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聊《平凡之路》。
(資料圖)
實習小律師潘巖的闖關之路,已經闖到30集。
他經手直接操辦的,大抵是小案子。
但劇中時常出現一句話,沒有小案子,只有小律師。
“我們認為的小案子,其實就是別人的人生”。
從這個角度展開聊聊劇中幾個并不小的“小案子”。
一,石磊案:專業線和人世間
《平凡之路》讓人喜歡之處,在于描摹律師專業職場線時細膩有代入感,有趣有困難有起有落,很生動;
另一方面,透過案件描摹眾生圖卷,又有很強烈的“看蕓蕓眾生走平凡之路”的共情力量。
1.?執行層面:困難重重有序遞進
潘巖接下來的第一個案子,是他母親拉來的養老院案件。
費勁不討好,費時還易輸。
起初,原告石磊總以忙忙忙姿態出現。
平均每說半句話,就要被電話打斷一次。
很難充分有效溝通。
一邊是原告沒時間,另一邊是被告養老院不配合。
潘巖和舒一南的探訪之路,變成了奇奇怪怪的“微服私訪”。
既然正經途徑走不通,那就假裝是養老院潛在客戶,旁敲側擊打聽。
他們從養老院打聽來的描述中,石磊被描繪為一個毫無孝心、把患病老媽扔到養老院就當甩手掌柜的“人形畜生”。
原本這官司就很難打,取證又這么困難,客戶還這德性?
也太難了吧。
難,但不一味苦大仇深。
有笑點有淚點有痛點。
2.?情緒層面:眾生相的難
故事的另一面,是潘巖和舒一南預備推掉這個案子,上門交代,卻猝不及防闖入一個幾乎無立錐之地的吵鬧環境中。
小小一個房子,二娃哇哇啼哭、大娃四處躲著喂飯的姥姥,大人忙著接電話安排工作。
一切都非常沸騰。
石磊已過35,公司裁員率非常高,出于對“被裁后不好找新工作”的恐懼,他對工作極其上心。
母親患有阿爾茲海默癥,他無暇照顧,花費幾十萬巨款將老人送進養老院。
最終落得老人不幸亡故的下場。
沒把老人留在身邊照顧是真的,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忙掙錢不夠、有實際困難也是真的。
劇作一邊是潘巖和舒一南忙著石磊案,看見他一家老小狀況;
另一邊是所里商律師家兩口子鬧矛盾、老人生病、保姆不盡責;
所里主任重病,兒子遠在大洋那邊過著美好新生活,甚至連一個電話問候都沒有。
人間煙火美好喧鬧的另一邊,可能是人到中年、一地雞毛、一身重負的尋常無奈。
人間很值得,但人間也著實很不容易。
理想的美滿的家和萬事興圖卷固然好,但世上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事事如意。
與其說這是“石磊從不孝人渣變成不得已可憐人”的反轉,不如說是從律師的職業切入口,講述對平凡人間平凡之路對“無名的人、養家的人”的唏噓。
二,王孫案:有價值感的雙倍快樂
不同于杜律接下左大建案件的違心和擰巴,潘巖接下王孫案件,客戶訴求和自己內心相信的價值、想捍衛的美好正義之事,毫不矛盾。
贏了之后有雙倍快樂。
贏之前也挺好笑的。
1. 諧謔可愛的游戲開場
王孫的案子之所以會落到潘巖手上,起初是王孫母親揪心請求。
描述兒子被公司欺負的不平事。
講了兒子頹敗的遭遇。
一頭白發、滿臉皺紋,不必哭就已經處處讓人揪心。
潘巖心善,義務服務時間結束之后依舊原地等老太太,主動接下這“沒啥油水的苦差事”。
而他和王孫的初相識,一改凄楚畫風,走起了游戲里西部片式的“想帥想颯但好好笑”路數。
黃沙莽莽、烈日炎炎,通過游戲加入標準的“西部片大片畫風”。
又通過總被殺、重生時很冷等笑點,來解構這種傳統敘事畫風。
輕松,可愛。
從角色之內的角度說,這是潘巖從對方的愛好和狀態入手,善于溝通;
從角色之外的角度說,這也是劇作在現實畫風、凄愴情緒和游戲畫風、可樂笑點之間的自然切換,節奏均衡。
2. “燃+正確”的雙倍情緒
王孫案庭審時間在劇中呈現并不長,但精彩。
對方律師猝不及防扔來一份錄音,主打一個措手不及。
王孫全程時常被激怒,發言義憤填膺,但不夠簡練也不夠專業。
(他畢竟不是律師)
對方的己方的雙重不利條件之下,潘潘這邊的逆襲,打得漂亮。
首先是易帆對“錄音是否被剪輯真實性持保留態度”,遭遇突發情況依舊理性專業。
其次是幾個回合之后,潘巖成功漂亮提出“依法要求解約并賠償”,有理有據。
既有“終于贏了贏得漂亮”的情緒,又有伸張正義的價值快感。
三,馮程案:客戶想輸的微妙轉折
馮程程撫養權案件,起初最大的炸雷是“舒一南差點把人孩子給弄丟了”。
左娜和潘巖想前往孩子奶奶家尋找,了解到客戶怕嚇到老人沒敢告訴奶奶孩子丟了,只好又“冒充身份”“微服辦案”。
二人從查燃氣的到查水表的到查電費的,再到人口普查,一通論述又認真又鬼扯又好笑。
結果呢?
到頭來,冒充是樓下新鄰居。
孩子不在,他倆還被過于熱情的麻醬大媽嫌棄“晚上小聲點,鬼哭狼嚎的”。
進度條中依舊不缺輕喜劇笑點。
之后的癥結,則是客戶“愿意輸”的藝術。
馮曉泉在片場忙前忙后,工作時間很不穩定。
馮曉泉媽媽愛抽煙打麻將,信奉孩子就應該快快樂樂玩耍。
馮曉泉內心其實認同:讓孩子跟著工作時間穩定、上下班規律的孩子媽,跟著身為退休教師的姥姥,對孩子成長更有利。
律師們已經幫他解決了“前妻堅決阻撓他探視孩子的問題”,他其實愿意將撫養權交給對方。
但一方面迫于母親壓力、一方面怕孩子長大后怨恨自己“當初是你不要我”,所以死咬不能松口“撫養權我不能主動給”。
明確明示過這層意思之后,起初一度焦頭爛額的三劍客小分隊,任務瞬間變輕松。
既然客戶只是走過場打一場想要輸的官司,那自然容易很多。
誰知馮曉泉對相關文書的“躺平等輸”態度,又有微詞。
他比劃“踢假球也不能那么假”。
此前所里同事一起幫忙找孩子,夾雜著祝欣欣的人渣男友的惡行舉動;
此后馮曉泉“怕孩子怨恨”的態度,又勾起左娜對自己父親的負面情緒。
點線面并行。
案件單元式塊狀出現、鏈條狀發展。
但也和主線人物的其他故事其他情緒交融在一起,結構緊湊、情緒濃烈。
結語
榮柯三劍客,潘巖、舒一南、左娜三位的日常,初始階段幾乎全是一度被舒一南嫌棄的“雞毛蒜皮”的東家長西家短的小案子。
舒一南一度渴望的,改變規則、從大方向大條款上推動些什么改變些什么的“宏大理念”,顯然不是這幅模樣。
但具體的小小的案子里,都有大大的正義和價值。
用一件件小事,讓平凡之路不平凡,讓世界更美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