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讓觀眾相遇,電影讓觀眾相繼沉浸在光影交織的影像世界里。人們在這里聚會狂歡、著迷癡狂,轉而探索著未知空間當中的點點滴滴,打破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束縛,終將彌足珍貴。
一年一度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即將拉開帷幕,迷影重歸首都,重聚影院,在這片土地上探討過往、未來、愛情、家庭,乃至探討意識與自我。
但是當我們談及家庭,便如同人們初嘗禁果時的謹慎與不安,因為我們難以賦予「家庭」某種定義。
【資料圖】
而在這種不被定義的血緣關系里,往往帶有天然的悲劇色彩,好比我們能想到的《小偷家族》、《一次別離》、《飲食男女》或是《何以為家》。
復雜情感背后難以評判的是非對錯,正是血緣紐帶纏繞且無法撕扯的根源。
在今年“天壇獎”的入圍影片《姐妹》中,觀眾看到的不僅僅是破碎原生家庭里的雞毛落地,更是一種全然未知的自我救贖。
影片中的13歲女孩安娜斯塔西婭(以下簡稱“安娜”)與姐妹一同在福利院中長大,在她所處的環境與家庭地位中,既不可以做到像妹妹一樣無憂無慮的玩耍,也不可以像姐姐一樣追求自己渴望的自由生活。
因此,安娜在13歲的困境泥潭中沉淪,在她缺失的母愛面前不斷探尋與逃離,在「原生家庭」殘留下的傷痕中孤身前行。
觀眾在過往的觀影過程中,往往習慣于將“尋親文本”定義為一種無奈情境下的被迫割舍,但是在電影《姐妹》中,母親角色的缺席卻是直接呈現為表面意義上的拋棄。
安娜并沒有體驗過母愛的安撫,但她卻不得不模仿著印象中母親的樣子,照顧姐姐朱莉亞的孩子。事實上,在面對孩子的哭鬧時,13歲的安娜只能處于一種束手無策的尷尬境地。生活也因此不留情面的掀開了她的最后一層遮羞布,裸露出那幼稚、拙劣的模仿行徑。
至此,13歲的安娜意識到生活帶來的壓迫感,她需要找到依靠,需要找到未知世界中能夠引導她的力量,因此她不得不走上尋找母親安拉的道路。
在電影《何以為家》當中,男孩稚嫩的口吻卻坦言著絕望,他不明白父母生兒棄兒的原因。安娜同樣如此,唯一不同的是她保留著些許對母親的美好幻想。
電影《姐妹》沒有將安娜塑造成一個無辜的孩童形象,她在迷茫的世界中探尋著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打架、交友、乃至非法交易。
直到母親角色闖入安娜原本規律性的生活中時,她才漸漸意識到自己設想的幸福生活縮影。至此,觀眾也逐漸意識到所謂的“姐妹”并非字面含義,而是這對無言情深的母女。
安娜探索著迷茫世界中的一切,同樣探索著她與母親之間的相處方式。
母親能夠自如的參與和退出安娜的生活,但是安娜在稚嫩的情感表達中,只得記住了母親如何撥弄著自己的秀發,她想要貼近母親的懷抱感受溫情,于是剪了母親同款的發型。這是安娜唯一能夠學習母親的行為,模仿母親并探索自己未來渴望的模樣。
母女之間的關系就像一面“單面鏡”,安娜仔細審視著母親的一舉一動,但是母親則像過路人一般決絕且無情。短暫的溫情生活讓安娜體會到“家”的含義,但美國夫婦的介入重新打破了原本歡愉的場面。
安娜和妹妹黛安娜一同住進這個重組家庭當中,在看似和諧的關系背后是過往十幾年的代溝,安娜和妹妹仍然保留著偷藏食物、偷取貨品的習慣,這是她們維持生存的方式。
不同于電影《小偷家族》中的生存動力,《姐妹》的故事文本中重組家庭的情感不是共同體的互相付出,而是模擬社會生態下個體的敏感。
觀眾可以明顯感受到前后影像風格的差異化,隨著人物關系的增加,影片逐漸從溫情轉向冷酷,體現著冷峻且生猛的瑣屑與簡練。
安娜所面臨的兩個家庭,一邊代表著“自由”,一邊代表著“規訓”,她只能在其中進行抉擇并逃離不屬于自己的生活環境。
實際上,安娜在母親忘記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日時,已經做出了自己內心傾向的選擇。
她不再對世界充滿探索的好奇,而是急切渴望逃離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痛苦,當生活逐漸變得平和且美好之時,養母及其眾多的教條、禮儀的約束卻灼燒了安娜心中未曾被規訓的原野。
在影像文本的后半段中,我仿佛看到了是枝裕和的電影《如父如子》的影子,兩個家庭的對立關系很好地構建了一個無解的困境,這必定是一道怎么選擇都是錯誤答案的習題,安娜的抗拒并非是對家庭關系的痛恨,而是感慨迷茫世界的荒誕。
安娜在兩個家庭中反復逃離,如同影片中反復出現的黑狗,她所渴望的自由不是被圈養的“愛”。
影片從始至終都在強化關于“媽媽”、“爸爸”、“家庭”等聲音的存在,甚至一直在強調女孩安娜所背離的情感,對于安娜來說這是極為殘酷的。
母親安拉的出現放佛是一場夢,安娜在這個過程中幻想出一個不負責任卻能夠堪稱“完美”的母親角色,以此來滿足了自己內心最深層的期許。當安娜放棄了美國家庭的收養,她想要找尋到母親的下落,但是一無所獲。
最終,安娜給妹妹剪了一個像自己又像母親的發型,黛安娜一個人坐上了開往美國的飛機。放棄去美國是安娜對自己過往生活的救贖,而妹妹黛安娜的幸福則是安娜對未來自己的救贖與托付。
13歲的安娜依然被原生家庭背后的泥沼所吞噬,這是她難以逃離的牢籠,也是她追求自由、渴望幸福的負擔。
當破碎的家庭關系被清理,安娜仍然可以扎起辮子成長為幻想中的自己。無可奈何的自我救贖也讓《姐妹》這部新電影迸發出:表面煽情內里克制,不僅多情而且有力的吶喊。
更多閱讀
徹底顛覆!他把戰爭片拍成了童話
100分鐘,美麗又讓你毛骨悚然!
北影節主競賽全部看點,都在這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