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9日)早上,以“光影躍動 春之圓舞”為主題的2023首都電視節目春推會于北京會議中心盛大開幕。
開幕式上,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會長劉燕銘,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分別致辭。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蘇感慨恢復線下舉辦的春推會又迎來了“熟悉的味道”。
開幕式后,春推會重磅推出了以“大視聽時代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的創新發展”為主題的“劇集發展論壇”。本次論壇分為“主題演講”和“高峰對話”兩個部分,揭秘了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的創作趨勢、長期發展、類型創新、精品密碼等業內關心的話題。
(資料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春推會項目展示區和論壇現場,均恢復了疫情前的火爆程度。人來人往,生機盎然。
8大趨勢提點創作方向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發表了題為《當下劇集創作的幾個趨勢》的演講,對從業者明確接下來“寫什么”“怎么寫”“給誰寫”,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李京盛
他總結的8大趨勢分別為:
1、主題性創作逐漸向常規化和精品化發展。今后的主題性創作與重大紀念日、歷史節點、國家大事的對應性將不再那么強。生活中不斷涌現出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觀念、新生活方式,是主體性創作的長期聚焦點。主旋律,要有抵達率;正能量,要有大流量。
2、古裝劇正在脫虛向實,歷史劇正在蓄勢待發。一些優秀的古裝劇脫離了對歷史游離和架空的路徑依賴,呈現出向中國歷史文化、歷史精神靠攏的姿態,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獲得更多觀眾喜歡。
3、革命歷史題材正在努力尋求新內容、新類型和新表達。諜戰劇的更新和換代已經到了一個比較新的階段。 即將播出的《戰火中的青春》講述文化名人和優秀學子的文化抗戰,就是一個很新穎的表達。
4、現實題材劇當下性和年代性相交織。許多優秀的現實題材劇寫的雖然是當下的生活,但非常有年代感,充滿了對歲月的回顧,對人生的感慨,對時代的留戀和思考,獲得了觀眾的喜愛。
5、懸疑劇、涉案劇在類型化的框范之內,追求更大的社會內涵和探索更具人性深度的表達。《狂飆》讓人們對涉案劇的內容開拓有了新的認識。懸疑劇要突破純粹的智力考量,要具有社會空間、生活空間、人生空間。
6、新的題材、類型、表現手法被不斷地嘗試和探索。近兩年,像《三體》《開端》《天才基本法》這樣新的、相對小眾的題材、類型、創作手法也被大眾所接納。這就給我們的題材創新跟手法創新提供了很大的動力。
7、電視劇跟網絡劇二者之間的融合與互補。網絡劇和電視劇之間既要融合,也要有自己的區分意識,也就是人們經常講的網感,一種流行文化特色。網絡劇應該保持平臺屬性、用戶屬性、技術屬性和觀眾之間的互動屬性。
8、文學與影視之間的密切合作和雙向奔赴。文學相對成為小眾閱讀之后,確實有一段時間比較沉寂。影視改編讓文學的社會影響力在擴大,也讓中國作家們重新煥發出了極大的創作熱情。
市場回暖更應堅持長期主義
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在分享了市場的回暖跡象后,重點闡述了堅持長期主義的重要性。
市場越來越成熟,觀眾越來越成熟。大家的思考更有自己的獨立性,喜好的差異化也就更大。因此龔宇提出,整個市場正在追求多樣性,且在多樣性的前提下追求高品質。
愛奇藝作為一個播出平臺,每年要看大量的成片、半成品、策劃案,龔宇對“呼喚創新、呼喚新人”的感觸更為深刻。他在現場調侃:“談創新是最沒創新的話題。”
