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張藝露(內蒙古大學)
“從前的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現在的高鐵很快,兩天可以逛五個城市。”近日,在較短時間內密集打卡的大學生“特種兵式旅游”火遍各大社交媒體網絡平臺,相關話題短視頻播放量已經累計上千萬。網友對這種旅游方式的定義是“極限挑戰體力和時間,追求高效和性價比的窮游方式”。于是“30小時往返1300公里極限游6個景點”“兩天打卡揚州20個景點 ”“周末24小時玩遍香港和澳門”“24個小時極速吃遍南京”等話題輪番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
電視劇《愛情而已》中的女主角梁友安說,“30歲之后比膠原蛋白流失還快的是20歲的勇氣。”是的,別人或許認為,旅行所需要的前期準備和付出的時間精力會過于繁瑣,幾經波折后或會被困于“白忙活一場”。但是對于肯吃苦又富有行動力的大學生來說,“青春沒有售價,瘋狂就在當下。”“一天兩天也是假,三四五天更期待!”“上火車睡覺,下火車狂飆。”這些已經成為特種兵大學生的座右銘,他們機智解鎖了火車、網吧、24小時營業餐廳等眾多絕佳過夜地點,只要有一個可以容納過夜的場所,就足夠讓他們滿血復活,開啟第二天的征程。“一寸光陰一寸金”,在“特種兵式旅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滿滿當當的行程表,主打的就是一個“去過”。“特種兵大學生”理想主義旅游的花,終究會隨著他們說走就走的灑脫盛開在浪漫主義的土壤里。這何嘗不失為一種青春的激蕩?
但如果我們換個思維方式,“大學生特種兵旅游”用盡可能少的時間游覽盡可能多的景點,這就會造成一天的行走步數飆升到三五萬步,這種高強度、幾乎不停歇的旅游方式容易損害身心健康,也會大大影響旅游體驗感。有醫生提出“突發式暴走當心會損膝蓋、傷足底”,從健康的角度看,大學生“平時上課林黛玉,周末旅行特種兵”,平時在校園里需要穿梭各大教學樓上課時,能騎電動車絕不騎自行車,能蹭公交車絕不自己走路,長此以往,身體素質勢必會下降。但周末進行暴走式“特種兵旅行”,凌晨睡凌晨起,周末步數三萬五,一天打卡幾十個景點,這不得不讓人擔憂,“特種兵們”的身體真的能承受住高負荷快節奏的旅途與行程對身心帶來的風險和巨大壓力嗎?由此觀之,這趟旅行也未免太得不償失。
但轉念一想,大學就四年,疫情占三年。疫情偷走大學生的時光,靠什么來償還?疫情的影響消退后,大學生這種“報復性旅游”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既然被偷走的時光回不來,那么就只有盡可能不辜負嶄新的每一天,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用自己的方式熱烈地擁抱浪漫的青春。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于那些時間緊、預算少的大學生來說,雖然不能細致地感受每一座城市的歷史和人文,但流于形式的打卡就是他們所認為的旅游的意義。用最短的時間,看最廣的山川湖海,吃最獨特的城市小吃……在他們面前終于不是競賽試卷和三點一線的奔波,素未謀面卻可愛可親的山山水水把他們倒映得分外鮮活。
“怒放的生命”離不開整個社會的大力扶持。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目前,無論是“淄博燒烤”還是“文旅局長代言”,各地都在陸續推出文旅行業復蘇措施,這無疑吸引了大量大學生群體前去打卡。同時,隨著高鐵、飛機等交通方式的日趨完善普及,公共交通網絡使旅行的可到達空間擴大的同時又縮短了距離,這為大學生進行短期異地旅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雖然大學生消費能力有限,但是對于疫情后一些旅游市場的復蘇也會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流量吸引,尤其在這個短視頻、自媒體、互聯網橫行的當下,更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由此看來,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總要勇敢地為青春奔走一次。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找自己,見天地,覽眾生,這或許就是旅行的意義。大學生“特種兵式旅游”雖是萬般無奈下之舉,但其展現出來的青春的美好,讓更多人看到了青年一代的朝氣蓬勃。目光所及皆是風景,步之所量皆是世界。“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在這激情肆放的青春年華,趁著風光正好,去和大好河山撞個滿懷。
關鍵詞: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