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網絡交易涉刑第一案紛紛落判
在此前,打擊刷單的主要手段是行政處罰,但工商部門判罰的上限是20萬,遠不能震懾違法行為。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在此案之前,法院已經先后對反向刷單首案以及知識產權流氓首案,做出了刑事判決,責任人均被追究了刑事責任。
反向刷單第一案:瘋狂購買競爭對手產品1500多單,然后再迅速退貨,導致對手因涉嫌“刷單”觸發淘寶處罰機制,搜索排名驟降,在短短幾天內損失超過10萬元。2016年12月,淘寶店主董某因破壞生產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
知產流氓第一案:冒充品牌官網,通過惡意投訴淘寶商家來收取所謂“授權費”,一個“知產流氓”團伙在5個月內獲利近5萬。2017年5月,廣東佛山南海區法院對首例利用互聯網維權機制敲詐勒索案宣判,兩名被告人因犯敲詐勒索罪分別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和有期徒刑8個月。
■體驗
輸入“刷”字搜出上百刷單群
去年5月底,本報曾經報道《起底“刷單工廠”:組團給電商銷量注水》,揭露刷單平臺提供一條龍服務,動輒召集數以千計刷手專業培訓,模擬購物、虛假好評。一年多過去了,網絡上依然有刷單平臺存在,他們或在網站、或在語音平臺收取會費,為商家提供刷單服務。
刷單語音平臺被曝光后依然存在
新京報記者搜索輸入“刷單平臺”,排在前三位的均是刷單網站。在網站首頁上,還寫有“在這里大家可以安全的進行淘寶刷鉆等活動,完全不用擔心資金問題”、“以誠信、責任、正規為網站思想,最大限度提升淘寶信譽”等宣傳語。
點擊鏈接進去,就有客服彈窗詢問是商家刷單還是刷手找兼職。不論商家還是刷手,都要交幾百甚至上千元的入駐費用,在網站注冊會員后開始刷單業務。
除了在網站刷單,商家們采用更多的還是YY、QT、IS等語音平臺。新京報去年曝光用于刷單的IS180頻道已經不存在。而IS3613頻道依然正常運行,頻道名稱也沒有變化。
任何人進入頻道,都要告知介紹人和組別,隨后有專人加QQ聊天。“商家入會是58元,一次性收費,永久會員,每天24小時可以進頻道來放單。”在交費后,商家還需填寫一份入會資料,身份證號、支付寶賬號、店鋪信息都要輸入。此外,頻道還為商家提供托管服務,即由頻道主持人為商家全程放單。每單加傭金5元。
而刷手要想入會,也要交數十元費用,同樣需要經過層層資料審核。昨天下午7點多,IS3613在線人數達上萬人,刷手和商家分布在45組,不斷在平臺放單、接單,并在主持人的協調下,完成瀏覽商品、下單支付、簽收貨物等一系列假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