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那樣出現了,不分場合,沒有來由。每當它出現,持續的低落、疲憊、哀傷、焦慮、自責,日子變得看不到前方……
當人們被丘吉爾口中的“黑狗”糾纏上時,也就意味著抑郁癥像狗一樣“忠誠”地緊跟在他們身邊。作為最常見、全年齡段疾病負擔最重的精神疾病,大家怎樣才能盡早知曉抑郁的“黑狗”偷襲前顯露的端倪?又該如何預防這只“怪獸”悄無聲息地再傷人?
01
(相關資料圖)
如何早期識別抑郁癥?
抑郁癥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心靈的感冒”。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顯示,全球已有超3.5億人罹患抑郁癥,中國抑郁癥患者超過9500萬。由于抑郁癥初期癥狀比較輕微,容易與普通的心情不好相混淆,通常都是癥狀嚴重時才被患者和家屬察覺,而這種嚴重的抑郁癥在治療上往往更為復雜和難以治療。
盡管這只抑郁“黑狗”隱匿而狡猾,但它早期仍表現出很多肉眼可見的端倪:
●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做什么都沒精打采、悶悶不樂;●有些人會出現睡眠障礙,其中以早醒為主要表現,并伴有入睡困難、睡眠時長變短的跡象;●精力喪失、興趣愛好變得狹窄,以前能夠讓TA感興趣的事情也變得索然無味,做什么都覺得力不從心,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地自我批評、沮喪和敏感;●出現食欲減退的癥狀,即使日常是熱愛美食的吃貨,美味佳肴對TA也失去了誘惑力;●思路閉塞、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下降,尤其是從事創意、創造性工作的人,從靈感迸發轉變為思維遲緩,人也變得焦慮不安、特別沉悶;
●還有的人在軀體上表現為隱匿性抑郁癥狀,如頭疼、頭暈、心悸、胸悶、氣短、惡心和嘔吐等亞健康狀態。
02
抑郁癥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抑郁癥最容易被公眾所熟知的病因,通常離不開心理、社會因素,一些諸如天災、人禍般的應激性生活事件,像出現升學、就業、喪偶、離婚、失戀或嚴重軀體疾病等負性生活事件,都可能成為促使抑郁癥發生的應激源。
抑郁癥成為一種常見疾病,一般主要與以下四個因素有關:●遺傳因素抑郁癥有一定遺傳傾向。家庭中若有抑郁癥患者,家庭成員患上這種疾病的風險很高,這可能是遺傳導致了抑郁癥易感性升高,但這不是決定性因素。很多患有抑郁癥的人沒有家族史,這表明遺傳并非是唯一決定性的患病因素。
●生化因素大腦生化物質紊亂是抑郁癥的一個重要因素。患者大腦中多種神經遞質紊亂,會導致一系列語言、行為異常。也有科學研究表明,營養不足或缺乏必要的營養素有可能誘發抑郁的產生。此外,特定的藥物會導致或加重抑郁癥,有些激素也具有改變情緒的作用。●環境和壓力因素緊張的人際關系、經濟困難、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等緊急情況也會導致抑郁發生,中風、心臟病發作和激素紊亂等嚴重的軀體疾病常常引發抑郁,加重原有疾病。
●性格因素悲觀和消極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癥,如悲觀、自信心差、對生活事件把握性差、過分擔心等。這些性格特征會使心理應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擾個人對事件的處理。這些性格特征大多是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養成,長期如此,患上抑郁癥的幾率較高。
03
發現抑郁早期征兆,怎樣有效“減壓”?
相關臨床數據顯示,70%~80%的患者就醫后表示治療有效,50%~60%可以完全或極大程度恢復到病前狀態。
對于抑郁程度較輕的抑郁癥初期患者,幫助他們調節心理和情感上落差的心理治療,是當下治療抑郁癥的最佳方法之一。這個時候給予他們一定的心理輔導和心靈上的關懷,可以幫助絕大多數患者提高自我調適能力,快速走出心理陰影。而其中針對不同人群進行的辯證行為團體治療(DBT),是解除抑郁的快捷、有效的治療方式。
最后,心理醫生表示,對于大家身邊患上抑郁癥的親友或同事,不要產生“軟弱”或“矯情”的誤解。他們只不過是需要時間和陪伴,去學習如何與那只叫做抑郁癥的“黑狗”相處。但如果即使家屬或身邊人付出很多關愛和陪伴,仍無法消除其嚴重的自殺傾向或阻止患者伴有的自殺行為,還是要盡早陪伴他們到專業機構就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