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路演不僅是電影的宣傳陣地,更是圖文號和短視頻的創作現場。
(資料圖)
這幾天,一篇《主旋律電影好大的官威呀!北大學生批評你兩句還要挨處分》和一篇《好大的官威,什么電影給個差評就要被處分?》的控訴帖在朋友圈和微信群流傳甚廣。
文章講述的事情大同小異,說一名北大學生參加《驚天救援》路演時對影片中的消防救援情節提出了專業方面的質疑,結果攤上大事兒了,具體有二:
其一,導演的態度傲慢,與學生對話應付了事,甚至還說出了“小伙子科研的路還長著呢”這樣陰陽怪氣的話。
其二,事后通過學校對學生施壓,涉事學生被團委撤職,被迫寫下檢討書和致歉信。
文章由此得出結論:主旋律電影,好大的官威??!
影視人傲慢、體制施壓、學生弱勢,短短千字勾勒出的三種形象觸動到了不少人的痛點,尤其在迷影群體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事情很快迎來反轉。4月25日,《驚天救援》通過官微發出回應,表示上述言論不實,希望開放的討論和分享都能基于事實,并貼出了該學生完整的發言視頻。
這段視頻主要回答了兩個問題:
一是這位學生發言時,臺上主創和主持人均沒有出聲打斷,反而是在他發言完畢后,另外一位醫學部的學生對他所質疑的內容進行了較為專業的科普。
二是這段“對峙”沒有想象中尷尬,現場氛圍較為輕松,杜江感謝了他提出的意見,王千源則打趣“女朋友嫁給你一定會很幸福,因為你能把什么事情都分析得很有條理?!?/p>
原以為視頻一出,真相已經很清楚了,但“小作文”的威力在于,火一旦燒起來,就不會那么容易被撲滅。
對于這份回應,有人認為是避重就輕,全文不提是否通過對學校施壓,讓學生背了處分;也有人質疑既然有人造謠,為何不起訴造謠者,雙方有合謀營銷之嫌。
這就又把事情推向了經典的“拋開事實不談”的邏輯,即:即便這名學生造謠了,那你就沒有一丁點兒錯誤嗎?
如果按照輿論要求,《驚天救援》的片方不僅要證明自己吃了幾碗粉,還要自證和賣粉的并無瓜葛。如此接續,無窮盡也。
但這已經算是理想狀況了,試想如果沒有這段視頻,那片方幾乎只能自認倒霉,因為不論找多少人來證明,都會被認為是“收買了”“施壓了”“資本了”……這樣的事例在過去屢見不鮮, 弱勢群體被惡勢力欺壓的故事總是很有市場。
事實上,這件事情確實還沒有結束。
就在今天上午,《主旋律電影好大的官威呀!北大學生批評你兩句還要挨處分》一文的作者通過微博再次發聲,貼出了另外一段視頻。
這段視頻是另外一個學生在現場的提問,他說影片中酸水瞬間把消防員的腿溶化的情節,明顯不科學不合理,因為那里不應該有酸性物質泄露,即便有也不可能有那么強的威力。
導演回應說這個情節是按照真人真事改編,現實中確實有消防員碰到酸水之后腿都沒了,這超出我們普通人的想象。
經過搜索,確實曾有一篇關于“烈火英雄”吳應強的報道中提到過相似的細節:吳應強在救援行動中不慎滑入被泡沫覆蓋的濃硝酸坑洞中,僅僅幾秒鐘雙腿、臀部和雙手被嚴重灼傷,雙腳露出白骨。
從電影批評的角度來說,如果電影中的某個情節在現實中發生過,那么哪怕它看起來再不可信、再不科學,觀眾也不應抱有苛責的態度,否則接下來就該讓事件當事人出場自證了。
當然,單就這件事本身,與專業探討幾乎已經沒有關系了,真正引學生不快的應該是導演接下來的話 “雖然你學了很多,但你要不要試一試把腿放到那個酸水里?”——幾乎等同于罵街了,用這樣的方式回應質疑確實不太體面。
片方正在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雖然《驚天救援》還未正式上映,但豆瓣評論區已經擠滿了差評,其中的一條高贊評論寫道: “不想看,但如果路演事件是真的,對不起主旋律電影的是你們不是學生?!?/strong>
截至發稿前,豆瓣已經關閉了這部影片的“想看”和“看過”選項,同期上映的新片則未出現這種情況。
事情進展到這里,不知道雙方是否還會有進一步的對峙,但就目前而言,已經足以為電影營銷方敲響警鐘。自防控放開以來,路演成為電影營銷的高頻詞,尤其是高校路演愈演愈熱。
CCTV-6的“今日影評”節目專門報道過這一現象,并請編劇宋方金進行了分析,他說,“這是電影人和青年學生的雙向奔赴,當遇到專業性比較強的學生時, 雖然說現場可能會很難堪,但實際上是一種更有效的互動。”
這是一種美好的暢想,但需要考量的是,電影人有沒有那個強大的心臟去面對學生的質疑?學生是不是抱著專業探討而非挑刺的態度互動?如何避免圖文自媒體和視頻作者的興風作浪?
《龍馬精神》在高校路演時,有人稱“成龍被觀眾當面要求退票”,說此舉獲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響應,掌聲雷動。后來,完整視頻公布,退票事件子虛烏有,發言的學生說:“我們這個學校一個是有傳輸的功能,一個是有說真話的功能,今天的票是他們給的,我的錢可以給你們付過去。”
導演和成龍感謝了這位同學的批評,因而贏得掌聲與歡呼。帶節奏的人將學生的話曲解為“要求退票”,并掐掉導演和成龍的回應,將觀眾給他們的歡呼嫁接到了“退票行為”上?!扼@天救援》事件中,人們把主持人說的那句“小伙子的科研路還很長”,扣在了導演頭上。兩個新聞都將 蒙太奇手法玩得飛起。
無論《驚天救援》還是《龍馬精神》的遭遇,本質都是人們在拿電影撒氣,迷影群體都是真心愛電影的人,今后再遇到這樣的事件或許更應多一份清醒,就像《龍馬精神》的回應所說: “批評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但謠言不是?!?/strong>
【文/許心強】
The End
往期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