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高考季和畢業季,一批批青蔥熱血的學子們走出校園,開啟新的人生階段。
生活其實很奇妙。站在無數個十字路口,我們許多不經意的偶遇,可能會在未來改變命運走向。
往玄一點說,這叫“機緣”。
(資料圖)
【1】
都說90后是幸運的一代人,他們看著香港TVB各種職業劇長大,無數女孩深受劇中各種警察、法醫、律師、飛行員等等敬業颯爽的女主角感召,找到自己想要為之奮斗的“命定”職業;
比如最近“球王”梅西到訪中國,引發一場全民轟動的圍追堵截。不論是否能圓夢得見本尊,但出于欽佩和仰慕掀起的追逐,本身就自帶內驅力。
因為一部劇里的角色、一個真實的人物而改變人生?
楷模的意義就在于此,他們無法手把手將你拉出現實的泥潭,卻能像一盞燈那樣,給你展示遠處的星光。
最近,一條高贊影評引起了扒姐對某部綜藝的關注。那是一句時光無法倒流的嘆息:“如果我從小是看著這樣的女性長輩們長大的話……”
后半截沒說出口,但里面的遺憾大家都懂。
所以,在這個熱浪翻滾的六月,如果非要評選出一部作品推薦給年輕的女孩們,和此時此刻正在看文的你,那扒姐會選它——
《海妖的呼喚:火之島生存戰》。
【2】
上面條高贊影評,來源于NETFLIX推出的全女性競技真人秀《海妖的呼喚:火之島生存戰》,開播后一躍成為當下最熱門的韓國綜藝,在豆瓣開分9.6,直接封神。
它的牛筆之處不是在于形式有多新穎,放逐孤島求生存,一個雖然小眾但仍算俗套的設定。但《海妖的呼喚》卻徹底刷新……不,顛覆了大眾對女性的原有偏見。
這檔求生競技類節目,邀請了24位女選手參賽。
她們來自既定認知中總與男性掛鉤、由男性主導的行業,分別是:警察、消防員、保鏢、軍人、運動員、特技演員。
各有各頭銜的她們,按職業分組,只能帶高考生放文具的透明筆袋大小的生存物資,被投放在荒島上求生存。
而這些女性在真實、艱苦、條件極差的情況下,展露出來的武力值、力量感、偵查意識、團隊合作等強悍特質,打破了“女性適合/不適合xx職業”的偏見。
這種體能碾壓式的Girl Power讓人刮目相看。
無數姑娘在最初,只是因百無聊賴而隨手點開,看的過程卻在震撼中滾滾落淚。
我們習以為常的,女性綜藝里的所有一切,在《海妖的呼喚》中都不會有。
參賽的女性們沒有鮮花華服,沒有珠寶首飾;沒有時刻守在旁邊隨時上前給你補妝,把燈光打到最凸顯你美貌的工作人員;
也沒有雞毛蒜皮、婚戀生育、婆媳矛盾等“女性常規”議題;更沒有半分大眾提起女性時,自然而然躍入腦海的關鍵詞:
溫婉,善良,優雅,純潔,懂事,賢惠,包容,無私奉獻,不求回報,不計得失……?
在這部韓綜里,你們看到的是異常罕見,卻又真實存在的一批女性——
她們擁有勇氣和謀略,為了勝利不在乎體面;她們可推動百斤巨石,一人劈光全隊30個圓木的任務,無懼在泥潭里打滾,在叢林荊棘里穿梭;在夜色中發起襲擊,和對手近身肉搏;
她們自信到堪稱狂妄:“無需多言,我們就是第一名”、“她們根本不是我們對手”、“我們是全國前0.01%的精英”。
她們有彰顯自己能力的野心:“我想向她們證明,我們有多強悍”、“多說無益,我們會做給你們看”。
她們樂于挑戰,也不惜一切代價爭取勝利:
“和強者對抗,那樣才最酷”、“戰場上沒有道德,攻擊就對了”、“這不是卑鄙手段,而是戰術”。
她們狂妄,強悍,勇敢,殺伐果斷,野心勃勃……甚至狡猾,自私,利己,為生存合作,合作完就開始猜疑;上一局還是并肩作戰的盟友,下一局就預謀要撕掉合約發起反攻。
她們不討好任何人,不在乎外界喜歡和認可,她們只需要贏,不惜一切代價獲得勝利。
這群在“斗獸場”中謀生存,憑借智力和體能殺出一條血路的女人,實在是太陌生了。
6個小組的合作和離散,如同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縱橫捭闔的亦敵亦友關系,彼此互相需要,也互相利用,沒有永遠的敵友,只有永遠的勝負。
是了,如果不是這樣赤裸的利益斗爭,和非贏即走的饑餓游戲,大家幾乎忘記了,原來女性在甜甜的,美美的,操辦家里一切雜務,為“他愛不愛我”發愁,為年齡老去焦慮,憂心子女養育和婆媳關系……的刻板印象背后,會和所有被推崇的“成功男性”一樣:具有一招制敵的攻擊性和殺傷力、有用博弈和謀略贏下整場的智慧、以及可能未必光彩,但真實的人的欲求。
如果期待在這場叢林廝殺中看到什么真善美、傻白甜女人,那你一定會失望的。
無害的小白兔只會出現在她們的食譜上,這些彪悍女人們連戰旗圖騰也都是:豺狼虎豹、蜘蛛毒蛇的樣式。
但是對于那些永遠被家長耳提面命“要善良”,“要乖巧懂事”,“要討人喜歡”,“要好相處”;
卻從不教育她們應該如何攻擊、怎樣防守和自我保護的女孩兒們來說,這是她們的成長過程中,始終缺席的,關于生存能力和力量感的重要一課。
都說“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
沒有攻擊性和博弈智慧的善良,只能淪為別人眼中的一塊肥肉。
【3】
這個由女導演女編輯策劃,24位女選手參賽,女性圖騰和女主持人宣布競技規則,判決輸贏的韓綜里:女性不再是以誰的女兒、誰的妻子、誰的母親這種“客體”身份出現。
鏡頭也不會帶著窺探的特寫,懟在她們面容和身材線條上。女性創作者和策劃人把鏡頭以平視的角度,重點展示她們的社會身份和過往榮譽。
她是摔跤格斗運動員,拿過無數獎牌;她是出生入死沖入火海馳援的消防員;她是韓國總統警衛室第一個女性警衛官;她是和連環殺人對峙并將其繩之於法的審判者……她帶著使命感而戰斗,不僅為自己團體而戰,也要捍衛自己的職業榮譽。
很多女性觀眾看完會覺得震撼:女性原來還有這么多種職業選擇、人生活法和可能性?
