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擁有降低成本、支付快捷方便、減少搶劫和偷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等多個優勢,得到了各國中央銀行的普遍重視。美聯儲關注數字貨幣概念及技術對金融業務和金融穩定的影響。英格蘭銀行認為中央銀行有可能利用數字貨幣分布式記賬技術讓更多主體參與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操作。歐盟將數字貨幣活動納入反洗錢監管范圍,歐洲央行針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及其底層技術展開獨立調查。2016年12月,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聯合開展數字貨幣研究。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數字貨幣研究團隊,2017年初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法定數字貨幣在數據票據交易平臺上已經測試成功。
綜合來看,在現代信用經濟體系下,中央銀行天然成為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主體。至于未來采取何種發行方式,是否可以利用區塊鏈分布式記賬技術來擴大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參與方,仍是值得深入探索研究的課題。毫無疑問,隨著銀行卡、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展,電子貨幣在社會交易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社會現金需求比例出現了下降。截至2016年末,我國流通中現金余額占廣義貨幣供應量的比例為4.41%,較上年同期下降0.13個百分點。未來隨著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發行與應用技術的成熟,數字貨幣取代現金的可能性大為上升,由此引發對金融體系和現代信用經濟的沖擊和影響,需要深入研究與探索。但不管怎樣,數字貨幣及其概念不應也不能成為市場投機炒作、隱匿非法交易的工具。