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部年代大戲《人生之路》播出,改編于已故作家路遙的代表作之一《人生》,講述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幾個青年人的人生故事。
陜北農村青年高加林,一心想要走出山溝,卻屢屢碰壁,而他碰壁的根源來自一張被偷的錄取通知書。
這部劇于3月20日央視播出后,網友的評價已經兩極分化,有的說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有的人說這樣的改編,是把原著演繹得更加深刻。
【資料圖】
路遙創作這部小說的素材,是以他本人及周邊人的成長作為素材,真實又淳樸,心酸中透著無力,氣憤中帶著無奈。
改編后的《人生》更加吸引人,情節設計一環扣一環,每個細節都為后面的發展,既有暗示,也有伏筆。
開篇就是大西北的地貌,曲折的黃河,連綿起伏的山,好像就是在向我們揭示了人生路上的全貌,既有坎坷起伏,也有平坦收獲。
而接下來的一幕,已經暗示了三位主人公的人生在劇中的走向,高加林與高雙星的自行車狂飆賽,加上巧珍的參與,兩個人的人生之路初現端倪。
高加林走的是山溝里的路,而高雙星走的是柏油大路,所以在路上遇到了巧珍的拖拉機,巧珍是沖著高加林來的,可是高加林選擇了距離更短的小路,看似近,實則將其人生推開了。
高雙星走的是遠一點,但是平坦的大路,看似遠,可是遇到人生助力的機會就大了很多,最后是高雙星輕易地就贏了高加林。
高加林拼盡全力,最后將自行車的前轱轆都報廢了,還是輸了比賽。
這一個情節,似乎就暗示了三人最后的結局,高加林和高雙星雖然起點都是高家村,終點都是成功,可是中間的發展經歷,高加林要比高雙星更加曲折。
高加林的人生有機會順利一些,巧珍無疑是他的一個助力,但被他放棄了。一路追劇,再回頭看第一集這個情節設計,好似都能發現一些端倪。
巧珍一直暗戀著高加林,默默地為他做了很多,高加林在巧珍的眼中,就是一個完美的男人,有才華,成績好,很善良,這個山溝溝根本不可能留得住他。
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可是當高加林提出時,巧珍依然心如刀割,可是依然不舍得讓高加林為難,她的哭都是隱忍的。
高加林放棄了巧珍,就相當于放棄了他人生的助力,不久后他就被舉報,丟了工作,又被打回原形,只是這一次再也沒有金子般的巧珍陪伴他,激勵他了。
因為巧珍已經出嫁了,嫁給了一個真正視她為寶的人,不過這次的打擊,也讓高加林認清了現實。
劇中老戲骨李光復飾演的德順爺,雖然一生未娶,無兒無女,他將全村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尤其喜歡高加林和巧珍。
德順爺是一個大智者,也是高加林的人生貴人,用上帝視角看著高加林的人生,適時地提點他,幫助他。
比如,在高加林高考落榜后,沉默不語,高玉德來請德順爺去勸說他。德順爺說,他現在要和自己說話,誰的話都聽不進,要等他和自己說夠了,說完了,才能聽進去別人的話。
后來,他又給巧珍打氣去看高加林,是因為只有她能讓高加林站起來,開口說話了,否則就站不起來了。
高雙星在父親高明樓的安排下,冒名頂替上了大學,看似踏上了人生的快車道,卻要承受來自內心的譴責,無時無刻不煎熬著他。
就如同他和高加林的比賽,他雖然最后贏了,卻是作弊而來,因為他搭了巧珍的拖拉機。表面上他是贏了,其實他自己知道他并沒有真的贏,內心并不能很認可這個結果。
高雙星比賽后的心理活動,劇中一掠而過。在后面大學生活中,高雙星那么努力地要將雙星這個名字,名正言順地再回到他身上,擺脫高加林的陰影。
高雙星的心理煎熬,不管是從演員的表情,還是從他的語言和行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得到。尤其是當討論到相關話題時,他都覺得自己是惡人,是個小偷。
所以,他也在努力,想通過這個機會,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畢竟學到的身上的知識,他不會騙人。
目前看高雙星的路上還是比較順利的,雖然這個頂替的雷還沒有爆,但只要是雷,不管埋多少年都一定會爆,埋的時間越長,破壞力就越大。
電視劇《人生之路》改編于茅盾文學獎得主路遙的小說《人生》,單單從起點上就先勝一籌。
劇中對高加林、劉巧珍、高雙星等幾個年輕人的角色塑造,既有傳統文化的影子,也有現代人三觀的投射。
配合編劇無處不在的精巧隱喻、伏筆設置,加上劉威、李光富等老戲骨們的得力襯托,陳曉、李沁等幾位青年演員把角色演繹得更加可圈可點。
目前看《人生之路》不失為一部佳作,劇中幾個年輕人的人生會走向何方,三人的最終結局,都要等到觀劇之后才能得知答案。
對《人生之路》感興趣的劇友們,趕快追起來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