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刊| 總第3288期
又到年中,又到了成績盤點和展望未來的時刻。
分賬破3000萬元的《奇門遁甲2》、口碑不錯的《三線輪洄》、類型出新的《抬頭見喜》,以及《金爆行動》《東北戀哥2對你愛不完》《天龍八部之喬峰傳》等集結明星陣容的單片付費高票房影片的出現,創造了網絡電影市場一個又一個小高潮。
(相關資料圖)
當然,相比劇集市場爆款頻出、話題不斷、優質內容緊密銜接的熱鬧景象,網絡電影市場就顯得有些冷清。市場冷清的本質是好內容匱乏,偶有的高潮尚未形成持續的熱度。
今年上半年,網絡電影市場的最大變化是兩少一高。
一是備案數量變少了。前五個月,廣電總局“重點網絡影視劇信息備案系統”中取得規劃備案的影片數量分別為37、42、55、58、72部,相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二是取得上線備案號或《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的影片少了。前五個月,共有65部網絡電影拿到上線號/證。
還有“一高”是,監管部門和平臺對作品的要求高了。6月1日起,新通過規劃備案的網絡電影也同網絡劇一般,要依法取得《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后方可播出。愛奇藝等視頻平臺也提出了“高質量增長”的口號,更加聚焦頭部內容。
這些都促使從業者必須意識到,創作更好的內容、創造更大的線上票房增量,已經從可選項轉變為未來發展的必選項。從上半年的發展情況看,網絡電影在內容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新題材新故事的開拓、提升觀眾在院線熱檔期外持續觀影消費等方面,都具有廣闊機會。網絡電影市場依然是一片沃野。
市場冷清的本質是匱乏
今年上半年的網絡電影市場,為什么沒有達到預料之中的火熱?
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好內容。其實,網絡電影的繁榮,是靠一眾腰部內容撐起來的。近兩年,行業在統計網絡電影票房的時候,常用的詞是“票房破千萬者”。但大部分的頭部網絡電影,成本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千萬。千萬成本搏千萬分賬,并不算是一門好生意。觀眾對待這類影片的態度,則是“看也行,不看也行”。
好內容是能讓人有踴躍沖動的。去年此時,網絡電影市場出現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譬如《盲戰》《目中無人》。很多觀眾是在短視頻平臺刷到片段后被吸引,直接跑到愛奇藝看正片。即使影片要付費觀看,他們也心甘情愿。
觀眾永遠是“用腳投票”的。 破千萬影片的退潮,并不意味著網絡電影的衰微,這背后是更多創作者進入到了更趨精品化的創作調整期。
分別于2017、2018年上線愛奇藝的《哀樂女子天團》和《靈魂擺渡之黃泉》,直到如今仍被觀眾和業界談起。主演《哀樂女子天團》的演員劉頔和影視獨舌對話時表示,這部影片是他對過往事業的一次總結和回饋。如果這般作品能持之以恒產出,誰還能說網絡電影品質不高?
其次,網絡電影從業者仍然不敢脫離舒適圈,創新突破不足。
網絡電影領域不乏草莽時期興起的頭部公司,但無論是老廠牌還是新入局者,其籌備的項目屬性頗為相似。從眾心理不會犯錯,卻也不會帶來驚喜。
不可否認,比起草莽時期,如今的網絡電影類型化成熟了不少。但這種成熟更多的是一種基于票房的表象繁榮。網絡電影自然可以為了活得更好而努力,但無數先例證明,只有那些想著講新故事、好故事的創作者,才具備攬得高票房的能力。
其實, 以愛奇藝為代表的平臺,一直在不斷助推網絡電影類型化轉型和升級。包括云影院模式,也是希望以良性商業模式發展推動上游創作提升。打出自己的差異化風格,拍別人想不到、不想拍、甚至不敢拍的類型,才能“大浪捉鯨”。
《目中無人》制片人魏君子曾向筆者表示,項目開機之初,業界的普遍認知是“武俠片已死”。他們知道前路艱難,但還是狠下心、硬著頭皮去做。愛奇藝給了很大支持,《目中無人》以單片付費的形式落戶愛奇藝云影院,隨后迅速“破圈”。目前,《目中無人》以2976.4萬元的總票房位列云影院歷史票房第三位。
