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9日刊 | 總第2243期
Pengxx01·故事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浮光繪影,大國劇匠。
多年來,國產影視內容誕生了眾多優質作品,而隱匿于作品背后的操盤手們,身上又有怎樣的精彩故事?為了充分挖掘臺前幕后的精彩故事,記錄藝術創作的難忘瞬間,烹小鮮(pengxx01)特別推出【百位故事人】專題策劃,在漫漫長河中挖掘大國劇匠,尋找那些有故事的創作者,從中探索影視藝術的發展之道。
本篇為專題第10篇,小鮮對話《長相思》導演楊歡老師,請他分享了暑期爆款古裝神話劇臺前幕后的創作故事,以及作為實踐型導演一路走來的成長歷程。
文 | 子路
編輯 | 毛球
楊歡最近在小紅書成了大V。
由他執導的古裝神話劇《長相思》成為今夏的絕對爆款,云合市占率30%+、抖音話題播放量200億+、騰訊視頻站內熱度高達33144,登頂年榜。
截止第一季收官,小夭(楊紫 飾)、玱玹(張晚意 飾)、涂山璟(鄧為 飾)、相柳(檀健次 飾)等人物命運深深牽動觀眾心緒。在第二季中,誰與誰將如何走向既定命運?
作為一手打造諸多優質名場面的導演,楊歡在小紅書分享了“夭玹電動車”、“玱玹新王登基”的創作歷程,收獲了眾多觀眾的認可與肯定,“超級震撼。”
爆劇爆人,這部點燃八月暑熱的爆款作品,也終于將這位隱于幕后12年的佛系創作者推至幕前。
近日,我們與這位“爆款操盤手”進行了一場長達三小時的深度對談,請楊歡老師分享了《長相思》的幕后創作故事,與在影視行業野蠻生長12年的實踐歷程。
楊歡在《長相思》片場
初次見面,楊歡意外地有些靦腆,頗有種I人誤入社交場的不適應。
但一番深談下來,每個人都會為他對作品的深度投入、對人物的深深共情、對創作的長期堅持所動容。水面之下,是時刻涌動著滾燙的火山。
十二年磨一劍,這是一位實踐型導演的長期主義。
01
宿命、陪伴、意難平
還原上百名場面
“你最磕哪對?”
剛聊不久,對話就進入了每個《長相思》劇粉的終極命題,3對主CP,各有各的好磕。楊歡真心回答,“作為導演,各對CP我當然都喜歡。”
從2020年11月接觸片方、看到小說,到第一季收官的將近三年間,他幾乎每天都在反復咂摸人物。
在他看來,每對CP都有專屬關鍵詞,“夭玹是宿命,夭璟是陪伴,夭柳是意難平。”
楊歡記得,當時還有些輾轉,《長相思》制片人是通過自己上部戲《成化十四年》的造型指導找過來,“一聊發現大家各方面理念都很合拍”,隔天制片人就把小說閃送給他。
“這大概是我人生中看書最快的一次”,三天一本書,除了吃飯睡覺,他幾乎全身心撲在《長相思》所營造的世界里。
三本小說看罷,緊接著收到前五集劇本,楊歡就已基本確定自己對這一項目的鐘愛。
“《長相思》在上古神話中平定天下的事業主線、延展開的多條情感線都非常精彩,包括夭隆在內,4對CP都對應了不同的愛情觀。
很難得在這么大一個世界觀里,整個故事架構中人物關系錯綜復雜,還能保證每個人物完整的成長曲線、鮮明的性格等細節,這太難了。
所以我看完就覺得非常幸福,這種故事對于一個導演來講,是可遇不可求。”
2021年1月正式簽約,導演進組,開始了為期半年的劇本圍讀與調整。
楊歡透露,包括第二季在內,劇本改編、現場拍攝都圍繞“還原”這一核心。因為原著小說已具備內容厚度,全稿劇本也是原作者帶團隊做了兩年多的成果,已經非常扎實。
“即便我們進組改編,也只是從實操層面、視覺化上做一些優化。”
為此,楊歡與導演組在前期籌備時做了一個大規模調研,搜集了很多書粉腦海中印象深刻的橋段,總結成一張大表格,幾乎有上百個名場面,比如夭玹相認、夭璟定情、新王登基等,“這些是一定要一比一還原、好好拍的部分。”
楊歡也特意表達了對楊紫的認可,“進組前,她光劇本就看了三遍,跟我們反復探討小夭的心路歷程,真正吃透了這個人物。”
《長相思》核心就是小夭,但玱玹、璟、相柳、豐隆各自的生命里又不只是她,所以女主的戲份格外難以拿捏。
“小夭立住、整部戲就立住了,紫妹完成得很好。我們對于紫妹也是沒有二心的,(女主選角)一直是她。”
02
高光、調度、水戲
“期末考”攻破技術難點
加上前期籌備與實拍,楊歡在橫店住了一年零兩個月,幾乎把酒店住成了另一個家。
殺青復盤,他發現《長相思》基本囊括了他從業以來會遇到的所有技術難點,簡直是對自己這個實踐型導演的一場“期末考”。
這場考試里,包括技術相對簡單但考驗情感拿捏的鏡頭調度戲。比如第一季大結局,震撼到許多觀眾的“新王登基”名場面。
這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承接新篇章的節點戲,氛圍,形式感,情感濃度缺一不可。
楊歡回憶,拍攝前一晚,他手繪了詳細版現場“陣型圖”,安排現場全體人員的站位、調度。為了展現新王登基肅穆感,最多用到五機同拍,從不同角度捕捉細節,盡可能放大演員微表情演技。
一切順利,可他仍感覺缺點什么。還是在現場靈光一閃,楊歡刻意強調了玱玹與爺爺的幾個對視鏡頭。
“玱玹戴好王冠之后,我沒有讓他立刻起身,而是跪在原地,抬頭仰視那個讓他終生敬仰的爺爺,爺爺也相應給了眼前這位新王深深的肯定。這里我給兩位演員分別增加了主觀鏡頭,來強化二人的內心情緒。
整場戲的最后,我給了玱玹深深的仰視,預示玱玹終將萬人敬仰。”
未語訴千言,玱玹前半生的憤懣、期待,與后半生的文韜武略、勵精圖治,都在這兩個鏡頭里表達得淋漓盡致。
還有格外考驗技術的“附加題”,比如影視行業公認最難做的“水戲”。
水是視效里最難的部分,《長相思》還要更難上一籌。因為劇中大多是“水下文戲”,不是簡單的動作套招,真下水拍、實景拍,既不美觀、也無效率。
經過反復調整,導演組采用了電影《海王》的拍攝方式。
全景采用CG制作,用鼓風機吹動衣擺,配合升格慢鏡頭;近景則想了討巧的辦法,用衣架平平架起演員的長發,工作人員在鏡頭外拉動衣架,共同模擬演員在水中漂浮的感覺。
再就是相柳出場的“踏浪前行”名場面,實拍幾乎不可能,全用CG做,又難又貴又浪費時間,怎么辦?
