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賭王最小的女兒何超欣,居然來內地當小學老師了?最近,何超欣在清華附小上課的視頻流出。
從講臺PPT看到,她授課的內容是氣候變化,與學生積極互動,課堂氛圍看起來挺活躍。
(相關資料圖)
看新聞不挑點刺兒,不是這屆網友的風格。何老師踩了著裝和儀態的雷:一是穿了破洞牛仔褲,二是講課中隨意坐在了桌角上。甚至她披散了頭發,也被評價不得體。
怎么說呢,發出這些質疑的大約是“部分家長”,可孩子的成長環境從來不是真空無菌艙啊。
這個瓜并不保熟,學校偶爾邀請各行業志愿者、學長學姐來給孩子們上課,再常見不過。
何超欣本人是“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首席青年官”,過去一段時間,她似乎一直在做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工作。
何超欣1999年生,當時何鴻燊已經78歲,這最小的一顆掌上明珠,多年來被三個話題圍繞:身世疑云、全家團寵、乖巧學霸。
02
同樣是四房女兒,何鴻燊對何超盈就沒有這么寵,即使何超盈出生前后,正是賭王跟四太最甜蜜的階段。
他隨口評價何超盈“樣子一般般,比不上三房兩姊妹”,一點不顧及她的情緒。
但到了何超欣這里,老爹的態度就大不一樣,贊不絕口,夸她“美的不得了”。
其他女孩的12歲生日禮物是洋娃娃新裙子,何超欣的12歲生日禮物是一棟別墅,賭王還將珍藏多年的HK1車牌勞斯萊斯送給她。
物質如此,精神更甚。80多歲高齡,賭王坐著輪椅也要去參加何超欣的家長會。
外界一直有閑言碎語,說何超欣的生母是利智。
這個說法,未必可信。僅從容貌來看,她的確有幾分像利智,也有幾分像梁安琪,非要比較更像誰,還真差不多。
但這個時間線不符,李連杰苦追10年,于1999年與利智結婚,為此不惜背上辜負原配黃秋燕深情的罵名。當時媒體報道轟轟烈烈,照片上看不出利智有明顯懷孕體態。
何超欣是當年6月出生的,轉眼第二年4月,利智和李連杰的大女兒Jane就出生了,時間對不上。
對于傳聞,利智也放過狠話:誰能拿出我和賭王生了孩子的證據,我給他一個億!
四太梁安琪對這樁傳聞從沒有公開表過態,但她對何超欣的態度,完全不像對待情敵的女兒。
何超欣11歲時,梁安琪就帶著她參加就職晚宴。面對記者圍攏采訪,小女孩一點不怯場。
因為是生日前夕,記者問,想不想爸爸送樓做禮物?她一臉無所謂,“我想有的東西都有”。梁安琪順勢說最想女兒學業有成,何超欣立刻說,長大后想去英國讀大學,做會計師,因為自己算術好。問她要不要當模特兒,她很嚴肅,“不想做這些事”。
何超欣17歲時,梁安琪買下四棟豪宅,給她和姐姐投資練手。
何猷君更是寵妹狂魔,完全是瑪麗蘇式劇情。他說自己從小就渴望有個妹妹,媽媽就給他生了一個,連名字都是他起的。
何超欣過生日,何猷君會坐12小時飛機去陪她吃飯,會送她戒指,也會把整整一個屋子用氣球裝滿。
那時候他還沒結婚,公開放話,不管未來老婆是誰,都無法取代妹妹在自己心里的位置,警告男生們別亂打她的主意。更警告說:誰敢讓妹妹受委屈,他寧可坐牢也要讓對方付出代價。
假如是同父異母,他不太可能毫不知情,也不太可能如此寵妹吧。
何超盈不受重視,一度十分叛逆,后來在四太的約束下“改邪歸正”。
何超欣不同,她從小就被評價“乖”,一切不利于她成長的事物都不得近身,四太就像過濾器一樣,過濾著她的朋友們。
除了天生性格因素,一個女孩很乖,可能是因為她被嚴格管束,也可能是因為她什么都不缺。
乖乖女何超欣,3歲學芭蕾,是著名小提琴家姚鈺的學生,11歲參加合唱團,還在香港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上拿過季軍。
學業成績也好,小學就讀香港傳統名校瑪利曼小學,12歲后被送到英國讀寄宿學校,成績9A。本科拿到劍橋和麻省理工兩大Offer,選了后者,三年時間完成四年的課程,獲得管理學和建筑學雙學士學位,研究生回國就讀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
