝聯,電影會有一個基本的放映保障,但是票房空間會局限在2914家影院的范圍。不選擇全藝聯,影片可以面向11000家影院的廣闊市場,但要承受慘烈無情的市場競爭。
文藝片的市場生存,現在還是一道難解的問題。但是,一部文藝片能夠走入市場和觀眾見面,已經是市場運作層面上的成功閉環。
文藝片大多傾向于導演的藝術表達,觀眾可能需要揣摩導演想表達的內涵,有些文藝片甚至要面市多年后才被大眾認可。因此,票房絕不是衡量一部文藝片成敗的標準。
如果一部文藝片的成本不算高昂,除了影院票房之外,還能從視頻網站、海外版權方面獲得收入。票房對文藝片而言,更像是錦上添花,如果這朵花沒有添上,遺憾歸遺憾,并不會折損這幅錦繡的美麗。
【文/崔汀】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