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3日刊| 總第3275期
(資料圖)
6月22日,今年端午檔的第一天,貓眼專業版對新片《消失的她》的“全天票房動態預測”從上午的9000萬,調到下午的1.1億,又調到了晚上的1.4億。最終,這部電影上映首日的票房達到了令人驚訝的1.56億。
在其帶動下,端午檔首日全國總票房,達到了3.13億,遠超2022年的0.7億和2021年的1.5億,與疫情前2019年的3.3億、2018年的3.11億持平。影迷終于再次熱情地奔赴了中國電影的邀約。
自從馮小剛的賀歲喜劇和張藝謀的古裝大片把中國電影的商業市場激活,中國電影和影迷之間,就像一對進入戀情長跑的情侶一般。中國電影或向別人取經,或自己研究琢磨,一直在變著花樣討好影迷。縱然有時帶來驚喜,有時帶來驚嚇,但影迷多半樂在其中。
然而,這段長跑被不可抗力因素——疫情打斷了。疫情三年里,中國電影和影迷這對情侶被迫談起了“異地戀”。時不時就放影迷鴿子,導致中國電影的“定檔”變成一門玄學。
好萊塢電影缺席,主題先行的電影扎堆,讓院線丟掉了多樣化、藝術性、娛樂感等最初吸引影迷的魅力。面對活力漸失、反復無常的戀人,“耐不住寂寞”的影迷們也展現出移情別戀的苗頭。 面對流媒體、劇本殺、飛盤等新的追求者,中國電影全力以赴,于今年的端午檔勇敢地、坦率地、誠摯地向影迷“求復合”。
獨特的端午檔
既不同于春節檔、國慶檔這樣歷史悠久的中國特有檔期,也不同于賀歲檔、暑期檔、情人節檔這樣的國際共通檔期,端午檔有著獨特的成長歷程。
端午節是2008年才被列為法定假日的農歷節。這個節日在全國各地的相關民俗非常多,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看電影與這些民俗活動競爭了多年,才漸漸成為了人們過節的選項之一。
另一方面,端午節的陽歷日期大多落在6月里,好萊塢的暑期檔此時已經開啟。由于中國的中學和大學大部分要到6月底或7月初才能放暑假,所以內地暑期檔的國產片重頭戲,往往要到7月份才粉墨登場。
于是,身處6月的端午檔,在疫情前的那些年里并未受到國產電影的重視。端午檔的票房冠軍,大多是《X戰警:黑鳳凰》《侏羅紀世界2》《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魔獸》《侏羅紀世界》《X戰警:逆轉未來》這樣與北美同步上映的好萊塢暑期檔大片。
可以說,以前的端午檔,就是在用好萊塢大片給7月和8月的暑期檔黃金時段熱場子。
2021年和2022年,這一現象發生了改變。疫情管控導致檔期的不確定性,每個能抓住的法定假日都成了必爭之地。2021年,國產片《超越》《熱帶往事》《陽光姐妹淘》與引進片《彼得兔2:逃跑計劃》《你好世界》一同涌進端午檔。《超越》還力壓《彼得兔2:逃跑計劃》奪得了檔期票房冠軍。
進入2023年,春節檔的大爆讓影院復蘇提速。好萊塢大片,尤其是之前很少失手的超級英雄片的票房表現卻一直起不來。于是,今年的端午檔,急需提振士氣、喚回影迷的國產片,不再“讓”著引進片了—— 新上映的國產“三雄”《消失的她》《我愛你!》《八角籠中》(點映),在票房榜上碾壓了已上映一到兩周的好萊塢“三雄”《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閃電俠》《瘋狂元素城》。
上海國際電影節(下文簡稱“上影節”)展映環節的火爆,證明了影迷對電影依然有愛。打鐵當趁熱,中國電影一周后就在端午檔發起攻勢,意欲和影迷結束冷戰,早日復合。
電影和影迷的“冷戰期”
疫情的影響持續了三年,電影和影迷冷戰了三年。電影人如今最怕的,已經不是影迷的冷嘲熱諷,而是影迷的冷漠離去。
這三年期間,中國電影市場發生的一些事,一重重地消磨著影迷對觀影的熱情。
引進片的驟減,大大降低了院線的多元化。這不僅體現在漫威電影宇宙第四階段的集體缺席,還體現在各大國際電影節獲獎影片的難以得見。要知道,中國最早一批影迷,也是迷影根基最牢的一批影迷,是由海外影片培養起來的。只有他們,肯于把觀影消費排在衣食住行之上。
雖然內地票價沒有過大的漲幅,但由于沒有了票補,所以觀影成本還是提高了。 上影節期間,影視獨舌曾與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人聊到韓國電影目前的困境。他們眼中的第一因素,便是近幾年韓國院線先后兩次調高了票價。“現在年輕人約會,喝杯咖啡吃個飯,錢就不夠看電影了。”
讓影迷感到受傷的還有2022年的國慶檔。雖然這個檔期13.71億元的票房成績還不錯,但《萬里歸途》《平凡英雄》《鋼鐵意志》三部“順拐”的大片對檔期的壟斷,當時讓很多影迷對未來排片的多樣性感到擔憂。
如果只是群眾消費力下降導致觀影行為減少,中國電影可以等;如果是對電影魅力失去感受導致觀影意愿減退,中國電影等不了。
喜歡追流量的年輕人早就在三年間轉投了其他娛樂方式的懷抱。2022年中國游戲市場455億美元的總收入更是甩全國票房好幾條街。 “招新”并不是快速恢復電影市場的良藥。讓影迷重新回到影院里,才是。
不能讓冷戰繼續。中國電影必須盡快向影迷“求復合”。
“求復合”能成功嗎?