龔宇
演講中,龔宇特別提到一點——“戲為大、不迎合”。 迎合是一種消極的配合,迎合平臺、迎合流量明星、迎合粉絲、迎合爆款,都可能對戲本身品質帶來嚴重破壞。
龔宇還建議在影視創作中,要重視利用新科技來提升管理水平。愛奇藝最近兩個項目使用了虛擬拍攝技術,不僅劇組人數減少了三分之一,而且拍攝速度還提升了三分之一。“現場干凈有序,成本更加可控,這些優勢都是科技創新帶來的。”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影視信息網絡中心副主任鄧向東,為大家帶來了中國視聽大數據(CVB)從數據層面對劇集市場的總結和展望。
鄧向東
CVB采集納入統計的收視行為,包括有線電視和IPTV超過2億用戶,互聯網電視超過2億戶,對接全國115家運營商,覆蓋31個省市區域,分析頻道數超過3000個。目前存儲、處理的總收視行為已超過2.5萬億條。
類型化和精品化之道
緊隨“主題演講”而來的“高峰對話”同樣是大咖云集,包括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華策影視集團創始人趙依芳,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鴻亮,靈河文化(上海)有限公司CEO白一驄,編劇趙冬苓及導演徐紀周。
圍繞著“大視聽時代劇集創作的類型化與精品化”的話題,嘉賓們分享了大量的一線干貨。
雖然愛奇藝今年的大爆劇集《狂飆》在類型化上非常鮮明,但王曉暉表示愛奇藝更注重追求個性化:“不可能有人懂得所有類型的創作,所以我們要擁抱在類型之下懂得個性化創作的人才。”
“創作中我們掌握三個要點: 第一個是經典的敘事結構不能改。中國老百姓理解故事有一些門檻、有一些規律是不能變的。第二個是與當代人的情感共鳴。第三個是新的視聽表達。也就是用新的視聽語言,去表達一個當代人關注的故事。”
在談到如何看待內容、技術、成本、觀眾迭代等因素對創作的影響時,趙依芳強調了數次“內容為王、戲比天大”,并坦言在華策內部,臺前幕后的所有人都必須對內容、對藝術家有敬畏之心。
“華策會不遺余力地投資精品內容,但也會竭盡全力地減少各種各樣的浪費。因為有些浪費行為不僅僅是錢的事,而是會干擾到整個行業,讓創作不能回歸本質。”
正午陽光耗時兩年打造的“光合”影視人才扶持計劃,于近日開花結果。由新銳創作者獨立拍攝的8部短片已陸續與觀眾見面,口碑反響良好。
侯鴻亮在現場談到了該計劃:“當時覺得可以為年輕人做點兒事,就在官微發布了一個征集活動,沒想到收到680多個投稿。我們從中選擇了12份稿件,根據拍攝需求大概一個項目投資從20萬到50萬不等,不做任何干涉,只收成片。我不知道最終的效果怎么樣,但是我覺得做這個事情的意義是存在的。”
白一驄根據靈河研發《三體》的經驗,談到了AI對未來劇集創作所能帶來的巨大影響。《三體》劇組曾花了三年時間畫了五六千張概念圖,而白一驄估算,如果讓訓練好人機交互語言的AI來做同樣的工作量,只需兩個月即可全部完成。
“當這些科技工具引入進來,類型題材會出現非常多的可能性。未來我有一個好的創意,可能一個下午就能完成策劃案。 以后的創作者有可能是一些想象力非常豐富,并且有著非常好的人機對話能力的年輕人。”
趙冬苓分享了她為網絡平臺寫《警察榮譽》所收獲的新體驗。她覺得網絡平臺的觀眾層更為集中,觀眾的反饋也更為直接。播出期間,她會第一時間去網絡上看觀眾的反饋,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帶來很大的啟發。她創作《警察榮譽2》劇本的思路,就是由一條網絡評論打開的。
聊到《狂飆》的創作,徐紀周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地得到了寶貴的“時間維度”——可以用20年的跨度來講述中國的高速發展和變革。對于大家廣為關注的《狂飆2》,徐導有些“惜字如金”,并提醒大家“等官宣”。
本屆春推會還有節目交易、短劇論壇、影視投資論壇、短劇創投、專項推介會、首制協年會等多項活動,將通過極富活力的交流交易,引領影視行業蓬勃復蘇。
【文/滿囤兒】
The End
往期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