再次,創作者仍然沒有形成適配平臺政策的全新創作習慣。
隨著降本增效策略的提出,視頻網站步入高質量增長期,政策模式發生轉向,從分蛋糕到做大蛋糕,贏家通吃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狂飆》現象的背后,是腰部項目的潰圍。網絡電影領域同樣如此,從業者要勇于聚焦頭部、爭做頭部。
當平臺越來越聚焦S級項目時,以前躺在“腰部作品”這把椅子上的從業者,必然會感到不舒服。陣痛期一定讓人痛苦,甚至很多制片方可能整年都沒有項目啟動。 但這種陣痛,對于觀眾、行業以及大環境來說,是涅槃重生必經的過程。
網絡電影仍是一片沃野
網絡電影還有未來嗎?答案是肯定的。
其實,視頻網站一直在通過商業模式迭代尋找讓從業者、平臺以及觀眾三方滿意的良方。愛奇藝即是典型代表。
從2021年5月云影院品牌發布,到2022年4月網絡電影合作模式全面升級、9月單片點播分賬比例的調整,再到今年1月云影院首映電影票房查詢系統正式上線,意味著愛奇藝完成了線上電影交易市場起步、調整、完備的三步走。
想要紓解網絡電影的焦慮,在筆者看來需要做到三點。
第一,從業者要改變等著平臺“分蛋糕”的習慣。隨著降本增效的到來,以前那種“平臺灑水,片方吃肉”的分賬規則再也不可能出現了。 上游制作需要進行一些匹配高質量競爭的創作轉向,片方必須意識到新的商業模式是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最佳工具。
還是以《目中無人》為例。在此之前,沒有人想過,武俠片還能這么拍。也沒人想過,沒有一線巨星的小成本武俠片,居然能賣到三千萬。
而由《目中無人》原班人馬打造的《東北警察故事2》,近日也宣布定檔7月8日上線愛奇藝云影院。前作是會員分賬模式,續作則采取了云影院首映模式。第二部的投入必然更大。有心氣的創作者,也從來不缺乏直面觀眾的勇氣。
第二,要積極開拓新類型。一則,無論是國產電影還是好萊塢,類型片的定位已經逐漸模糊了。越來越多的內容奔向“類型+”。二來,分眾時代,每個人的訴求不同。比起院線電影,網絡電影可以讓更多受眾獲得自己想看內容的機會。
為什么《消失的她》票房預測33億人民幣?關鍵就在于它突破了大眾的常規認知。為什么《目中無人》能廣受好評,原因同樣是它足夠出人意料。
比如,東方民俗奇幻仍然有廣闊空間。又如,動作片、武俠片永遠有受眾,愛奇藝2023云影院片單公布的由張晉主演的《陌路狂刀》,就讓人很感興趣。
5月底上線云影院的話劇數字產品《英雄時代》,也讓人看到了戲曲、話劇電影的潛力。更不消說那些以劇情、人物、銳度見長的劇情故事片了。
愛奇藝2023世界大會公布片單里的《河邊有個好地方》,讓人不由地想起2019年的高分網絡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兩部影片同為張忠華執導,令人期待。
另外, 還要賦予網絡電影娛樂屬性之外的更深層意義。愛奇藝首席內容官兼專業內容業務群(PCG)總裁王曉暉曾告訴影視獨舌,“原來網絡電影簡單的娛樂屬性是最強的,現在可能要給它加很多意義上的東西。既要有質量,同時藝術創作上要有一點形而上的追求。”
第三,要建立更大的線上電影市場。
目前看來,市場建立仍要分成兩步走。 首先要改變觀眾的消費習慣。消費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觀眾對好內容有訴求,想要他們付費,必須持之以恒地輸出使之覺得“值得”的內容。值得是一種“情緒價值”的滿足。
其次,網絡電影應該發揮線上優勢,在熱門檔期外的日常建立起更活躍、更熱烈的線上觀影市場。這是網絡電影的挑戰,也是必須爭取的機會。在互聯網上,你可以拍任何類型,30分鐘的短片,4個半小時的《愛爾蘭人》,亦或是7個小時的《平原上的摩西》。這是一個無限可能的機會。
隨著線上電影交易市場邏輯的建立,內容被前所未有地強調。網絡電影將不再是一種投機產品,良幣驅逐劣幣、為好內容買單的時代來臨了。
【文/馬二】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