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在進行中,各位觀眾朋友們本周想必非常忙碌。
北京展映持續至4月29日。五一假期休整后,我們將從5月4日起,開啟藝術影院5月的日常放映, 藝術影院百子灣店也將從5月開始增加周六的日常放映。觀眾們可以重點關注一下。
觀影片單詳情如下,敬請影迷朋友們查收~
(相關資料圖)
母親節特別策劃
母親形象在電影中十分常見,母親形象的建構往往伴隨著多元的切入視角,包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意涵。我們通過電影中的母親形象,不僅能夠感受母親多樣的復雜的情感,同時能夠以之管窺創作者對于國家與民族的想象與表達。
5月,呼應母親節主題,我們精心輯選 12部國片與9部外片共計20場放映,力圖以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電影創作,為觀眾朋友們呈現一組豐富多彩的母親形象。
館藏珍稀經典 《兒孫?!罚?926,殘片)是本單元年代最早的一部作品,由史東山執導,朱瘦菊編劇。我們可以在其中看到一位非常典型的為家庭付出一切的傳統慈母形象。因其為殘片,我們將其與上美影廠出品的水墨動畫短片 《小蝌蚪找媽媽》(1960)組合放映,后者之經典自然無需贅述。
《小蝌蚪找媽媽》
上世紀三十年代關于母親的作品中,我們選取了三部影片,其一是中國電影史的永恒經典 《神女》(1934,配樂版);其二是卜萬蒼的經典默片 《母性之光》(1933),影片創新地提供了一種母性的呈現方式,一經公映廣受好評,藝術影院3月曾放映的《云裳仙子》就是改編自這部作品;其三是與《兒孫?!分髦枷嗨频?《慈母曲》(1937),該片由朱石麟與羅明佑聯合執導,是一部當下看來依舊杰出的家庭倫理大作。
《神女》
石揮自編自導的 《母親》(1949)以理想主義的目光描繪了母子相濡以沫的親情故事——當兒子的志向與母親的期望不同時,含辛茹苦的母親最終選擇了理解。而李萍倩編導的 《母與子》(1947)則講述母親與兒子陰差陽錯分離,重逢后如何同仇敵愾的故事,跌宕起伏,十分快意。
在“十七年”時期的電影中,出現了一大批革命母親的形象, 《苦菜花》(1965)與 《革命家庭》(1960)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兩部作品。前者由李昂導演,根據馮德英同名小說改編,塑造了具有崇高愛國主義精神的“仁義嫂”形象;后者由水華導演,以精準的鏡頭語言塑造了英雄母親周蓮這一角色。此外,我們還將在本專題中看到祥林嫂這一貧苦悲慘的底層母親形象,?;а莸?《祝?!罚?956,4K)將再次和觀眾朋友們大銀幕相見。
我們還將 《又見奈良》(2020)納入了本專題中,溫情的跨國尋親故事,即便無血緣,也不影響母女之間情感的建構。
《兔子暴力》(2020)由母女關系出發,細膩刻畫了女性之間的情感連結,曾入圍第3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東京首映2020單元”、第43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中國女性電影單元”、第20屆紐約亞洲電影節“NEXTW新導演單元”。
影片是申瑜導演的長片首作。5月13日周六下午, 申瑜導演將出席影片的映后交流,期待導演與觀眾朋友們的現場分享和互動。
申瑜導演
“雙金棕櫚俱樂部”最資深的成員之一——肯·洛奇將攜新作《老橡樹》再次向金棕櫚發起沖擊。這位自始至終對藍領階層保有關切,對社會機制持尖銳批判態度的“電影斗士”于1994年推出力作 《折翼母親》(1994)。
影片聚焦一位屢遭迫害和拋棄的單身母親和她與英國福利機構之間的不斷斗爭,是對“何為母親”這一命題的深刻探討。本片粗糲的畫風,沖擊力十足的表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主演克里希·洛克憑借掙扎中的母親一角榮獲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折翼母親》
荷蘭最重要的女性導演之一——瑪琳·格里斯的代表作 《安東尼婭家族》(1995)講述了一個家族中四代女性相互扶持,勇敢面對滿目瘡痍的戰后家園的故事。影片打造了一個圍繞母親展開的女性“烏托邦”,展現了女性獨有的生命韌性。本片曾摘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