上影節期間,我們再次看到了電影宣發的內卷。新片發布會、抖音電影奇遇夜、微博電影之夜等活動捆綁著上影節一浪浪地沖進影迷們的視野中。不少新片在上影節期間,甚至能達到3~5次的高密度曝光。
《別叫我“賭神”》于6月18日父親節組織了一場“親子跑”活動。主演周潤發與100組親子跑者一起跑完了5公里的全程。《消失的她》則把海報投放到了KTV的點歌系統里。《我愛你!》不僅擔當了上影節開幕片,還于6月17、18日進行了兩天的超前點映,讓好口碑 充分發酵。
這些宣發工作以前也很常見,但如今有著新一層意義:走入其他場所,告訴那些轉投其中的影迷:好電影回來了!
從端午檔三部新片的碼盤思路上,我們也能看出“求復合”的意圖。《別叫我“賭神”》最為明顯,直接把發哥與他的經典形象“賭神”相關聯,再加上劇情和人設中有《阿郎的故事》的影子,打的就是懷舊牌。
《我愛你!》更是把鏡頭對準了老年人群體。片中四位主演倪大紅、惠英紅、梁家輝、葉童均是帝后級老戲骨,把生命盡頭純粹又熱烈的愛情演繹得淋漓盡致。對于那些擁有二十年以上觀影經歷的影迷而言,這部影片沒有錯過的理由。
《消失的她》則用了另一種方式“求復合”。影片班底全部使用正值當打之年、過往作品已獲認可的電影咖。監制陳思誠之前有口碑票房雙豐收的《誤殺》;導演崔睿是唯一一位連續三年入選美國南加州大學十佳導演的華人;另一位導演劉翔的處女作《不速之客》是公認的黑馬;主演朱一龍剛憑借《人生大事》拿到金雞獎影帝;倪妮出道后幾乎每年都會與觀眾在大銀幕上見面;文詠珊多年來一直是直男們心中的銀幕女神……
影迷很喜歡用過往作品來預期新作品的成色。因此,這套班底擺在這里,影迷對片子品質的預期,就不可能低。
端午檔首日的票房產出,似乎預示著這場“求復合”已經成功了一半。另一半的努力,還得繼續。
比如,今年端午檔有一部票房不高但有時代意義的新片上映了,那就是由泰國首位金棕櫚獎得主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執導,曾斬獲第7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的《記憶》。
自從2019年的《羅馬》后,內地幾乎沒有再上映過歐洲三大電影節的獲獎片。雖然對于普通觀眾而言,這部電影有點兒“催眠”,但對于硬核影迷而言,看這類獲獎片是高于物質生活的精神之旅。它拉動不了票房,卻能拉回迷影文化,讓影迷重新找回看院線電影的儀式感。
放眼不算太遠的未來,中國電影向影迷“求復合”的決心還是非常堅定的。之前曾經爽約的《封神第一部》和《超能一家人》已經“改過自新”,強勢撐住今年的暑期檔。在上影節精彩亮相的《不虛此行》《第八個嫌疑人》《八角籠中》《熱烈》等片,剛吸引住影迷的目光,便發出了確切的約會邀請。
陳凱歌被雪藏多年的《少年時代》(原劇本名《塵埃里開花》)在上影節期間直接官宣了檔期。2005年就開始申報劇本的胡玫執導電影版《紅樓夢》、高群書幾年前就拍完的《刀尖》,以及這幾年頻繁傳定檔&撤檔的《堅如磐石》《鸚鵡殺》《熱搜》《平原上的火焰》等片,也都出來向影迷們拋了個媚眼。
中國電影是否能挽回影迷的愛?這場“求復合”能否迎來美滿的大團圓結局?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滿囤兒】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