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森林》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禍水引向男主角,一種是引出新的嫌疑人。
隨著案件不斷深入,男主角關于案件的假設不斷增多,為了強化單集戲劇沖突,依靠不斷引入新的嫌疑人,《秘密森林》成功地營造出一種除了被害人與男女主角以外,全員各有動機、全員都有嫌疑的懸疑氛圍。
曾被男主角掰斷手指的初中同學頻繁地圍繞著案件出現,是否蓄意向男主角復仇?
被誣陷貪污八億韓元的前任法務部長官父女是否會為了自己昭雪而制造事件?
寂寞而無愛的高官妻子是否會因厭倦虛偽的生活而著手復仇?
相傳被貶值受罰的新人警察背景不明,且為何要潛入目擊者的病房?
新的疑點不斷出現,疑團層出不窮的確讓這部劇集懸念叢生,但疑團套疑團的敘事方式也讓這部劇的主線部分變得混沌不清,疑點分散,試圖撇清某個嫌疑人干系的佐證無力,所有角色連同觀眾一道被拋入云霧之中。
檢察院內部獲取情報的主要途徑是靠偷聽。
缺乏誤導觀眾的主要嫌疑人,是英國懸疑類劇集最常見的錯誤。多數存在這種問題的劇集,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在完全沒有暗示的前提下,突兀地揭發一個看似最無辜的角色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且為真兇。
《秘密森林》只有兩種結局,要么在疑點平均且分散的眾嫌疑人中擇一定罪,要么就給出一個“萬萬沒想到”式的結局,完成度或許不錯,但勢必導致過程精彩而回味不足。
另外,疑點平均分布也導致《秘密森林》單集之間的承接部分顯得生硬,沒有峰回路轉,沒有豁然開朗,只有平滑過渡。人物關系雖然緊張,但卻因勢均力敵長期處于相持的狀態,劇情陷入膠著,缺乏實質性進展。
穿幫鏡頭
雖說整體品相不俗,《秘密森林》中穿幫鏡頭、邏輯瑕疵和不切實際之處也是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