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賈樟柯制片、張頌文出演、白客主演的《不止不休》擱置三年,終于在3月24日上映,但不論票房還是口碑都表現平平,上映第七天(3月30日)票房突破5000萬,如今整體排片已很少,后續增長乏力,豆瓣評分也僅僅7.2,宛若“配飾”的女性角色和主題略顯散亂的敘事是被吐槽最多的地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兩方面的處理確實有待完善。苗苗飾演的白客女朋友可有可無,沒有,反而更能凸顯韓東(白客飾演的男主角)為理想沖鋒的壯烈。
劇情推進方面,自以為閱片量還算富裕的我一直試圖為其歸類、卻屢屢被打臉,剛開始看三位年輕人生活如何艱辛、前途如何受阻,以為講的是一個北漂逆襲的勵志故事;
后來白客和張頌文頂著壓力、風塵仆仆去山西調查礦難,我又以為是揭露社會黑暗的現代游俠故事,以為后面會有什么和黑惡勢力的兇險對壘;
然而此案竟匆匆結尾,立馬轉向乙肝患者,全片調調逐漸趨同于《我不是藥神》;
直到最后的最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本片主題和煙熏妝那版《哪吒》一樣,講的是——偏見。
暈是有點暈,但好在峰回路轉,最后這一錘重重地擊到了我。私以為,這個最終的落腳點比“理想與現實的拉扯”更能映照當下,也更能牽動廣大年輕人的心。
片中的乙肝病人看起來和普通人沒有兩樣,可以進行正常的工作、學習與社交,只是當體檢報告一出,很多資格就被瞬間取消了,在面臨考學、擇業和交友時都會因此而被拒之門外,哪怕你再努力、能力再超群。
一是源于法律規定,二是在大部分人的固有認知里,這是傳染病,不能挨。
似乎是約定俗成,但其實并未經過科學的嚴謹認證,人們僅僅是根據經驗,就粗暴地將乙肝患者視為異類、避而遠之,而乙肝患者也僅僅是因為一些自己難以左右的原因得了這個病,卻要接受整個社會的排拒、讓自己的人生無限收縮。
能擁有如此威力的僅僅是“乙肝”這樣的疾病嗎?
韓東最后能不顧一切去調查“乙肝患者更改體檢報告”背后的內幕,除了新聞人的使命感,還有某種同病相憐。
影片一開始就是韓東因學歷低而求職被拒的場景,哪怕他有能力、有作品,但面試官無暇在這些一時難以量化的東西上下功夫,而是選擇以一系列硬指標為第一篩選準則縮小候選者范圍,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保證入職者整體素質的下限。
后來身為男主角的韓東被伯樂慧眼識珠錄取了,但現實呢?
HR挑學歷的“傳統”從2003延續到了2023,并且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研究生博士都要被挑挑揀揀,大專生甚至被視為“智力不正常”,更何況是高中肄業,脫穎而出的幾率大概比鯉魚上岸還要低吧?
在求職場上,低學歷無異于另一種乙肝。
除此外,年齡太大、空窗期太長、上份工作經歷太短、女性三十歲未婚未育、三十歲已婚未育……都有可能成為過不了簡歷篩選關的“硬傷”。
在知乎看到一條高贊評論:我是三年沒上班,又不是背了三條人命?
言下之意,僅僅是基于個人狀況與需求在不違法、不妨礙任何人的前提下做了一個小選擇,怎么感覺好像犯了不可饒恕的重罪?
但對于招聘者及招聘單位來說,他們只是看重概率和效率,寧愿丟失一個“優秀的例外”,也不愿增加自己的風險和成本。所以區區一個看似不重要的點就成為了你不被選擇的所有理由。
好像都沒有錯,但對求職者而言,困擾就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除了因學歷不夠找不到匹配自己能力與理想的工作,韓東還經歷了另一種誤解:出租房意外失火,他因沒有暫住證被抓到派出所蹲了一宿。
僅僅是沒有暫住證,何以至此?
當被報社工作人員問道“為什么不辦”時,韓東回答:我覺得不合理。
當事兒出在自己身上時,他可以勇敢質疑,但最開始面對給體檢報告造假的乙肝群體時,他也是只會拿著法律條文義正言辭地說事兒,將他們的一系列作為定義為“犯法”、錯誤、自毀前程。
人與人之間的壁壘可見一斑。
固有認知的根深蒂固、權威的認證、自保意識、思考的懶惰、名利的驅使、對“正確”的狹隘定義……所有這些難以逾越的東西都可能將某一類人畫地為牢,哪怕他們再怎么掙扎,歧視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與進行的。
曾經是乙肝、學歷、暫住證,如今又添“35歲危機”和空窗期,誰也不知道接下來叫人尋路無門的標簽是什么。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個被歧視的異類,也都有可能成為通過非常手段突圍的“越獄者”。
如何學著沖破無形的桎梏、讓繽紛的自己綻放于廣闊天地,如何學著打破標簽的阻隔、擁抱被誤解的異類,理應是所有人不止不休的課題。
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應該有一張接納倒霉者的網,而不應總是建立一道道將其困在墻角、獨自掙扎的墻。
作者:包法利小姐、
關注我,在娛樂世界讀人心、解風情。
關鍵詞: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