《安東尼婭家族》
布里蘭特·曼多薩的 《羅莎媽媽》(2016)講述了一位菲律賓母親如何為了子女鋌而走險,以身試法的故事,將主演賈克琳·喬斯送上戛納影后寶座;韓國熱門影片 《82年生的金智英》(2019)同樣揭露“平凡中的不凡”,將一位看似生活美滿的母親內心的地動山搖狠狠揮灑在銀幕上,是名副其實的話題之作。
《羅莎媽媽》
法國影人對母親的多樣描繪不容小覷—— 《明天和每一天》(2017)、《抱緊我》(2021)、《小媽媽》(2021)分別用童話、創傷和神秘主義書寫對母親這一身份的領悟。
《明天和每一天》
《鳥類變形記》(2020)和 《奶牛》(2021)則以抽象手法將“母親”這一概念進行淬煉。全片我們看不到母親,而母親卻時時猶在鏡中,歷歷在目。
《奶?!?/p>
銀 海戲苑
5月“銀 海戲苑”專題同樣應和母親節特別策劃,既有結合戲曲元素,以舞劇形式演繹沉香救母故事的 《寶蓮燈》(1959);也有崔嵬與陳懷皚聯合執導的戲曲經典 《楊門女將》(1960);還有許久未見的豫劇 《朝陽溝》(1963)以及講述攜子尋夫故事的 《秦香蓮》(1964)。
焦點影人:楊荔鈉
本月焦點影人系列是母親節特別策劃的深入延伸。我們在5月14日母親節當天將放映兩部母親主題的電影,分別是展現三代女性親情故事的《春潮》(2019)和講述身患阿爾茲海默癥的女兒與年邁母親之間相互對抗又彼此支持的《媽媽!》(2022)。前者為導演楊荔鈉捧回了長春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后者則為主演吳彥姝奶奶摘得天壇獎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奚美娟老師拿下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春潮》首次在藝術影院和觀眾朋友們見面!
兩場放映均在母親節當天, 屆時楊荔鈉導演將會分別出席影片的映后交流活動,期待觀眾朋友們前來觀影!
楊荔鈉導演
華語聚焦
5月,華語聚焦單元也驚喜滿滿。
《平原上的夏洛克》
徐磊導演將攜他的代表作 《平原上的夏洛克》(2019)在藝術影院1號廳首次和觀眾朋友們見面。讓我們與導演一起重溫這個浪漫可愛、飽受好評的華北平原探案故事!
徐磊導演
刁亦男導演的 《白日焰火》(2014)重回1號廳大銀幕。在北影節看過了一輪柏林電影節的新片之后,重溫這部2014年的金熊獎作品,想必會有不同的感受。
此外, 《雄獅少年》(2021,粵語版)、《愛情神話》(2021)、《暴裂無聲》(2017)、《暴雪將至》(2017)、《路邊野餐》(2015)等華語佳作也期待觀眾朋友們的持續關注。
懷念影人:坂本龍一
影迷、樂迷摯愛的“教授”坂本龍一先生于3月辭世。
近幾年,坂本龍一與中國觀眾的距離越來越近。他參演并配樂的《末代皇帝》《戰場上的快樂圣誕》幾度一票難求,配樂作品《荒野獵人》和紀錄片《坂本龍一:終曲》曾經正式引進大陸電影市場,而《遮蔽的天空》《東尼瀧谷》《怒》等影片更與北京觀眾共度大銀幕上最難忘的時光……
5月,我們將通過一組作品向坂本龍一先生致以深深的懷念。
講述坂本龍一藝術人生的紀錄片 《坂本龍一:終曲》(2017)、演奏現場紀錄 《坂本龍一:異步》(2018)以及“教授”擔任配樂的劇情長片 《比鄰星》(2019)三部作品將在5月7日和13日放映兩輪。
《坂本龍一:異步》
讓我們在無比熟悉的旋律和身影中,回味坂本龍一為電影、音樂以及藝術世界留下的靈感創造,同時期待在未來與更多“教授”的作品重逢,相遇。
《坂本龍一:終曲》
館藏首發
《綠洲》(2002,4K)4K修復版將在電影節之后首次重回藝術影院。本片由李滄東編劇、導演,文素麗與薛景求雙雙獻上撼動人心的表演,榮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并斬獲特別導演獎。
《綠洲》
剛剛在北影節上憑借新作《吸煙致咳》笑翻觀眾的法國鬼才昆汀·杜皮約是一位風格極其鮮明的作者型導演。他的大熱作品 《育蠅奇譚》(2020)將在5月首登藝術影院。這部腦洞大開,荒誕不經的作品又是一部迎面挑戰觀眾的諷刺喜劇,曾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受到熱捧。北京的各位觀眾,做好準備了嗎?