她17歲參加巴黎名媛舞會站C位,眾所周知,連伊萬卡和帕麗斯·希爾頓都被拒絕的這場舞會,參加者不止是豪門名媛,還必須優秀清白無黑料。
姚安娜后來加入,介紹人也是她;谷愛凌跟她也是好朋友。
2020年暑假,何超欣拉著兩個閨蜜姚安娜、袁九兒,組團表演,自名“創造營103”。
記者忙去問梁安琪,她笑說“她們玩玩而已啦,我女兒現在還在上海做暑假工?!?/p>
記者問何超欣擇偶標準時cue到王思聰,她一口否決:不考慮。
03
仔細想想,何超欣受寵,是天時地利人和。
年長的孩子們出生時,賭王相對年輕,幾位太太還處在爭奪較量的階段,作為籌碼和產物,子女們天然伴隨著一些是非,甚至怨恨。
等到何超欣出生,賭王已經是耄耋之年,整個大家族的格局基本定型,隨著利智嫁人,威脅也不復存在。站在年長的哥哥姐姐們角度,看這個小不點兒就像看女兒,恩怨都已經淡化。加上她乖巧討喜不作妖,簡直可以說是團寵。
也因為最幼小,她對核心家產、商業版圖,都不構成什么威脅,志不在此,當然可以把能量都用來享受青春和努力了。
何鴻燊一向重視子女教育,三令五申:讀書要畀心機(粵語,花心思),財富不會永遠跟隨你,但讀書永遠受惠。
17個子女里,僅有何超儀沒有大學學歷,何超盈留在了香港讀大學,其余子女都是去國外留學,幾乎一半去了英國一半去了美國,大部分學的是商業類學科。
有人列過一張表,詳細po出賭王子女們的學歷,一目了然:
作家崔老板,有一個觀點很贊——
賭王中年翻身之后,大半生都在擰掉他身上不夠光彩的博彩印跡。
第一步是洗掉“賭”這個紅字,給子女安排的學業多數是金融、管理、藝術,按培養老錢家族的方式培養子女。
第二步是致力于從新富到老錢的轉變,從子女聯姻的選擇,到斥巨資挽救國寶獸首,他一直刻意打造家族藝術、文化和價值觀,塑造著文化底蘊。
于是優勝劣汰,那些有“黑料”的子女被邊緣化,丟卒保車,只扶持那些“主流”的子女。
除了大房衰敗子女零落,三四房里,過分叛逆的何超云,先天疾病的何猷邦,也是被“雪藏”的歸宿。
這是豪門的殘酷,但從人性的角度可以理解。即使多子女的普通人家,爭氣的、光鮮的那一個,也天然享受更多的資源與包容,看看《人世間》里周秉昆和他的哥哥姐姐,就知道了。
何超欣這顆最小的掌上明珠,從重塑家族形象的角度來說,是一張漂亮的名片。
所以,就算何超欣真的選擇與豪門格格不入的行業,比如做環保,比如當教師,也毫不意外。社會地位高,受人尊敬,何況坐擁巨額身家的她,根本不靠薪水過活。
不管豪門、中產還是平頭百姓,教育都是幾乎唯一實現上升或者重塑的路徑。
又一年填報志愿在即,最近網紅名師張雪峰在視頻里說,選專業要考慮能夠讓自己吃上飯的專業,“本科專業目錄里面閉著眼睛摸一個都比新聞好”,還說要是自己孩子非要報新聞學,一定把他打暈。
多冒昧啊,一邊吃著媒體的飯,一邊砸著人家的鍋。
張老師的話犯了眾怒,但從就業角度說,倒也有幾分實在。人均自媒體的時代,新聞專業畢業生各奔東西的現狀,大家也都看見了。
但又有多少人,畢業二十年后還做著當初的專業呢?放眼周圍,好像還不到一半。
只因為人生這趟列車,機遇、轉彎、變數,都太多了。
即使做著同樣的職業,不同的人,所求、所獲也不一樣。
有為生計,有為好玩,有為情懷。有為養家糊口,有為安穩歸宿,有為體驗生活,有為中轉過渡。
何超蓮系著圍裙,求人學藝,賣了好幾年的牛肉面,是尋個開心,也是增加閱歷。
從家族興替和專業選擇的關系上,倒常有規律可循。
早在1781年,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在給妻子的信中就表達了這個著名的觀點——
“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這樣我的兒子們才能夠學習數學和哲學;我的兒子們應該學習數學、哲學、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他們的孩子才會有研究繪畫、詩歌、音樂、建筑、雕塑、織物和瓷藝的權利?!?/strong>
說到底,所謂自由與快樂,都是一代人、兩代人、甚至三代人長途跋涉的結果。
如果回到當年那個夏天,你會在志愿表上填寫____專業?評論區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