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至今,最成功的的國產懸疑劇非《漫長的季節》莫屬。
(相關資料圖)
這部以上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為背景,講述東北黑土地上好幾個家庭命運糾纏的犯罪類型劇,集齊了內娛老中青三代的實力派演員。
在這部配角都稱得上神仙打架的群像戲里,扮演女主角沈默的李庚希,在網路上掀起了熱議。網友們對她的表現,也給出了兩極分化的評價。連帶著對沈默這個角色的行為和邏輯,也提出了質疑,直到迎來第12集大結局。
在最后幾分鐘登場的中年沈默,雖然只有兩場戲,但一下子就把整部劇帶到了高潮。
之前一直秘而不宣的張靜初,在拔大娘氧氣管時壓抑的憤怒。
在出租車里,向王響懺悔時的絕望和心如死灰。幾個眼神和微表情,立馬味兒就對了!
說張靜初是整部劇的點睛之筆,也毫不夸張。
可惜的是,這么一位靠演技殺出重圍的大青衣,卻在今年選擇退圈了。
反向操作的女演員
今年上半年,張靜初在自己的社交賬號宣布了三件大事。
首先是拿到美國電影學院導演系的錄取通知書。未來兩年,她會以42歲高齡研究生的身份去繼續深造。
作為美國乃至世界最著名的電影學教育機構之一,這里培養了大批好萊塢知名電影人。能擠進來的學生,無疑是全球范圍內這個行業里的佼佼者。
其次,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張靜初起訴“造黃謠”維權的官司獲勝。但對方至今仍拒絕執行,也從未道歉。
從她自己的話說來說,這不過是“一場勝利的官司和一次失敗的維權”。
最后,因為自己突然跑路留學,導致整個團隊在未來兩年都沒有工作機會。相應的,工作人員的生活質量也會下降。為了養活團隊的小伙伴,她要開始帶貨賺錢。
這三件放在整個娛樂圈都相當炸裂的事情,同時發生在一個女演員身上,已經足夠話題度。
更何況是一向給人淡泊名利,人淡如菊印象的張靜初。
有人嘲諷她“有錢留學,沒錢發工資”,也有人覺得連文藝片女神都開始帶貨,真是世風日下,還有人斷言留學回來,她現在的咖位恐怕不保。
縱觀這幾年內娛的生態現狀,無論是大花大咖還是老藝術家,接綜藝上真人秀的比比皆是。
從來不在紅地毯上爭奇斗艷,也很少買熱搜,開直播的張靜初,曝光率和營銷熱度都算得上極少的。
能大膽邁出這一步,張靜初早已預謀多年。
三年前,還不滿40歲的張靜初就萌生了去美國電影學院讀導演系的念頭。
但想法一說出口,身邊的親朋好友就一盆接一盆的給她潑涼水,給出的理由也都合情合理。
作為一個奔四的女演員,留給她的時間和機會已經不多了。在舒適圈里抓緊時間接戲,給自己攢養老的本錢才是正經事。而且兩年后會有多少后浪卷上來,還有沒有人記得你,這些都是未知數。
不過,一身反骨的張靜初決定了的事,很少會反悔。在打贏官司后,她就第一時間開始著手推進自己的留學計劃。
在申請學校時,已經進組拍戲的張靜初,必須在半個月的時間里提交兩部短片作業。還要在26天的時間里備考托福,并完成三篇論文。
基礎不好的張靜初,第一次考砸了后,就規定自己每天睡前必須背下200個單詞。為此,她也是焦慮的大把大把掉頭發。
為了減少拖延,她還在社交平臺上發布vlog,讓網友督促監工。
每天起床后素顏出鏡,絲毫沒有容貌焦慮。早飯連做帶吃,用時不到20分鐘。寫論文做作業也要上好鬧鐘,恨不得一天當48小時來過。
那種拼命上岸的樣子,像極了自習室里卷生卷死的大學生。
令人欣喜的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張靜初的托福成績就從首考的84分飆到了100分。
這位內娛狠人,也如愿拿到了夢中情校的offer。
其實和極限備考相比,像這樣的反骨造作,在張靜初身上是只多不少。
造黃謠的受害者
今年2月底,張靜初在微博上曬出一張戴著粉色假發的自拍照,并附上“今晚,我們都可以成為那個粉色頭發的女孩”為被網暴而死的粉發女孩鄭靈華發聲。
在如今這個明星發言需要謹小慎微,一句話說不好就會被挖墳的情況下,張靜初之所以能勇敢的站出來,是因為她也是一個被造黃謠和網絡暴力傷害十幾年的受害者。
2003年初,顧長衛為自己的導演處女作《孔雀》,征詢女主角時啟動了全國范圍的公開海選。
23歲的電影圈新人張靜初,憑借清純的小白花形象和質樸純真的演技,從2000名選拔者脫穎而出,拿到了這個名額。
隨著《孔雀》在柏林電影節斬獲金熊獎后的一系列大獲成功,張靜初也被上海影評人獎和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為當年的影后。
作為一名新人,張靜初贏得堂堂正正,風風光光。但作為一名女演員,她卻吃盡了“厭女”和“污名化”的苦頭。
“每年娛樂圈新人這么多,為什么偏偏選中你?”