經過與美術部門的反復推敲,劇組設計了一個“踏浪”設備。
他們在攝影棚搭起一個大水池,三面圍上藍布、用美術做場景延伸,剩下這一面則用不同的石頭搭出海邊、湖邊、河邊的狀態,基本適用于全劇的水邊文戲。
尤其拍海邊,他還專門搞來一個游樂場里的造浪機,配合礁石擺放,就能制造出驚濤拍岸的浪花噴濺效果。拍相柳“踏浪而來”時,他在水池中做了一個透明玻璃棧道,供夭柳“輕功水上漂”,又美又安全,效率高、效果好。
大概這就是實踐型導演多年從業積累下來的工作經驗,高效直達期待的目標。
這場“期末考”就像一場內功修煉中的“小圓滿”,幫助楊歡將過往經驗融會貫通,也再度幫他拓展到了新的境界。
截至目前,已經有10多個新劇本遞到他手上。但下一步要往何處前行,楊歡還在等待緣分。
03
實踐型導演的長期主義
十二年走進《長相思》
緣分,是楊歡多年來的人生關鍵詞。
1982年,他出生在遼寧沈陽。松弛的家庭環境給了他自主擇選未來的自由,高考學表演,畢業即失業。
“05年我來北京當跟組演員,一個月1500,一個劇下來演了5個角色,死了4次。”
迷茫期持續到2010年,即將邁入而立之年的楊歡決定轉型,“確實也是因為實在活不下去了。”當時拍《關云長》,他還記得,自己是甄子丹的文戲替身進入劇組的,“選角組姐姐問有這么個事兒你愿意嗎,我說我愿意,什么都愿意,有錢就得掙。”
于是從選角輔助做起,慢慢做副導演,靠努力和認真得到前輩的認可,再積累成執行導演。在片場摸爬滾打近十年,楊歡逐漸摸索出一條實踐型導演的新路。
得到第二次轉型的機會,是電影《閃光少女》。
這是2017年的小爆款口碑片,豆瓣近30萬人評分7.2,入圍多項大獎。楊歡直言,正是監制江志強先生的信任,給了他決定獨立執起導筒的信心和勇氣。
粗略來講,執行導演是技術、是執行、是行活兒,導演才是一幕幕精彩戲劇的創作者,兩者之間差著寬闊的鴻溝。
能順利跨過去嗎?會有人給機會嗎?楊歡不敢想未來,但眼下,他就想為夢想拼一把。
整個2018年,楊歡推掉了所有找來邀他做執行導演的戲,專心為轉型導演做好準備,同時著手寫一些自己想拍的故事。“中間當然動搖過,沒收入哇”,為了節約開支,他甚至住到了北京邊緣。
放棄手邊的利益、堅持虛無縹緲的夢想,太難了。尤其是當電影《紅海行動》找他做執行導演那次,他差一點點就要妥協,思前想后才覺得,“不行,都堅持這么久了,我還是一咬牙,跟制片人發信息拒了。”
2019年,就等到了《成化十四年》。
這個機會來自之前一起做電影的朋友,“其實大家都知道我能干嘛,只是一直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會。”
朋友托朋友,他接連拍攝了電視劇《拾光里的我們》《長相思》。藏在冰川下的活火山,終于得到躍出海面的機會。
十余年下來,楊歡基本嘗試過導演組里任何一個工種,豐富的經驗幫助他足以面對任何困難,任何事情都在實踐中找到解法,這就是一位實踐型導演的長期主義。
一路走來,也要感謝每個節點上貴人的信任。他到現在還是習慣不爭不搶,看緣分,合則來不合則去。
“我好多朋友說過,你怎么這么佛系,我真的覺得你能跟誰共事、你能做哪一個項目、你能干嘛,緣分是第一位的。”
包括這次執導《長相思》,也是一場與故事中各個角色緣分的奔赴。優秀的故事人會在筆下鏡前的故事里、人物里,洞見自身。
與《長相思》的緣分暫告一段落,下段旅程將何時開始?楊歡:“敬請期待。”
注:全文圖源網絡
-END-
關鍵詞: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