《育蠅奇譚》
經典重現
5月,一組名垂影史的大師杰作將隆重登陸藝術影院。
格利高利·丘赫萊依的 《士兵之歌》(1959)、米哈伊爾·卡拉托佐夫的 《雁南飛》(1957)和 《我是古巴》(1964)、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 《潛行者》(1979)、卡連·沙赫納扎羅夫的 《通訊員》(1986),以及亞歷山大·索科洛夫的 《俄羅斯方舟》(2002)都將在大銀幕綻放光彩。
《通訊員》
值得一提的是在環球精粹板塊將排映聚焦圣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精美紀錄片《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藝術的力量》,與技法驚人的《俄羅斯方舟》配合觀看更具穿越時空,百轉千回之奇效。
《俄羅斯方舟》
即將攜兩部新片亮相戛納的維姆·文德斯大有狀態回勇之勢,他摘下戛納最佳導演獎的經典代表作 《柏林蒼穹下》(1987)也將在5月重回小西天大銀幕。
同樣將有導演新作霸氣亮相戛納的還有北野武。兩部百看不厭的作品—— 《菊次郎的夏天》(1999)和 《阿基里斯與龜》(2008)展露了他作為藝術家極大的創作跨度,也是適合此時重溫的經典。
《阿基里斯與龜》
本月再次排映的日影經典還有 《情書》(1995)、《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2006),以及田中絹代執導影片 《月升中天》(1955,4K)和李滄東的人間悲歌 《薄荷糖》(1999,4K)。
《月升中天》
讓-呂克·戈達爾與安娜·卡里娜合作的 《隨心所欲》(1962)、全新4K修復的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彩色心理懸疑片 《定理》(1968,4K)以及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 《特寫》(1990)亦仍有查缺補漏的機會。
《定理》
大師回顧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地下》(1995)、《黑貓白貓》(1998)、《牛奶配送員的奇幻人生》(2016),山田洋次“家族之苦”系列三部曲,阿基·考里斯馬基“芬蘭三部曲”—— 《浮云世事》(1996)、《沒有過去的男人》(2002)、《薄暮之光》(2007);
《浮云世事》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奇遇》(1960)、《紅色沙漠》(1964)以及埃里克·侯麥的三段式小品 《人約巴黎》(1995)和 “六個道德故事”系列將再度排映,與各位共度春夏之交。
《人約巴黎》
環球精粹
阿斯加·法哈蒂的《一次別離》(2011)將在5月登陸藝術影院大銀幕。影片無論在評論界還是觀眾當中都收獲了極高的評價,拿下柏林金熊、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等多個獎項,可以說是開啟了新世紀伊朗社會道德情節劇在世界影壇的光輝篇章。片中涉及的“小家”與“大家”中的現實矛盾放在今日仍是透徹深刻,劇力十足。
《一次別離》
即將于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獻映的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藝術的力量》(2019,4K)將為觀眾帶來一場全方位的藝術視聽盛宴。
意大利著名演員托尼·塞爾維洛(代表作《絕美之城》《上帝之手》)將引領觀眾通過高清攝影走進恢弘華美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飽覽葉卡捷琳娜二世私人收藏,閱覽沙俄時期的批判主義作家尼古萊·果戈里、蘇聯時期的女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等俄國文豪的筆墨,聆聽彼得·柴可夫斯基、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等俄國作曲大家的旋律。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藝術的力量》
每每售罄的戲劇現場 《雷曼兄弟三部曲》(2019)與驚艷影壇的私人紀錄影像 《滑板少年》(2018)等久違藝術影院大銀幕的作品將在5月悉數回歸。
《滑板少年》
《當我們仰望天空時看見什么?》(2021)、《偶然與想象》(2021)、《晨光正好》(2022)、《惠子,凝視》(2022)等熱門新作也將出現在5月的放映中。“環球精粹”更有其他精彩影片等待大家的發掘。
《晨光正好》
北影節還在繼續,5月藝術影院放映已經蓄勢待發。
勞動節假期后,我們藝術影院見!
開票時間:4月28日(周五)中午12:00
網絡購票平臺:淘票票/中國電影資料館APP
全部采用網絡售票方式,不提供現場售票
預祝大家購票&觀影愉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