“沒人脈沒資本,想想都知道她是怎么當上的女主角”
“十個女演員九個睡,還有一個在排隊”
因為性別帶來的天然弱勢,張靜初被無數“正義路人”送上了潛規則的審判臺。
這些頂著匿名發言的網友和小報,慣會在在論壇里捕風捉影,把多個沒來源考據的新聞野史縫合在一起,順便再捏造出幾個細節,用吃瓜的名義,站在占據道德高地上給女演員,編排出一些莫須有的蕩婦罪名。
在回帖時,還會用一句“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或者“一個巴掌拍不響”,把自己撇的一干二凈的同時,還暗搓搓的把事實往陰謀論的方向引。用來證明自己的判斷沒有錯:娛樂圈里男女,沒有一個是清白的。
給女演員造黃謠,更是他們司空見慣的路數。
而行事低調,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又火速躥紅的張靜初,恰好踩中了他們的爽點,隨之而來的“黃謠”也連綿不絕。
2008年,在拍攝《紅河》時,張靜初的摩托車翻在了懸崖邊,差點就送了命。
在影片首映會上,導演章家瑞說當時自己腦子想的是“完了完了,要是出什么事我可能養她一輩子了?!?/p>
可報道一出來,卻成了章家瑞要養張靜初一輩子。
斷章取義來博眼球,這種標題黨就離譜!
更夸張的是,參演了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時,張靜初稱贊馮小剛很會照顧演員。一轉頭,新聞標題就成了她和馮小剛有染。
張靜初拍攝完陸川的《脫軌時代》沒多久,陸川就和秦嵐分手絕交。
坊間又開始盛傳,這又是張靜初當小三,破壞了人家四年感情。
可事后秦嵐作為當事人,親自出面否認了插足傳言,還證明張靜初是她親自推薦給陸川的。
但遺憾的是,大眾只記得前面傳得熱熱鬧鬧的謠言,事后的辟謠卻無人關心。
真真是“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這些不問前因后果,也分不清是非曲直的網友,憑借著腦補和對女演員的天然惡意,用謠言做依據就給張靜初下了最終判決。
甚至還把其他人的傳言,張冠李戴的按在了她的頭上。足以見得,造黃謠對一個女演員,一個女性的影響有多大。
在面對這些貸款式審判,張靜初最開始還會辯解回應,甚至用性命賭咒。
但后來她發現,與造黃謠的烏合之眾角力,除了精神內耗,別的一無所獲。
在她身上蔓延的莫須有丑聞,也就一直持續到了今年。
2021年,到了不惑之年的張靜初,終于想明白了一件事:
一味的隱忍就是主張造謠者的氣焰,清者自清只會讓謠言散布的更加肆無忌憚。
經過一年的舉證自證,她打贏了這場官司。
在官宣這個好消息的視頻里,張靜初也鼓勵所有造黃謠的受害者,要鼓起勇氣在第一時間用法律手段維權。因為這種謠言無論真與假,一旦沾上就擺脫不了。
所有聽說過謠言的人,都會對你打上一個問號。
而她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盡早維權,放任黃謠發酵。
演員張靜初
縱觀張靜初的演員生涯,你會發現她的作品不算多,但成績十分亮眼。她被質疑潛規則,無非也是因為電影資源太好。
但在這些好資源之下,是一個好演員的努力和認真。
出生于福建農村的張靜初,15歲從中專幼師美術班畢業后,和家人撒謊自己考上了北影美術系,帶著幾百塊錢就跑了北京。
通過兩年的專業課惡補,張靜初如愿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大專班。
演戲張弛有度,天賦過人的張靜初在《孔雀》里騎著自行車,在麻木的人群中穿行而過,背后的降落傘和她臉上洋溢的滿足笑容,都讓人一眼萬年。
結尾時,趟過平庸的半生,被磨平了棱角的姐姐蹲在西紅柿攤子前,背對著年輕時愛慕的人,她哭得撕心裂肺又自怨自艾。那一刻,張靜初的演技已經算得上封神了。
而這種清冷倔強的小白花,現在內娛再也看不到了。
《唐山大地震》里,童年被母親拋棄的方登,時隔32年母女再次重逢,壓抑在記憶深處的怨恨和對親人的掛念,一瞬間壓垮了她。
演出《門徒》中的吸毒女時,張靜初不僅餓瘦了15斤,皮包骨的狀態下還整宿整宿的熬夜,就為了拍這幾場毒癮發作的戲,臉上顯出瀕死的模樣。
在吸毒致死那場戲里,40多只老鼠在她身上亂爬,連劉德華和古天樂都嚇得六神無主,張靜初還是堅持不使用替身,咬牙完成了拍攝。
此后的《天水圍的日與夜》《無雙》《尖峰時刻3》,張靜初的表現也愈發亮眼。
正當所有人都以為,這個有票房有獎項,能文藝能商業的女演員會一飛沖天時,“導演收割機”的帽子也扣到了張靜初的頭上。
她也如上面所說的那樣,選擇暫時退圈,用時間去自證清白。
爾冬升導演還曾勸她:女演員要要有市場占有率,作品產出量少,大家老看不見你,就會想不起你,你露出頻率也會越來越低。
之后的事也證明了,謠言不會因為你的躲避而自動消失,它是換一種形式發酵,等待下一次開啟爆發。
在陷入輿論漩渦的幾年里,張靜初在自我否定和抑郁癥中間浮浮沉沉。幸好,最終她勇敢的走了出來。
這次《漫長的季節》的驚艷亮相,也預示著一個新的張靜初再度登場。
未來,43歲的張靜初還有無限可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