這種觀念的刷新,一如同綜藝名稱《海妖的呼喚》。
在希臘神話中,海妖塞壬是一個用美妙歌聲迷惑過往船員,導致船只觸礁,將水手吞噬的女妖;和引誘夏娃亞當墮落的伊甸園里的蛇、被懷疑用巫術作惡的女巫、直視任何人的雙眼都會將其變成石像的美杜莎一樣,都是邪惡女性的象征。
為什么要用“妖/魔/巫”這種形容詞來與展示女性力量的綜藝掛鉤?
扒姐想,大概是源于對女性“欲加之罪”偏見的反駁。
古今中外對女性有兩種刻板印象:要么是無私奉獻的圣母,要么是狐媚惑眾的妖女。
前者是道德綁架,后者是臟水和污名,唯獨不是復雜真實的女性。女性的與世無爭、孱弱無能是偏見,誘人墮落的殘忍和邪惡也是偏見。
而“洗白”特供女性的貶義詞作為正向使用,就是一種反擊和抗爭,在這部競技真人秀中,海妖塞壬的力量沒有揮霍在蠱惑異性上,而是用來召喚同類,組成同盟,謀求勝利。
之所以女性觀眾看到《海妖的呼喚》會激動震撼至此,源自于現實的無力和落差。
我們再也沒機會看到90年代那些引人入勝,令人振奮的職場劇;和堅守崗位,捍衛職業道德的女主角了。
當下各種披著行業大旗的所謂“大女主職場劇”,不談專業精神,只談情說愛,通篇充斥著“所有男人都愛我,我只需美美噠”的意淫,讓“職業劇”變成爛劇的代名詞。
在內娛即便是《浪姐》這種主打“全女向”的綜藝,卻仍然停留在服美役階段:比一比30~40~50歲的姐姐們誰保養更好、更不顯老、誰的才藝更多、歌喉更甜,身材更火辣、氣質更迷人的時候……
韓綜已經向前一步,進入到“Next level”,這部《海妖的呼喚》壓根沒打算教育大家:“尊重審美多元,女性的美不止一種模樣”,而是女性,不美也可以。
所謂“全女綜藝”,不是所有選手都“性別女”就行了的,不然“婆媳大戰”、“閨蜜反目”、“宮斗雌竟”豈不就是含女率最高的女性主義?
讓女選手打扮得花枝招展,苦練舞技歌喉,然后在男主持人和評委面前表演才藝,并等待觀眾打分,這不叫女性力量,這是男凝和選美。
人類作為社會動物,其實和叢林動物沒有區別:想要生存下來,并活得好,講究的是頭腦靈活有策略,四肢強壯可自保。動物世界不分男女,只講強弱。
沒有任何一個雌性動物,是靠賣弄腰肢和美色在森林里活下來的。而人類社會中的女性不敢見光曬太陽,把自己餓個半死的“白瘦幼”審美,放在動物界是違反動物天性,荒誕又離奇的“反本能行為”。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越對比就越難堪,內娛姐姐們再怎樣高喊著乘風破浪的口號,其實歸根結底還在“傳統女性特質”的思維小水塘里撲騰;
而韓綜《海妖的呼喚》24個來自武力充沛行業的姐姐們,已經手持武器,成群結隊,披荊斬棘,戳破性別的天花板,征服了認知的高山。
不是惡意拉踩,只是怒其不爭。
【4】
數千年來,女性被困于閨房之中,以婚育家務作為自己畢生歸宿。
因為沒能出遠門,也不曾看到過別的可能性,所以只好人云亦云,世世代代復制粘貼老一輩人的活法。
像極了那頭從小就被拴在木樁上的小象,長久以來的習得性無助,讓她們忘記了自己其實早已具備了掙脫牢籠的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